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幸參與台灣-歐洲半導體計畫,我負責到桃園機場接待從歐洲來的研究生們回到成大。剛得知此機會時,本以為會有老師跟車,所以完全就是練英文的心態。結果只有三個同學接機,承辦人員們還真放心啊?我非常緊張。幸好夥伴們英文能力都有,也非常外向會處理事情,善於溝通。在最後出了一個大包。承辦人員與幽蘭車公司溝通錯誤的回程地點,所幸司機大哥人不賴,有將大家送回飯店。
總之,我的收穫是,本人英文能力是幻想出來的。客觀來說,我聽得懂,也真的懂,終於不用再懷疑自己的英聽了。不過,我說不清,真的真的說不清,我知道要回答什麼,但我的嘴巴說不出來。還是可以溝通啦,但學術表達,或是商業簡報真的是------想都別想。
果然,語言是需要說出口的。我需要將自己放在一個需要說英文的地方,起碼每週要有一、兩次長時間的英文溝通忌諱。不然真的說不清啊。
此外,十分感慨自己身在此計劃當中。台灣終於走上了國際舞台,在半導體方面,變成許多國家拜師學藝的地方,這麼小的一個國家實在是不可思議啊。我哪一天可以成為造山者,讓人來旅遊嗎?
想趁著AI浪潮進入業界,還是攻讀博士呢?GPT真的很厲害,他總結得很清楚,碩士在短期會有收入,且提早累積業界經驗。但某一天會碰到天花板,因為學歷,某些事情就是不能做。
博士的話,會晚幾年入業界,且沒有收入,可能研究的方向與業界脫鉤。再說台灣的就業市場容不下這麼多的博士生,學術界也趨於飽和。到底要幹嘛?
理論上,薪資很可能會黃金交叉。博士晚幾年但底薪高,且升值的幅度會快,且天花板高。社會認可的職位多。再者,有心的話 隨時可以轉入教職。若是碩士就如職場,要花時間補博士,考慮家庭什麼的,其實精神成本很高。
我想要什麼呢?如果不考慮家庭的話,我其實完全沒有財務壓力。除非我的家人倒下了,其次,我會有每個月4萬的獎學金+計劃,其實薪水也差不多碩士起薪了。我現在一個準碩士,不視生產,就有快3萬塊了。更何況博士
為了長遠的計劃,我應該會去念博士嗎?,我可能會在某一個時間點想要走入大學,分享我的所見所聞,給下一代的心險了。我有點擔心AI浪潮很快就過去了,但就像資訊產業一樣,他會破裂,但他是真的吧?我擔心會錯過這個5年的浪潮嗎?我的核心是什麼?現在入職場我會拿到什麼呢?我需要好好地問自己未來的5~10年的人生規劃是什麼?
如果要念博士的話。要念回去台北,還是在台南就好,其實台南有一個智慧機器人聚落,是個長期的計劃,留在這裡如果薪資合宜(6~7),好像還不來啊,只是我就此遠離了台北的喧囂、可能的人脈以及活動資訊嗎?真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