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演員,就是用 AI 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
當我說「用 AI 做演員」時,許多人會問:「AI 能取代演員嗎?」我的答案是:AI 不會取代演員,但會放大演員的細節與深度。在數位創作時,做演員意味著:你注重 每個詞句的情感重量。你會讓生成文字不只是流暢,而是要「像你寫的」。你讓圖片不只是符合關鍵字,而是符合故事情緒。你讓音樂的節奏吻合場景氛圍,而非僅是可用的背景音。

為什麼需要做演員?
AI 工具能生成大量內容,但大多只是「可用」而非「動人」。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是細節,是轉折處的一句話,是圖片中不經意的色彩,是一句旋律裡的高低起伏。做演員,就是讓你的作品多一點「人味」。
實際練習:如何用 AI 做演員
1️⃣ 與 ChatGPT 的文字演練
- 先讓 AI 生出文章草稿,列出段落與骨架。
- 讀完後自己 大聲唸一次,感受語氣是否順暢。
- 找出「機器味」濃重的句子,如太制式、太完美的句型,換上你的語氣。
- 加入「自己的回憶或親身經驗」充實細節,使文章與你的生命經驗連結。
AI 生的句子:「寫作需要持續的練習與努力。」
你可改成:「那天凌晨,我還在咖啡店熬夜寫稿時才真正體會,寫作不是努力一次就能改變,而是要一次次在困倦裡,逼自己多寫下一句。」
或是:「我站著打字,日復一日,只為醫生告訴我,不能久坐。」」
2️⃣ Midjourney / Sora 繪圖演練
- 提供基礎提示詞(Prompt)後,檢視生成圖像。
- 嘗試增加:鏡頭語言(wide shot, close-up)情緒形容詞(nostalgic, hopeful)光線細節(soft sunlight, neon lighting)
- 不斷重試並比較輸出結果,找出你最喜歡的氛圍。
- 若有不足,使用 Photoshop / Canva 微調色調與光影,使之符合你要表達的情緒。
3️⃣ 音樂生成(Suno / Udio / LMMS + AI)
- 為影片或 Podcast 生成背景音時:先用文字描述氣氛(ex: warm morning coffee jazz)。聆聽生成檔案,觀察是否過於單調或缺乏高潮。嘗試多生成幾版,拼接、剪接需要的段落。加入手打樂器或口白,使之更貼近作品靈魂。
做演員,是 AI 時代最需要的職人精神
當所有人都能快速生成「可用內容」時,能在內容中注入靈魂與細節的人,將會脫穎而出。AI 時代不缺速度與量,但缺能讓人心動的細節。你願意在 AI 的浪潮裡,成為細節的守護者與注入者嗎?其實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去訓練你的AI,將你過去的文稿,取一些精華,要AI存為記憶,並告知優先使用。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