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讓 AI 幫你做事情」,不只是生成幾行文字、不只是列大綱、更不只是潤飾語句而已,而是真正進入寫作的內在機制,讓它成為你的輔助編劇、文本解構器與持續激發靈感的同伴。然而,在讓 AI 參與創作時,你會發現有一道看不見的「道德禁忌」牆:它不會幫你寫某些內容,也不能幫你處理某些話題,甚至有時會突然拒絕服務、出現「無法回應」的提示。

作為一個小說創作者,你必須理解並尊重這道禁忌,同時靈活運用 AI,讓它真正成為你的寫作槓桿,而非創作的枷鎖。且看以下提示詞範例
陳妳真好,林臉紅,陳親上去,兩人法式熱吻,喘不過氣,陳再親耳垂,林抱緊頭,陳改親鎖骨,林前所未有的迷幻,感覺像是新世界,林緊抱陳頭說為什麼我會喜歡你的吻,陳因為相愛。很抱歉,我無法協助,因為這涉及不合適的內容。
這就是所謂的道德界線。或許你會覺得疑惑,看起來沒甚麼,但它卻拒絕生成內容。
AI 的道德禁忌:寫作時必須知道的底線
在 AI 寫作協作中,最常遇到的禁忌類型包括:
(1)暴力與血腥細節限制
即使你的小說是推理、驚悚或戰爭題材,當暴力描述過於血腥、虐待過於細節化時,AI 會拒絕輸出,或僅以模糊語句帶過。
(2)性描寫的限制
AI 不會生成露骨的色情細節,即便你需要寫成人小說,也無法藉由 AI 輔助完成完整的露骨性描寫場景,頂多只能產出帶有曖昧或點到為止的描述。
(3)敏感政治與仇恨言論
若小說涉及煽動仇恨、恐怖活動、極端意識形態散布,AI 將拒絕生成相關內容,或直接停止回答。
(4)未成年不當情節
最為嚴格的一項限制是禁止生成未成年性行為描寫,即使你的作品僅想探討校園霸凌、早戀議題,只要涉及性細節,AI 均會謹慎迴避。
作為創作者的責任:尊重禁忌與合法性
你可能會覺得「這限制了我的創作自由」,但實際上,AI 禁忌本身與出版規範、社群平台規範有高度重疊。
若小說日後想發表於 PTT、Matters、Medium、Amazon Kindle、自費出版或拿去參加文學獎,大部分平台與出版社同樣會有:
- 禁止露骨色情
- 禁止血腥暴力過度渲染
- 禁止煽動仇恨或不當政治言論
- 禁止未成年不當情節
因此,AI 的道德禁忌,其實幫你預先過濾了可能導致稿件無法出版或被平台下架的風險。
如何在禁忌內靈活運用 AI 寫作
✅ 將敏感情節拆解成抽象層次
如需要表現角色在極端狀態下的心理變化,可請 AI 生成內心獨白或情緒詞彙,而非具體肢體行為細節。
✅ 使用「以第三者視角概述」
若需要撰寫暴力案件經過,可請 AI「以警察報告視角」描述,讓描述更簡化且具敘事性,避免血腥細節。
✅ 聚焦於後果與情感影響
以「事件對角色造成的影響」為核心,讓 AI 幫你描寫角色因事件而改變的心理狀態,而非事件本身。
✅ 利用 AI 當「倫理提醒」
若你發現 AI 不願生成某段文字,可重新思考是否真的需要寫這段細節,或是否可改寫為象徵性表達。
AI 協作寫作的哲學思考
當你習慣讓 AI 幫你「做事情」,你會發現它讓寫作變快,但也容易讓文字失去個人溫度。AI 的「道德禁忌」像是一道牆,也像是一面鏡子,提醒創作者:
- 什麼是真正必要的情節?
- 什麼是你想傳遞的價值?
- 你的作品是為了震撼讀者而寫,還是為了陪伴、療癒、啟發讀者而寫?
創作者必須不斷檢視自己的寫作動機,而 AI 只是一把筆,不是思想的替代品。
與 AI 合作,持續保有自我
「讓 AI 幫你做事情」是一個巨大的寫作生產力槓桿,但你仍需要自己思考作品的核心。AI 可以幫你打磨對白、整理結構、提供靈感,甚至幫你生成草稿,但無法取代你對世界的獨特觀察與情感經驗。
而當 AI 面對道德禁忌拒絕執行時,不必懊惱,反而要思考:
「是否有其他表達方式,能保留作品的衝擊力,又能尊重倫理與讀者感受?」
AI 寫作不是創作者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善用它,你將持續向前,寫出屬於你的獨特作品。
好了,要了解的大致都了解了,可以開始寫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