
盧毓是曹操孫子魏明帝曹叡任用的吏部尚書,負責為朝廷選拔官吏。曹叡將此重任委予盧毓,是因為盧毓有深厚的儒學、法學造詣,以及良好的家世背景。盧毓的爸爸就是東漢末年鴻儒盧植,盧植門下學生有兩位後來成為名聞天下的大人物,那就是公孫瓚、劉備。
盧毓初任吏部尚書時,曹叡特別交代他千萬不能看「名聲」來選拔官員!曹叡說「名聲」這東西就像在地上「畫大餅」,只能看不能充飢,後世就將這句「畫餅充飢」來形容那些華而不實的人、事、物。為什麼曹叡這時特別要求盧毓不能任用那些只會「畫大餅」的人來當官?原來在盧毓擔任吏部尚書前,魏國朝廷爆發了「浮華案」。
「浮華案」是魏國朝廷許多名望高漲的「當世俊士」,被曹叡集體罷官冷凍。這些「當世俊士」有夏侯玄、何晏、鄧颺、諸葛誕等人,他們其中有許多是權貴子弟,喜愛齊聚清談玄學,常常化妝打扮和穿著女裝,並且開啟一股新型文化風潮,讓後來的晉朝和南朝士人也跟著效仿。然而曹叡受不了這群陰陽怪氣、不事生產、整天只會「畫大餅」清談玄學的「浮華人士」,認為他們留在朝中只會浪費公帑,所以就將他們通通「炒魷魚」。

「浮華人士」中有兩位人物的立場特別尷尬,那就是司馬懿的兩位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兄弟年輕時與夏侯玄非常要好,司馬師還娶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為妻。夏侯玄被曹叡罷官時,司馬兄弟遭受波及而一直無法擔任親近皇帝的侍從官,從而晉升為決策高層。後來歷經曹叡駕崩、曹爽擅政與高平陵之變等一連串事件,司馬兄弟與夏侯玄反目成仇。最終司馬師處決夏侯玄,司馬昭則在這之前還為夏侯玄求情。魏晉嬗代之際,時人對於司馬兄弟與夏侯玄的交情故事有所避諱。尤其陳壽在西晉初年撰寫《三國志》時,提及「浮華案」就語焉不詳,讓人誤以為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倆與這場「浮華案」毫無相關。
⫷⫸⫷⫸⫷⫸⫷⫸⫷⫸⫷⫸⫷⫸⫷⫸⫷⫸⫷⫸⫷⫸⫷⫸
🚫請各位讀友小心‼️下方留言如果有殭屍帳號貼來路不明的網址,請直接無視‼️
🚫殭屍帳號垃圾留言我刪除不完也封鎖不完,方格子官方也沒積極處理這問題,文章也無法設定條件才能閱讀,所以只能請各位讀友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