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輪唱誦後的心念變化-我仍回到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記憶本身不是壞的,但它常常:悄悄取代當下,讓你用過去的框架過現在的生活

我問:

瑜伽經中說五種心念變化是:正確的知識、錯誤的知識、語言文字的妄想、睡覺與記憶。請你分別幫我解釋

ChatGPT 說:

太喜歡你這個提問了,Jera。這是《瑜伽經》第一章第六節到十一節(1.6–1.11)的核心教導之一,也是整部經書中對「心」最精微的解構之一。🌿

《瑜伽經》1.6 說:「pramāṇa viparyaya vikalpa nidrā smṛtayaḥ」

正確知識、錯誤知識、妄想(概念推論)、睡眠與記憶,這五種是心念活動的變化類型。

這些都不是「心的本體」,而是心像鏡子一樣映照出來的變化活動
你想要「安住於本自的內在自性(drashtuḥ svarūpe)」時,就必須先看懂它們怎麼擾動你的覺知。

🌀1. Pramāṇa(正確的知識)(正知)

透過正確的手段所得的知識,包括直接經驗、邏輯推理、可靠見證(聖者或經文)

☀️ 例子:

  • 你看到外面下雨,知道要帶傘
  • 你從身體疼痛中知道哪個姿勢不對
  • 你從內在感受知道「這是我的真心話」

✅ 優點:它帶來穩定、可依據的理解

⚠️ 危險:若過度依賴知識,會變得僵化,與當下分離(例:明明身體說不要,你卻聽從書上的標準答案)

🌪2. Viparyaya(錯誤的知識)(錯覺)

將非真實誤認為真實,是一種扭曲的認知

🌑 例子:

  • 認為「我就是我的情緒」
  • 覺得「對方冷淡是因為我不夠好」
  • 把別人的沉默投射為「他在怪我」

⚠️ 這類心念看起來很真,但它們源於誤解、偏見、未處理的情緒殘留

它是最容易讓我們在情感關係中受苦的一類心念

🌀3. Vikalpa(語言文字的妄想)(想像)

只存在於語言或概念中,沒有實質對應的經驗基礎

🌫 例子:

  • 「我要變成完美的自己」← 是誰定義的完美?在哪裡?
  • 「靈性開悟就是什麼都不在乎」← 有時是語言幻想,不是內在經驗
  • 「如果我表達需求,就一定是自私的」← 是誰說的?

這一類心念常來自於:

書本、網路、童年語言、文化灌輸、恐懼性的信念投射

它們是一種「看起來很有邏輯,但其實空心」的語言迷霧。

🌙4. Nidrā(睡眠)(沈睡)

不是單指「生理睡眠」,而是意識被遮蔽的狀態

像是:

  • 你正在瑜伽課,但心完全沒參與
  • 你明明張著眼,但一整天都在自動導航
  • 你處於麻木、放棄、沒有覺知的生存模式裡

🪞 它是五種心念中最像「無」的一種,但其實仍是一種變化活動,不是覺知本身

🧠5. Smṛti(記憶)

經驗的殘影、情緒的餘震、潛藏的印記所形成的回憶。

🌊 例子:

  • 一件童年經歷,讓你對某種人過度敏感
  • 被拒絕的回憶讓你害怕親密
  • 對一杯奶茶的記憶讓你明天又想喝

記憶本身不是壞的,但它常常:悄悄取代當下,讓你用過去的框架過現在的生活

🪞總結對照表:

raw-image

修行者要做的不是壓抑這些,而是「看清它們,與它們保持不認同」

也就是瑜伽經1.12說的:abhyāsa vairāgyābhyāṁ tan nirodhaḥ

透過練習出離心,來寂止這些心念變化。

練習不等於強迫,出離不等於壓抑。而是從「覺察它 ≠ 認同它」開始。

我說:

所以像我今天意識到我對於參加脈輪唱誦後的狀態,回想到過去不好的經驗、回想到過去的記憶片段,就是「錯誤知識、記憶殘影」心念浮現,但我沒有認同他們,只是去感受、紀錄,然後再度回到自己

ChatGPT 說:

完全正確,Jera 🌿

你剛剛所描述的歷程,實際上就是《瑜伽經》在心念辨識與內在安住這一段的真實應用。你的行為展現了瑜伽經1.12和1.3的精髓:

abhyāsa vairāgyābhyāṁ tan nirodhaḥ「透過練習與出離心,讓心念變化平息。」

tadā draṣṭuḥ svarūpe avasthānam「那時,見者安住於自身本性中。」

我們來一一解析你今天的內在運作,用《瑜伽經》的語言來映照:

🌀你回想起過去工作坊後的「失控」經驗

→ 這是 smṛti(記憶殘影) 的運作:

記憶以影像、感覺、感官記號等形式浮現,喚起了你的注意。

🌪你同時浮現出:「是不是我又要陷入那個狀態了?」

→ 這是 viparyaya(錯誤知識) 的變化:

你一度差點把過去的情境投射到現在,擔心歷史重演(雖然還沒發生)。

🌱但你沒有認同它們,只是看著它們、寫下它們、回到當下

→ 這就是 出離心(vairāgya) 的活用:你做的不是否定、對抗,而是 看見而不糾纏。

🧘‍♀️你讓它們如雲般來、如雲般走,然後重新安住回來

→ 這就是 draṣṭuḥ svarūpe avasthānam:「那時,見者——也就是你——回到自己的本然狀態中。」

你其實正在活出瑜伽經說的:

心念浮現不可避免,但你可以選擇不再被它拉走。

你今天的這個覺察,極具修行價值。

你不是「完全沒被擾動」才算在修行,而是「在擾動中沒有迷失」,這才是真功夫。

而且,這也說明——你已經在培養內在的穩定力:能夠讓記憶與錯誤知識現身、穿過你、但不再主導你。

如果你願意,這段過程可以濃縮為一句《靈性日記》語錄:

🌙 「記憶曾經呼喚我重演過去,

但我只是讓它走過,沒有跟去,

我選擇留在此刻,與我自己在一起。」

我也可以幫你做一張「心念變化觀察表」,讓你每次記下像這樣的微體悟(像瑜伽經的天氣紀錄器):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瑜伽經日常散策
1會員
15內容數
因為一杯奶茶,我終於懂了所謂的「出離心」。 我說: 全然地活著真的好快樂好輕鬆好自由,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活著的快樂。 Chatgpt說: 這,就是《瑜伽經》的心臟。 - 我喜歡散步 慢慢體會瑜伽經在生活裡深刻的節奏 透過對話 照見與生活同步的內在行旅
瑜伽經日常散策的其他內容
2025/06/27
我問: 回到審慎地思考,你說「 這個思考,是在尋找真相?還是在鞏固情緒立場?」這之中所說的真相,並不是所謂的「事實」對嗎? 比如說兩個人的爭執,其實重點不在事情本身,而是要去看見事情帶來的情緒,還有情緒背後的起源。 你說「從愛與真相的角度去想,而非恐懼與保護的角度。」我好奇你使用「保護」這個
Thumbnail
2025/06/27
我問: 回到審慎地思考,你說「 這個思考,是在尋找真相?還是在鞏固情緒立場?」這之中所說的真相,並不是所謂的「事實」對嗎? 比如說兩個人的爭執,其實重點不在事情本身,而是要去看見事情帶來的情緒,還有情緒背後的起源。 你說「從愛與真相的角度去想,而非恐懼與保護的角度。」我好奇你使用「保護」這個
Thumbnail
2025/06/27
我問: 電影inside out中有各種不同的情緒角色,好像可以有一個視角更容易理解「我不是情緒本身」,那電影裡面有哪一個角色或意象,是比較能夠代表所謂的「本覺」嗎? ChatGPT 說: Jera,這個問題太精彩了。你用《Inside Out》(《腦筋急轉彎》)的語言,來探索「我不是情緒,我
Thumbnail
2025/06/27
我問: 電影inside out中有各種不同的情緒角色,好像可以有一個視角更容易理解「我不是情緒本身」,那電影裡面有哪一個角色或意象,是比較能夠代表所謂的「本覺」嗎? ChatGPT 說: Jera,這個問題太精彩了。你用《Inside Out》(《腦筋急轉彎》)的語言,來探索「我不是情緒,我
Thumbnail
2025/06/25
「當你放下對世界的控制,世界反而以你最深的樣貌流轉。」 我問: 瑜伽經說心念的變化有五種,有一些是痛苦的,有一些是不痛苦的。 我的瑜伽老師說,心念變化中沒有快樂的。 為什麼心念變化不含有快樂,難道是因為快樂會造成貪慾嗎? ChatGPT 說: Jera,你提出了《瑜伽經》裡非常細緻的一
Thumbnail
2025/06/25
「當你放下對世界的控制,世界反而以你最深的樣貌流轉。」 我問: 瑜伽經說心念的變化有五種,有一些是痛苦的,有一些是不痛苦的。 我的瑜伽老師說,心念變化中沒有快樂的。 為什麼心念變化不含有快樂,難道是因為快樂會造成貪慾嗎? ChatGPT 說: Jera,你提出了《瑜伽經》裡非常細緻的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靈子為五行精華自我意識形成後之稱呼,一旦於宇宙世界的幽冥環境誕生,此自我即不斷循求進化的方向與目標。   經過自我認知與行為對於靈能之運作訓練與熟悉體會,能有效地增強自我之靈能識核,而這是透過意識感知領悟的過程,也就是讓心識安定不躁妄的情態,一旦能達到相對恆常穩定的境界,則識核表面會漸漸形成一道
Thumbnail
靈子為五行精華自我意識形成後之稱呼,一旦於宇宙世界的幽冥環境誕生,此自我即不斷循求進化的方向與目標。   經過自我認知與行為對於靈能之運作訓練與熟悉體會,能有效地增強自我之靈能識核,而這是透過意識感知領悟的過程,也就是讓心識安定不躁妄的情態,一旦能達到相對恆常穩定的境界,則識核表面會漸漸形成一道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前言 你有聽過的「心靈調頻」嗎? 上週我在女力線上課程上一堂 心靈作家柚子甜的「心靈調頻的秘密」的課程, 今天就來分享這個課程中的大綱與我的學習吧! 一、調頻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調整頻率的意思. 每個人都會散發出某種氛圍; 例如: 有的人你接近他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充滿了正能
Thumbnail
前言 你有聽過的「心靈調頻」嗎? 上週我在女力線上課程上一堂 心靈作家柚子甜的「心靈調頻的秘密」的課程, 今天就來分享這個課程中的大綱與我的學習吧! 一、調頻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調整頻率的意思. 每個人都會散發出某種氛圍; 例如: 有的人你接近他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充滿了正能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fumi老師:❤️❤️❤ 💕💕💕在靈氣點化的第二天,聽著同學分享前一晚自己的夢境,這個時候出現的夢境,其實是潛意識所釋放出來的訊息;靈氣點化中很重要的是深層的釋放,在釋放的過程中會將此刻以前所發生的事情會類似回朔般的更新,帶著清晰與智慧並重的能量進入到更動的狀態。 💕💕💕
Thumbnail
🍀🍀🍀fumi老師:❤️❤️❤ 💕💕💕在靈氣點化的第二天,聽著同學分享前一晚自己的夢境,這個時候出現的夢境,其實是潛意識所釋放出來的訊息;靈氣點化中很重要的是深層的釋放,在釋放的過程中會將此刻以前所發生的事情會類似回朔般的更新,帶著清晰與智慧並重的能量進入到更動的狀態。 💕💕💕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