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傅佩榮教授這一則短影片,一位富家女的煩惱,在有趣的獨特故事中,領悟傅教授關於「觀念決定命運」的深刻哲理。用短短三分鐘,讓您對人生、財富與心靈滿足有全新的理解!
🌟 旁聽生與正式生的鮮明對比
台灣的大學因其位於市區而相對開放,常有校外人士前來旁聽。傅教授的課堂上,除了年輕學生,更有許多「滿頭白髮」的退休長者。這些年長的旁聽生對老師「很有禮貌」,並且上課「從來不打瞌睡」,展現出令人感動的好學精神。然而,傅教授所教的「正式學生」,即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卻常「遲到早退」,上課時「餓了就吃,渴了就喝,累了就睡」,該用功的不念書,形成強烈反差,令教授感到尷尬。

💰 當「花錢」成為唯一的煩惱
其中,有一年來了一位年紀超過40歲的女士前來旁聽,她起初並未打招呼,直到第二學期才向傅教授自我介紹。她的開場白非常特別:「我爸爸是誰」——原來她是一位台灣知名的「土財主」之女,家事甚至會登上社會新聞。當傅教授問她為何來上課時,她語出驚人地表示,自己從小到大只有一個煩惱: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問自己「今天該怎麼花錢」。她的父母給她準備的錢「一輩子也用不完」,導致她對購物毫無興趣,認為「東西放在街上跟放在家裡沒什麼差別」。
🎭 另類慈善:兩年一換的「善事」
面對如此特殊的煩惱,傅教授建議她多做善事。然而,這位女士卻回答:「善事啊,我都做過了。」她隨口列舉了十多樣做過的善事,證明她確實做了很多。但她也坦承,她做善事有一個特色:「每種不超過兩年」。她會把一個好事做兩年,覺得無聊了就換一樣,如此循環。全部做完後,她依然感到「很無聊」。她的朋友們最終勸她,對付無聊只剩下最後一個辦法:「就是去找一件更無聊的事來做」。於是,她來到了大學,旁聽傅教授的課。
💡 從「觀念」到「命運」的深遠啟示
這個親身經歷讓傅教授體悟到一個深刻的道理。他指出,每個人都應反思自己對於世間成就的「觀念」和「態度」。因為:
-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
- 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會形成什麼樣的習慣。
- 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塑造什麼樣的性格。
- 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決定什麼樣的命運。
因此,從觀念到行為,到習慣,到性格,再到命運,如果一個人「希望好命」,就必須「從觀念開始,沒有第二條路」。

🪞記憶小幫手🪞
觀念→行為→習慣→性格→命運,希望好命的話呢,從觀念開始,沒有第二條路。
🟣本文圖片皆由bing 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