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生存的地球,總有一天會走到「世界末日」。這不是臆測,是這個地球歷史的宿命。數十億年前,地球形成之後,已經歷過幾次的冰河時期,每一次都是地表生物的毀滅和再生。或是傳說中的巨大隕石撞地球,因而造成了物種的滅絕。
這些自然的浩劫,對這星球上生物造成的全面毁滅,就是「世界末日」。這個地球已經有過幾次的末日型毀滅,當然還會有另一次的「世界末日」。
近一個世紀的科學文明發展,其所產生的副作用,譬如,地球暖化造成前所未見的氣候變遷,全球性病毒傳染的發生頻率逐漸變快,再加上始終存在可能性的核子大戰,這類屬於人為影響的全球性災難,使得「世界末日」發生的可能性,又比古時候更大得多,且很多時候讓人感覺就迫在眉睫。至於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個聳動的議題?個人覺得,應該是兩個主要的切入點。一個是「時間」,另一個就是,「我們應該怎麼做」?
相信這個世界是會來到它的末日,就如同宣告每一個人都會有死亡的一天,是一樣的。問題就只是「時間」。
如果有人,或是媒體大肆渲染,所謂的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首先,你自己必須做出一連串的判斷。是誰有這超能力告訴你,末日就在明天?又是哪個事件,什麼能量足以造成地球的毀滅?再說,要是明天就是「世界末日」,能有什麼你今天非做不可,又能夠力挽狂瀾,讓「世界末日」的進程停止呢?
相信以上的問題,都不太容易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結果還是回到原點。也就是,世界終將毀滅,只是不知道是甚麼時候?
誠如不少賢哲說過的,不要只問「世界還剩多久」,應該要問「世界還有什麼希望」?就好比一個人接受了「有生必有死」的必然,難道就每天什麼事都不做,就只坐等生命的最後一天嗎?事實,顯然不會是這樣,至少對絕大多數人而言。
真正問題的核心,仍然是,你要怎麼面對這個遲早會走到末日的世界,和遲早會來到自己生命終點的一生?
「世界末日」的到來是必然,但切勿把末日當成「終點」,而應該把末日當成是一個重大「提醒」。因為,除了大自然的災害,或是可能來自外太空造成無法估算的災害以外,我們應當思考有何該珍惜的、該反省的、該改變的?有什麼有意義的選擇能夠降低環境污染,延緩生態失衡,遲滯氣候變遷。竭盡一己之力,盡可能推遲世界末日的到來。
關於個人部份的認知,個人生命的終結,本質上對個人而言,就是他特有的「世界末日」。也就是說,生命的跨度是有其極限,也可以說,是短暫的,一點都不容許虛耗。
其實,「世界末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生活失去了熱情, 無端悲觀的,誤以為它明天就會到來,或是在不久的將來,以致惶惶終日,寢食難安。
最近興起的屯購救難包風潮,讓人以為,若能拿一個回家存放,就可庇佑全家躲過災難,挺過世界末日似的。冷靜想一下,急難救助包就像醫療急救箱一樣,對於應付災難突然降臨時,解決緊急需求是可以的。可是,若想藉由這個救助包,保自己度過世界末日,可能性怕只是零。
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們應該樂觀的相信,地球的「世界末日」應該會比每個人「自己的世界末日」晚幾個世紀才會降臨。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我們該如何讓自己有限的人生時光,過得精彩,過得有意義?
努力完善自己的人生旅程,盡最大努力愛自己的家人。行有餘力,盡量貢獻社會。期望在人生旅程絢麗之後,能夠告訴自己,「我沒有辜負這個世界」, 我「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