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醫生的選擇,我一直只有一個信念:專業優先、職稱其次。畢竟,在這社會上,那些頭銜響亮卻空有其表的草包並不少見。我從不迷信「大牌醫生就比較會看病」這套說法,只要當下能展現專業,就算是新科醫師,我也願意信任、並全力配合治療。
大多數人覺得醫病關係冷漠,不過是診間短短幾分鐘的見面與處置,要談信任感,好像有點奢侈。但回頭看看這些年,我算是幸運的,遇到的醫療團隊不只專業,也樂於耐心溝通。其中,我父母的骨科主治,我們簡稱C醫生,更有著一段特別的故事。
十多年來,他不僅細心診療、開刀處理我父母的病症,還經常主動提醒我這個照顧者,有哪些醫療資源與社會支持可以運用,他那一句句「順手拉我一把」的叮嚀與提醒,對當時壓力重重的我來說,常常就是「神來一筆」的救援,他的專業與善意,默默幫我撐過許多難關。
照理說,我是不是應該偶爾送他一點什麼?手工餅乾、水果禮盒、甚至逢年過節來瓶洋酒之類?但我一次都沒做,不是沒感激,而是這方面我有點固執,實在做不出來,對我來說,身為病患家屬,最重要的是讓父母願意配合治療,我自己也全程陪伴復健、用藥、追蹤,能把療效做到最好,就是對醫師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