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Same as Ever:A Guide to What Never Changes)的作者是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整本書讀起來用字淺白、寓意深刻,以下分享幾個書中令我印象深刻、受益無窮的主題:風險、財務管理、複利效應、幸福與婚姻。
以上這些是大家一如既往地持續談論的主題,它們的道理一如既往地簡單,實踐起來一如既往地充滿挑戰。
一、一如既往
對於一如既往的事物,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某些事物依然一如既往,因此,好好避開那些一如既往的風險,以及抓住那些一如既往的機緣吧!
1. 一如既往的意思
「一如既往」的意思就是:就像已經過去的人事物一樣,沒有任何改變。
2. 哪些事物一如既往?
風險,一如既往地持續存在,你永遠無法消滅它;
財務管理,它的原則一如既往地簡單,大部分的人一如既往地把它變得複雜;
複利效應,說起來一如既往地輕鬆容易,實踐起來一如既往地充滿挑戰;
幸福,可以唾手可得,但是我們一如既往地容易與他人比較。
3. 一如既往的啟示
《一如既往》:「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曾說,經常有人問他,未來十年有什麼事會改變。『幾乎沒有人問過我『未來十年有什麼事不會改變?』』他說:『我要告訴你的是,第二個問題其實比第一個問題還要重要。』」
歷史一如既往地重複押韻,有人因此樂觀,有人因此悲觀。
如果你能夠在這些一如既往中找到不變的成功法則,那麼至少可以提高你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的機率。
二、風險
風險,一如既往地持續存在。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未知、變動與不確定的世界,因此,做好風險管理是我們要為自己負起的責任。
1. 風險是什麼?真正的風險
《一如既往》:「風險就是你沒預料到的事。」
《一如既往》:「沒有人預料到的事永遠是最大的風險,因為沒有人預料到,所以沒有人為此做準備;因為沒有人為此做準備,等到它出現時,損害就會擴大。」
《一如既往》:「財務顧問卡爾•理查茲(Carl Richards)所言:『扣除你認為自己已經考慮過的一切事物之後,剩下的就是風險。』」
《一如既往》:「這就是風險的真義,當你為自己想像得到的風險做好準備,在此之外的東西才是真正的風險。」
因此,即使我們自認為做好了萬全準備,那些我們沒有預料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風險。
2. 我們可以駕馭風險嗎?
我們永遠無法駕馭風險。
《一如既往》:「想像力到不了的地方,就是危險事物所在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無法駕馭風險。」
3. 未來有哪些風險?
《一如既往》:「未來十年最大的風險與最重要的新聞,都會是今天沒有人在談的事情。」
4. 如何降低風險?
未來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想要降低風險,你可以提升自己「反脆弱」的能力。
→ 相關文章〈《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
三、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的原則一如既往地簡單,大部分的人一如既往地把它變得複雜。
1. 儲蓄多少才足夠?
《一如既往》:「以個人理財來說,儲蓄金額感覺有一點太多的時候才是適當的水準。你應該要感覺自己過度儲蓄,這筆金額應該高到讓你有一點皺眉頭的程度。」
《一如既往》:「當你衡量自己可以承受的債務水準時,也要採用同樣的道理:無論你認為自己可以背負多少債務,實際的金額或許應該再少一點。在這個世界,最重大的歷史事件在發生之前都看似荒謬無稽,因此你的準備也不應該合乎常理。」
以前,在做財務管理與規劃的時候,我並不清楚要儲蓄多少才足夠讓自己有安全感?看了以上摩根•豪瑟的這段話,讓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2. 如何做好財務管理?
《一如既往》:「在財務領域,開銷低於收入、把收支的差額存起來、保持耐心,知道這三件事,大概就知道如何做好財務管理所需的九成工作。」
3. 最好的財務規畫是?
《一如既往》:「最好的財務規畫就是,像悲觀主義者一樣儲蓄,並且像樂觀主義者一樣投資。」
四、複利效應
複利效應,說起來一如既往地輕鬆容易,實踐起來一如既往地充滿挑戰。
1. 複利效應的特質
《一如既往》:「事件就像金錢,都有複利效應。複利效應的核心特質就是,事物起於細微,能發展到多麼龐大,從來不符合直覺。」就像滾雪球一樣。
2. 複利效應的策略:長期思維
《一如既往》:「長期思維這件事,相信容易、實踐難。」
《一如既往》:「大部分人都知道,不管是投資、職涯或人際關係,只要是任何有複利效應的事物,抱持長期思維都是正確的策略。但是說『我要長期做這件事』,有一點像是在珠穆朗瑪峰山腳下指著山頂說:『那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嗯,很不錯。現在考驗來了。」
《一如既往》:「長期做某件事比大部分人想像的都還困難,但這也是為什麼長期獲利比許多人所認為的還要豐厚。」
《一如既往》:「凡有價值的事物都有價碼,但價格不一定顯而易見。長期去做某件事的真正代價在於必備的技能與必要的心態,不過這很容易被輕描淡寫帶過,用簡短的一句『要更有耐心』來總結,彷彿這樣說就能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辦不到。」
3. 複利效應的目標
《一如既往》:「如果你理解複利背後的數學原理,就會明白,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我要怎麼做才能賺最多?』而是『我能夠在最長的時間裡維持的最佳報酬水準是多少?』」
五、幸福與期望
幸福,可以唾手可得,但是我們一如既往地容易與他人比較。
1. 如何幸福?
《一如既往》:「幸福的第一守則就是降低期望。」
《一如既往》:「幸福取決於你的期望,這比其他任何因素對你的幸福影響更大。因此,在這個大多數時候對大部分人來說持續變得更好的世界裡,如何不讓期望值跟著上升,就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巧。但這也是最困難的技巧之一。」
2. 為何不容易幸福?
《一如既往》:「孟德斯鳩(Montesquieu)在兩百七十五年前寫道:『如果你只想要幸福,很容易就能實現;可是我們總想要比別人更幸福,這件事永遠很難達成,因為我們會高估別人的幸福。』」
《一如既往》:「心理學家強納生•海德特(Jonathan Haidt)說,在社群媒體上,人們與其說是在溝通交流,不如說是在為彼此表演。」
《一如既往》:「美好被渲染、陰暗被隱藏。」
《一如既往》:「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有一次提到,讓世界轉動的不是貪婪,而是嫉妒。」
現今社會,社群媒體的發達,使我們大量暴露在他人美好的包裝之下。
當我們很羨慕或嫉妒某人時,想想我們願意全部的人生都和對方交換嗎?
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人是處處得志的,如果你並不想要和對方交換全部的人生,那麼羨慕和嫉妒其實沒有必要。
降低對自己、對他人美好的期待,我們的內心會平靜許多。
3. 如何婚姻幸福?
《一如既往》:「布倫特(Brent)對婚姻有個相關的理論:婚姻只有在雙方都想要幫助對方卻不求回報時才走得下去。當雙方都能那麼做,就會皆大歡喜。」
世界上真的有不求回報、無條件的愛嗎?
關於愛情與婚姻,《愛情市場學》、《與神對話》系列有許多精闢的觀點。
→ 相關文章〈《愛情市場學》:顛覆我的 5 個愛情觀點,如果早點知道……〉
→ 相關文章〈《與神對話Ⅱ》:好的關係是有他可以分享你的完整〉
→ 預約「催眠」,了解自己內在一如既往的信念如何影響你的人生?
→ 免費催眠測驗,安全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接受催眠
→ 免費電子書《催眠.潛意識,所有你想知道的祕密》
*
→ 填寫「許願池」,許願想要看什麼主題的文章?
→ 感謝「贊助」,支持這個部落格網站繼續營運下去
→ 免費訂閱「電子報」,最新含金量高的獨家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