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一種感覺,就是當第一次聽、第一次看、第一遍讀某音樂、小說、散文的同時,心裡隨著作者的話鼓盪起了各種同理、懷疑、贊同、否認等等不同的想法?往往這是提筆記錄下來的重要時刻,不然再擱一會兒,這些感覺都要不見了。
有一些流行語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在社會上散布開來,尤其年輕族群的流行語更是變化快速,讓我老是搞不清楚現在最新的流行語是什麼。「8+9」、「中二」、「2486」還算新嗎?
我想文藝界也有一個流行語叫「對話」。不管什麼樣的文案,加上了「對話」馬上變得文青起來,我也不記得何時開始看到這兩個字被運用在散文裡。不過,這的確像是一道胭脂,搽了之後讓人立刻容光煥發、姿態嬌艷:「在攝影師的鏡頭下描繪出他們與這世界的親密對話」
「她所追求的不是一套社會規範,而是作為一個人的靈魂,尋求與宇宙對話的自由」
「走在山林的步道上,這是一趟豐富的心靈饗宴,也是一場與大自然彌足珍貴的對話」
這兩字的確是挺美的,但是不知為何,公式化之後,就覺得挺膩煩的。真有對話嗎?誰跟誰?山在那裡,水在那裡,天地亙古不變,其實是自己和自己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