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大使—英語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大使」為名的專案計畫,如果有機會出國,或者有機會接待國外的貴賓,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文能力,這是社會大眾所能理解的邏輯。

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二年申請出國實習的「新北文化大使」學員,英語口說能力達到流利順暢水準之上者,卻只有小貓二三隻。

但工作團隊並不會以英語文能力做為通過出國實習的唯一標準。畢竟,到底是先把英語練好再出國?還是出國看看之後,就有動力好好唸英文?好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我們就不太苛求學生。

但英文能力還是一個稱為「大使」的青年,必要的能力之一。尤其是完成「新北文化大使」的計畫,是可以向政府申請英文推薦信,如果寫出來的推薦信內容不通暢,最後出國唸書或就業,吃虧的還是自己。

真要建議時下大學生如何增進英語能力,又同時能兼顧瞭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閱讀英文雜誌確實是一個頗為實用的途徑。

回想進到大學之後的我,對學科毫無興趣之下,轉到英文學習的領域上,開始接觸「雜誌」的契機,應該是喜歡接觸新事物的個性使然。

我從圖書館翻看每一本英文學習雜誌時,發現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有的強調文章,有的強調對話,有的著重在檢定考試,有的雜七雜八什麼都有。

當時也沒多想,先選一個品牌最大的「空中英語教室」。後來發現他們的主軸比較傾向閱讀文章,而我當時想要練習口說對話,於是就改用「空中美語」。這二本英文雜誌在我個人的英文學習之路,各自扮演閱讀與口說的重要角色。

尤其是口說能力,用shadowing的方法,每天自己練20分鐘就好,不用找家教老師或找外國人練習,口說能力確實有一定的效果。

再仔細回想起來,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真正閱讀精進的方式,不是在大學時期看英文學習雜誌,而是當了媽媽之後,每天看一小段Time和Economist雜誌。

想一想自己的個性適合什麼類型的雜誌,是一個能幫助定期定量接觸文本的方式。如果還沒確定是不是要用雜誌作為學習的標的,先去圖書館借閱過期雜誌翻翻,再決定要不要花錢訂購,是比較不會浪費口袋銀兩的方法。

如果你是會聽廣播或podcast獲取財經新聞的人,那麼你一定對《經濟學人》(Economist)不陌生。一開始覺得這本雜誌很無趣,文字占滿95%的版面,我是翻了好幾年,才開始慢慢愛上它的。

如果你一開始就逼青少年拿起雜誌,一篇、一段、一句句地讀,那肯定讀不到幾篇就放棄。從照片、圖片、圖表下手,是比較好入門的管道。接下來,從短文開始看,找有興趣的話題互相分享。男生喜歡玩Game,那就找分析遊戲產業的文章;女生喜歡追星,那就找分析BTS的文章。

《經濟學人》的文章通常不是很長篇大論,以略讀的方式,也要花10-15分鐘看完。查字典要耗費的時間大約是1小時左右。

臺灣的廣播節目或Podcast有很多是在討論《經濟學人》的文章,我的方法是先略讀某一篇節目中談到的英文文章,先自己理解大意,然後再聽節目內容,之後若有興趣(或者是為了準備英文檢定考試),再去精讀文章內容、開口唸出文章、查單字、背單字。

但閱讀《經濟學人》的態度,若純粹只是拿來練習英文,那也就太可惜了。英國主導這本雜誌的高度,仍有「日不落國—大英帝國」之稱的宏觀面向。大到世界經濟趨勢、戰爭動態,小到中南美洲的部落用貝殼算命的生活文化,都是這本雜誌的報導內容取向。如果看夠久,你也能從圖表的簡短幾個字中,看出英國人獨特的幽默。

希望未來期待申請出國實習的學員,能檢視自己的英語能力,好好從實用的文本中學習各地文化和英文的表達方法,才不會讓「大使」這個稱號失去光環。

avatar-img
15會員
100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頻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住家附近的一條巷子裡,新開了一家麵包店。烘焙店林立,沒有特別裝潢、沒有打出試營運特價、也沒有人潮在裡面選購,實在很難讓人想要駐足停留。我探探頭看了一下,轉頭就走。 幾個月之後,麵包店還在。好奇心使然,走進去看看。當時含我在內,店內只有二個客人,店員卻有三位。其中一位店員打了聲招呼,各自忙著包裝各式
臺灣的學生在教育體制下,容易傾向重視「成果」的面向,而忽視「過程」的經歷。原因其實在於家長和老師們的引導過程就是如此。考試成績有沒有前百分之五?比賽結果有沒有前三名?申請學校有沒有台政清交的入學通知? 那其他眾多無法得到名次的學生,怎麼辦? 推薦信,成為一個具參考價值的工具。 「新北文化大使」
你擅長的是什麼領域? 答案可能是:音樂、視覺藝術、體育、數學、科學、烹飪、語文等等,五感明確能接收到的,大家都能理解。 如果要你回答的是,看不到摸不著的領域,你會回答什麼? 溝通協調?領導魅力?親和力?同理心?勇氣? 我在觀察職場上的同事或廠商,也觀察服務學習的青少年。我發現,能有具體成就與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緊密還是鬆散,到底是用什麼標準來界定? 是用聯繫的方式來判斷?用Line、email、電話、社交媒介還是實體見面?是用聯繫的頻率來評判?照三餐、每天一次、每週一次、每個月一次、每半年一次? 我相信每個人會根據不同的方式來定義自己和他人的人際關係程度,用「朋友」、「好友」、「臉友
社會教育領域裡的青年團隊,舉凡以宗教為中心,或以社會關懷為宗旨,在參與的青少年裡,多多少少有一些所謂「高風險家庭」的學生。「新北文化大使」在第二年召募之後,跳脫第一年以學校老師推薦學生的框架下,第二屆及第三屆便開始出現幾個被關注的學生,團隊老師們覺得這些學員是「需要被接住的人」。 青年在學校及社會
過去有一件事情,我常常被主管告誡不能說出口。 話說公務單位有一個「成文」的規定,就是每年拿甲等考績的人數比例有一個上限。大部分第一年考進公職的人,或者剛換單位的人,總是拿乙等;許多單位是用輪流的方式,也就是說幾年下來,人人有拿乙等的無奈。 二十幾年來,除了第一年拿乙等之外,待過三個單位之後,如果
住家附近的一條巷子裡,新開了一家麵包店。烘焙店林立,沒有特別裝潢、沒有打出試營運特價、也沒有人潮在裡面選購,實在很難讓人想要駐足停留。我探探頭看了一下,轉頭就走。 幾個月之後,麵包店還在。好奇心使然,走進去看看。當時含我在內,店內只有二個客人,店員卻有三位。其中一位店員打了聲招呼,各自忙著包裝各式
臺灣的學生在教育體制下,容易傾向重視「成果」的面向,而忽視「過程」的經歷。原因其實在於家長和老師們的引導過程就是如此。考試成績有沒有前百分之五?比賽結果有沒有前三名?申請學校有沒有台政清交的入學通知? 那其他眾多無法得到名次的學生,怎麼辦? 推薦信,成為一個具參考價值的工具。 「新北文化大使」
你擅長的是什麼領域? 答案可能是:音樂、視覺藝術、體育、數學、科學、烹飪、語文等等,五感明確能接收到的,大家都能理解。 如果要你回答的是,看不到摸不著的領域,你會回答什麼? 溝通協調?領導魅力?親和力?同理心?勇氣? 我在觀察職場上的同事或廠商,也觀察服務學習的青少年。我發現,能有具體成就與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緊密還是鬆散,到底是用什麼標準來界定? 是用聯繫的方式來判斷?用Line、email、電話、社交媒介還是實體見面?是用聯繫的頻率來評判?照三餐、每天一次、每週一次、每個月一次、每半年一次? 我相信每個人會根據不同的方式來定義自己和他人的人際關係程度,用「朋友」、「好友」、「臉友
社會教育領域裡的青年團隊,舉凡以宗教為中心,或以社會關懷為宗旨,在參與的青少年裡,多多少少有一些所謂「高風險家庭」的學生。「新北文化大使」在第二年召募之後,跳脫第一年以學校老師推薦學生的框架下,第二屆及第三屆便開始出現幾個被關注的學生,團隊老師們覺得這些學員是「需要被接住的人」。 青年在學校及社會
過去有一件事情,我常常被主管告誡不能說出口。 話說公務單位有一個「成文」的規定,就是每年拿甲等考績的人數比例有一個上限。大部分第一年考進公職的人,或者剛換單位的人,總是拿乙等;許多單位是用輪流的方式,也就是說幾年下來,人人有拿乙等的無奈。 二十幾年來,除了第一年拿乙等之外,待過三個單位之後,如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不丹面臨嚴峻的青年移民潮,約64,000名年輕人選擇移居海外,主要因高失業率和教育機會不足。這不僅造成勞動力短缺,還可能危及不丹的文化身份。政府已開始改進教育體系、支持創業並投資高增長領域,然而,文化流失與社會結構失衡仍是亟待解決的挑戰。不丹需在保護文化的同時,為青年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Thumbnail
青年禪二(不過夜) 禪沒有山林和都市的分別,也沒有捨動取靜的趨向,所謂十字街頭 好參禪。 禪宗有個《十牛圖》,描寫一位禪師的修行歷程,到後來他走進城市去化度眾生。 即使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只要你方法用的得當,同樣可以在人群嘈雜的城市修行,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 聖嚴法師 《學術論考》
Thumbnail
台灣青年面臨低薪問題,儘管科技業如晶圓代工等提供較高薪水,但扣除生活成本後,壓力依然不小。服務業、設計業及教育業的年輕人薪資增長緩慢,難以應付物價與房價的上漲,職場發展受限。為解決此問題,政府應推動產業升級與薪資改革,企業需提供更合理的薪資增長機制,讓年輕人在不同產業中獲得長期發展機會。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你有沒有想過,同樣的起點, 為什麼小時候陪你玩的那個小屁孩可以出國讀書,自信爆表,橫行在外商? ​ 人能成為「厲害的人」一定有方法,你知道厲害的人,一般都是普通人嗎? ​ 只是他們掌握到,學好英文的方法而已。 ​ 知名部落客好感度教練維琪曾經提到,人有4種變有錢的方法, 其中一個就是
很多莘莘學子的夢想可能就是去外商工作 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我很確信我不要去台廠 尤其是在去過某MXK實習過之後更是篤定 雖然英文對我而言從來不是問題 但只要有人聽到我在外商 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英文要多好啊?」「有什麼要求嗎」「多益要幾分?」 其實分數一直以來都不是台灣人的問題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感謝你提出這個深具啟發性的問題。成為一名校園大使,不僅僅是一個榮譽稱號,更是一種責任和挑戰。這是一段充滿學習和成長的旅程,既需要智慧與毅力,也需要勇氣和包容。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成為一名校園大使,你會面臨哪些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感謝你來信詢問關於「校園大使的經歷是否對未來找工作或申請研究所有幫助」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因為校園大使這個角色,往往能給予我們在書本中無法獲得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去年(112年)文化幣發行文化幣,算是給青年朋友的成年禮物,是一個超級棒的禮物。雖然說,文化幣可以用於「圖書、表演藝術、文創工藝等藝文消費」,但我個人覺得第一選擇還是買書啦,太划算了!為什麼呢?請看下例說明 . 一、113年文化幣開放領用 成年禮金(文化幣)113年起將擴大發放給16-2
Thumbnail
以「大使」為名的專案計畫,如果有機會出國,或者有機會接待國外的貴賓,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文能力,這是社會大眾所能理解的邏輯。 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二年申請出國實習的「新北文化大使」學員,英語口說能力達到流利順暢水準之上者,卻只有小貓二三隻。 但工作團隊並不會以英語文能力做為通過出國實習的唯一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不丹面臨嚴峻的青年移民潮,約64,000名年輕人選擇移居海外,主要因高失業率和教育機會不足。這不僅造成勞動力短缺,還可能危及不丹的文化身份。政府已開始改進教育體系、支持創業並投資高增長領域,然而,文化流失與社會結構失衡仍是亟待解決的挑戰。不丹需在保護文化的同時,為青年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Thumbnail
青年禪二(不過夜) 禪沒有山林和都市的分別,也沒有捨動取靜的趨向,所謂十字街頭 好參禪。 禪宗有個《十牛圖》,描寫一位禪師的修行歷程,到後來他走進城市去化度眾生。 即使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只要你方法用的得當,同樣可以在人群嘈雜的城市修行,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 聖嚴法師 《學術論考》
Thumbnail
台灣青年面臨低薪問題,儘管科技業如晶圓代工等提供較高薪水,但扣除生活成本後,壓力依然不小。服務業、設計業及教育業的年輕人薪資增長緩慢,難以應付物價與房價的上漲,職場發展受限。為解決此問題,政府應推動產業升級與薪資改革,企業需提供更合理的薪資增長機制,讓年輕人在不同產業中獲得長期發展機會。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你有沒有想過,同樣的起點, 為什麼小時候陪你玩的那個小屁孩可以出國讀書,自信爆表,橫行在外商? ​ 人能成為「厲害的人」一定有方法,你知道厲害的人,一般都是普通人嗎? ​ 只是他們掌握到,學好英文的方法而已。 ​ 知名部落客好感度教練維琪曾經提到,人有4種變有錢的方法, 其中一個就是
很多莘莘學子的夢想可能就是去外商工作 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我很確信我不要去台廠 尤其是在去過某MXK實習過之後更是篤定 雖然英文對我而言從來不是問題 但只要有人聽到我在外商 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英文要多好啊?」「有什麼要求嗎」「多益要幾分?」 其實分數一直以來都不是台灣人的問題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感謝你提出這個深具啟發性的問題。成為一名校園大使,不僅僅是一個榮譽稱號,更是一種責任和挑戰。這是一段充滿學習和成長的旅程,既需要智慧與毅力,也需要勇氣和包容。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成為一名校園大使,你會面臨哪些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感謝你來信詢問關於「校園大使的經歷是否對未來找工作或申請研究所有幫助」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因為校園大使這個角色,往往能給予我們在書本中無法獲得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去年(112年)文化幣發行文化幣,算是給青年朋友的成年禮物,是一個超級棒的禮物。雖然說,文化幣可以用於「圖書、表演藝術、文創工藝等藝文消費」,但我個人覺得第一選擇還是買書啦,太划算了!為什麼呢?請看下例說明 . 一、113年文化幣開放領用 成年禮金(文化幣)113年起將擴大發放給16-2
Thumbnail
以「大使」為名的專案計畫,如果有機會出國,或者有機會接待國外的貴賓,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文能力,這是社會大眾所能理解的邏輯。 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二年申請出國實習的「新北文化大使」學員,英語口說能力達到流利順暢水準之上者,卻只有小貓二三隻。 但工作團隊並不會以英語文能力做為通過出國實習的唯一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