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電視劇觀察|美國電視劇|美國恐怖故事:庇護所(2012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論「精神疾病」在《美國恐怖故事:庇護所》裡的多元表現


前言:

  《美國恐怖故事:庇護所》(American Horror Story: Asylum)於2012年由美國FX有線電視頻道播出,共計十三集。關於「Asylum」有些會翻譯成「瘋人院」或是「療養所」,這些翻譯的名稱大多與社會認知的習慣有關。本文則採用「庇護所」的用詞,因為考量劇中隱含的恐怖意識著重在「精神疾病」的表現,並且,劇中將翻轉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的理解,以及在「身分認同」的詮釋上也有一番嶄新的思考,因此,筆者選用「庇護所」較為符合本劇的主題意識。

  本文將書寫主軸置於「精神疾病」的「顯性」與「隱性」成分進行雙重探討,試圖將觀察視角聚焦在人性變化的本質上,交代《庇護所》(《美國恐怖故事:庇護所》的簡稱)意欲彰顯的「恐怖意識」如何有明確的指涉。


顯性的「精神疾病」:無法控制自我意識的罪犯

  在《庇護所》中以罪犯身分出現的,大多都是無法被社會認同的「精神疾病」患者。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意識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腦海中可能出現幻覺、幻聽、人格分裂等表現,讓思考與判斷失去認知「正常」的準則。這種現象使得他們與社會上所謂的「正常人」有明顯的區別,特徵是無外力影響下產生明顯的行為失控。不過,這樣的分類是否過於粗糙,尤其在人類面對無法理解的事物面前,或說,暫時無法以科學解釋的現象面前,心理意識的變化往往是一種「觀看」視野的差距所造成的影響。因此,在《庇護所》裡的記者Lana Winters與加油站員工Kit Walker的角色,就是代表所謂「非精神病患」卻被關在「庇護所」中的反主題敘事的核心人物。藉由這兩人的遭遇,省思「庇護所」的存在意義。

  對於顯性「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庇護所」是一層保護,用以隔絕無法理解的對象,無論對內對外都是。


隱性的「精神疾病」:能控制自我意識,卻選擇無視在道德層面的鉗制

  在《庇護所》裡相對於精神疾病罪犯的對稱角色,就屬「醫療人員」與「神職人員」。醫療人員秉持專業精神與理性態度,理應成為「庇護所」中「正常人」的代表角色,但是在劇中卻是以瘋狂行徑反轉一般大眾的認知。一者企圖以非人性化的醫療治療為手段,為滿足自身的病態想法(理念),而遮蔽道德規範的界限,使得看似正向的人物,翻轉為負面的角色。一者以身分掩飾犯罪行徑,讓真像與假象同時在「庇護所」中慢慢敘事,最後才揭開現實的面具。

  同樣翻轉形象的還有神職人員,有被惡魔附身者,有貪圖慾念者,有自卑壓抑者,他們是「庇護所」的管理者,也都是各懷鬼胎的陰謀家。在此,《庇護所》想要傳達的訊息與信仰關係較小,主要闡述還是在人性的本質表現上。所謂的「精神疾病」可以包含的範圍應是相當廣泛,舉凡與心理層面或精神壓力相關的反應,只要超過道德良心的底線,都屬之。所以無關職業、階級等因素,每個人都隱含著可能「變態」的因子。如同大修女Judy Martin所飾演的角色之轉變。

  對於隱性「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庇護所」是一層保護色,用以遮掩瘋狂行為的工具。


結語:

  歸結以上,《庇護所》的「恐怖意識」就產生在「精神病罪犯」、「醫療人員」與「神職人員」的瘋狂行徑上。本劇提醒我們看職業或外表做為是否有「精神疾病」的依據是不準確的。對於「精神疾病」的理解與重視,是本劇暗藏的主題意識。雖然《庇護所》是陳述六○年代的故事,但其「精神疾病」的現象卻是到現代還是無解且感染力十足,科技越發達,越講求理工技術與資本利益,生活越是緊張而充滿算計,人類心理意識與精神狀態也跟著產生過多的焦慮、憂鬱和莫名恐懼,讓壓力在無形中改變人性的知性與智能,走向暴力化、集中化、無意識化的趨向。


題外話:

  《美國恐怖故事》每一季都有不同概念發想的「恐怖議題」,透過場景聚焦觀眾的視野,利用時空變化交代情節的生發關係。可惜的是,滲入過多的元素,使得畫面銜接與故事流暢度顯得破碎而失去深邃的印象,可能是導演企圖心過強,也可能是商業策略的影響,讓《美國恐怖故事》在議題發揮上顯得有氣無力,容易疲憊。


●附件:電視劇宣傳片段



●備註:本文為筆者早年在網路發表過的舊作,重新增補劇照和宣傳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耕文學】文藝創作工作室
2會員
92內容數
有關我的一切,都在我的作品中。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從前…有間非常著名的死亡醫院。 創立以來醫療事故、糾紛…各種風波不斷。 經營不善,最後終於倒閉了… 從此廢棄醫院被拉上封鎖線, 一直聳立在市中心,成了都市傳說…
Thumbnail
從前…有間非常著名的死亡醫院。 創立以來醫療事故、糾紛…各種風波不斷。 經營不善,最後終於倒閉了… 從此廢棄醫院被拉上封鎖線, 一直聳立在市中心,成了都市傳說…
Thumbnail
緊張懸疑X分別囚禁 昏沈地在病房中醒來, 四周充斥莫名的詭異。 實驗依舊進行,秘密仍被埋藏,感染正在延續……
Thumbnail
緊張懸疑X分別囚禁 昏沈地在病房中醒來, 四周充斥莫名的詭異。 實驗依舊進行,秘密仍被埋藏,感染正在延續……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一名被懷疑是殺人凶手的少年的故事。他自稱受害於惡魔,但許多人質疑他的言行。故事中提及了夢境、精神病院、公寓和記者。在故事中逐漸揭露著真相。敘述者對事件的疑問和追求真相的決心。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一名被懷疑是殺人凶手的少年的故事。他自稱受害於惡魔,但許多人質疑他的言行。故事中提及了夢境、精神病院、公寓和記者。在故事中逐漸揭露著真相。敘述者對事件的疑問和追求真相的決心。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台灣鬼屋/凶宅傳說再度搬上大螢幕。不過「這系列」似乎都有重重拿起卻輕輕放下的缺點存在。有道師、有怨念、有鬼、有遺憾,所有恐怖片該有的元素都有了,《鬼天廈》仍然成為了一部淪為形式的恐怖電影。嚇人的部分僅音效及畫面上的Jump scary,
Thumbnail
台灣鬼屋/凶宅傳說再度搬上大螢幕。不過「這系列」似乎都有重重拿起卻輕輕放下的缺點存在。有道師、有怨念、有鬼、有遺憾,所有恐怖片該有的元素都有了,《鬼天廈》仍然成為了一部淪為形式的恐怖電影。嚇人的部分僅音效及畫面上的Jump scary,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一部描述人性黑暗面 在一個立方體密室房間 如何逃脫才能存活下來 兼具恐怖 驚悚 懸疑 科幻元素 將6位身份地位專長懸殊的人 放在一個機關重重的房間 房間中有許多方格密室組成 每個密室設計都有獨特方式 結合各種機制才能通過關卡 每個人為了存活下來 是要採聯合還是只顧自己
Thumbnail
一部描述人性黑暗面 在一個立方體密室房間 如何逃脫才能存活下來 兼具恐怖 驚悚 懸疑 科幻元素 將6位身份地位專長懸殊的人 放在一個機關重重的房間 房間中有許多方格密室組成 每個密室設計都有獨特方式 結合各種機制才能通過關卡 每個人為了存活下來 是要採聯合還是只顧自己
Thumbnail
雖然這本書列入心理學類別,不過內容甚少觸及心理學理論。因為這書主要描述作者在Napa State Hospital,人稱罪惡之城「蛾摩拉」的司法精神病院擔任精神科醫生的親身經歷。 所謂司法精神病院,就是罪犯判定為精神狀態失常,之後送往治療的地方。不難想像,那處住的大多是無惡不作的可怕瘋子。
Thumbnail
雖然這本書列入心理學類別,不過內容甚少觸及心理學理論。因為這書主要描述作者在Napa State Hospital,人稱罪惡之城「蛾摩拉」的司法精神病院擔任精神科醫生的親身經歷。 所謂司法精神病院,就是罪犯判定為精神狀態失常,之後送往治療的地方。不難想像,那處住的大多是無惡不作的可怕瘋子。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故事一開始對主角的出場描述就是暴力的、非常討人厭的、糟糕透頂,一進到精神病院裡面,就展現他惡霸的樣子,欺負精神病院裡面所有的人。我們絕對絕對不想遇到這樣的人。 故事看似是時間的倒敘,倒不如說是在描述一個不正常的人怎麼從正常人變成不正常,通過精神病院又變成什麼樣人。 當不知道他/她的創傷時,於是創傷成
Thumbnail
故事一開始對主角的出場描述就是暴力的、非常討人厭的、糟糕透頂,一進到精神病院裡面,就展現他惡霸的樣子,欺負精神病院裡面所有的人。我們絕對絕對不想遇到這樣的人。 故事看似是時間的倒敘,倒不如說是在描述一個不正常的人怎麼從正常人變成不正常,通過精神病院又變成什麼樣人。 當不知道他/她的創傷時,於是創傷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