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課日,要去臺北科技大樓上課。
距離上一次出外教育訓練已經有十年了吧!
這堂課程主要是老闆在公司群組貼了一個連結,然後只有我點讚,我就問問主管可不可以去上課,就先去繳費上課了。
難得的是這次我是自願性上課,跟以往不同。
以前每次這種外部教育訓練課程的上課,多半屬於公司主管為了自己做不好也教不好的事情,要求我們去上課,像這樣的我稱為半強迫課程。
這種類型的課程幾個特點
- 要玩遊戲或是考試,用一種深刻學習的方式讓你了解某個觀念。
- 會拍幾張照,代表大家有在學習不是在玩混時數。
- 會發個證書,給你一個成就感。
- 主要都是管理類型,或是你在組織應該怎麼效忠或貢獻,然後情勒你如果不照這個方式做,組織會倒你不會好過。
反正幾個要點有達到,顧問公司就能拿到一次性的錢。
或是安排後續輔導追蹤,頂多兩個月看大家寫表單的情況,然後出個整合報告再收更多的錢。
那這樣實際上對組織有用嗎?
我想應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我是覺得沒效果...)
我還在某組織時這樣的管理課程上過兩次,當時覺得有些觀念是不錯,本來以為大家就要開始改變的時候,最後大家只是虎頭蛇尾。
老闆帶頭做個表面,後面就不做了。部門主管自顧不暇平常專案就做不完,維持不到半年一年這種效果就瓦解了。
然後這些課程只是成為人資達成教育訓練KPI的成績,以及顧問公司定期的肥羊案子罷了。
只要課程不是自己真心找來想要去上的,我認為就不會去認真學習。
而且只要是尋求組織自律或尋求管理績效的課程,我看過或聽過的公司可以說基本上都沒什麼起色。
那這次為何我想去上課呢?
一來我都點了那個讚了,下次他要是來巡廠問我們家大頭說有沒有人去上課,我沒去好像也不好意思。
再來這課程跟我下半年想做的專案內容和組織想要做的方向相同,我想站在業界有人願意分享貢獻的前提下,前往了解業界實務怎麼做。
(就算人家只是拐個彎子賣產品或公司品牌也行)
把人家業界普遍執行的實務方式優缺點帶回來研究。
我看不懂沒關係,拿回來跟大頭討論,然後再佈局我們將來這半年的細節內容。
希望今日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