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那些隨人類演化出下顎所產生的疾病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先天免疫系統與後天免疫系統
我想再回過頭來談談我們的免疫系統。我們擁有的免疫系統,分成「先天免疫」與「後天免疫」兩種。先天免疫是自古以來即有的,由巨噬細胞與嗜中性白血球(細菌感染時常見的細胞)、抗菌胜肽(antimicrobial peptide)、補體所構成,是外敵入侵時的第一道防線。另一方面,後天免疫則是經過演化獲得的新型免疫能力,是由T細胞與B細胞合作產生抗體對抗感染的機制。

raw-image

後天免疫──高科技打造的免疫系統
先天免疫在細菌或真菌入侵時能迅速地全面反制,相較之下,後天免疫則是捕捉每種入侵微生物的特徵,量身打造特異性抗體(只與標的物結合的抗體)加以對抗。注射疫苗產生免疫力,指的就是透過後天免疫的作用產生特異性抗體。後天免疫與免疫系統的指揮中心T細胞以及產生抗體的B細胞有關,比起先天免疫能對微生物入侵迅速反應,後天免疫則需要量身打造抗體,所以反應較遲,約需時兩個星期才能發揮效用。

後天免疫的驚人特性,在於特異性極高。人體內包含構成器官與血液的各種物質,但是抗體只會與標靶分子結合,猶如經過精密設計的高科技飛彈。T細胞負責鎖定標的物,B細胞負責量身打造抗體。B細胞受刺激而開始產生抗體時,會從血液遷移至更安全的骨髓,並且分化出專門產生抗體的漿細胞(plasma cell)來分泌大量抗體。如此一來,人體即可像遠程發射超精密飛彈般,抵禦從身體任何部位入侵的標靶微生物。之所以能夠遠程精準攻擊,即是因為抗體具有特異性,不會與標靶分子以外的任何生物分子結合,即便分泌大量抗體,也不會損害其他器官。

後天免疫還有一項特性,它會記憶曾經感染過的傳染病。感染過麻疹或德國麻疹等傳染病即可「終生免疫」,便是免疫記憶的作用,也是疫苗接種的原理。只要分析標的物,製作精確的抗體設計圖,即使過了一段時間再遭同樣的微生物入侵,人體也能迅速大量分泌同一種抗體正面迎戰。

後天免疫的演化論起源
人體這套精妙的高科技防禦系統,究竟是何時建造而成?接下來將從演化論的觀點追溯起源。

我們的遠古祖先是類似水螅(hydra)的腔腸動物,具有口腔與泄殖腔(cloaca)皆是同一開口的囊狀消化腔。後來分化出另一種生物,消化腔多了一個開口,使得口腔與肛門各自獨立。原有的開口形成口腔的生物,稱為原口動物;新生成的開口形成口腔的生物,稱為後口動物。原口動物演化成烏賊、章魚、貝類等軟體動物以及蝦子、螃蟹、蜘蛛、昆蟲等節肢動物,後口動物則演化成像我們這般的脊椎動物。原口動物與後口動物的消化腔方向正好顛倒,也就是說,烏賊及章魚等動物用來進食的口腔,相當於我們的肛門。

先天免疫是所有生物與生俱來的基本免疫系統。另一方面,後天免疫則是脊椎動物獨有的免疫系統。

換句話說,原口動物中的扁形動物(例如渦蟲)、環節動物(例如蚯蚓)、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都不具備後天免疫。後口動物中相當於脊椎動物祖先的文昌魚及海鞘等脊索動物,4也不具備後天免疫。唯獨我們脊椎動物才具備後天免疫。

說得精確一點,脊椎動物中的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乃至鯊魚及魟魚等軟骨魚類都具備完整的後天免疫系統。由於這些動物演化出具有咀嚼功能的顎部,故統稱為有頜類。另一方面,脊椎動物中沒有顎部且口腔呈吸盤狀的八目鰻(lampetra japonica)及盲鰻(myxini)等圓口類,則是具備與我們不同、較原始的後天免疫系統。

換句話說,後天免疫可說是與顎部同時期出現的免疫系統。


演化出「顎」帶來了什麼?
為什麼演化出「顎」的同時也獲得了後天免疫?研究認為,生物因為演化出「顎」,面對外敵或食物得以咬住、咬斷及咀嚼,因此攝取的物質種類大幅增加。由於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有不少對生物是有害的,所以必須立即分辨經由顎部咀嚼攝取進腸道裡的各種東西,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無害的。如果已經造成傷害,也需要防止重蹈覆轍。

raw-image


開始與腸道細菌共存
演化出顎部而獲得後天免疫系統的脊椎動物,因此能與腸道細菌共存。

隨食物進入腸道的細菌中,有些對生物有害,有些能產生維生素的細菌則是對生物有益。後天免疫不僅能將IgG型抗體(在血液中循環的主要抗體)分泌至血液,也能將IgA型抗體(分泌至腸道的抗體)分泌至腸道。IgA型抗體可以清除腸道裡的致病細菌,也能容許有益的細菌在腸道定居,幫助改善生物自身的營養狀態。

事實上,研究指出,具備後天免疫的脊椎動物,腸道裡擁有超過一千種、數量多達一百兆個的腸道細菌;不具備後天免疫的烏賊等動物,腸道裡定居的細菌甚至不到十種。5

由此可知,脊椎動物因為演化出顎部而能「吃」各式各樣的東西,並且受惠於後天免疫而得以在腸道裡保有多種腸道細菌,大幅改善獲取生存所需營養的方式。「吃」的同時也增加了「被吃」的風險

生物演化出「顎」而增加了許多「吃」的機會,卻也讓自己深陷「被吃」的危機。當生物因差點「被吃」而受傷,導致細菌從皮膚侵入體內時,身體必須迅速反應並記住如何應變。因此,身體會將抗體分泌至血液,抵擋從四面八方入侵的細菌。

換句話說,生物演化出「顎」後,「吃」的機會與「被吃」的機會均大幅增加,所以必須明確劃分「自己」與「非己」,同時也要發展出能記取教訓並保衛自身的後天免疫系統。 

「顎」促進脊椎動物崛起
B級科幻片總是將外星異形塑造成節肢動物的模樣,它們有著千奇百怪的前肢,例如尖爪、利鉗、吸盤,並且能靈活彎曲及伸展多個關節,這正是節肢動物最強大的優勢。在太空站裡倉皇逃命的人們被外星異形的觸手捉住並往嘴裡送,眼看主角就要被吃掉,萬沒想到節肢動物型態的外星異形弱點就在口腔,於是主角開始反擊。

沒錯,節肢動物的口腔就是如此中看不中用。昆蟲類、螯肢類與甲殼類等節肢動物,為了捕獲獵物而演化出各式各樣的「腳」。但是與牠們演化成極具攻擊力的前肢相比,口腔的構造卻簡單得令人訝異。大約在五億年前稱霸寒武紀海洋生態系統的節肢動物祖先奇蝦(Anomalocaris),也有兩隻帶有硬刺的巨大附肢。位於附肢根部的口錐長著三層放射狀的牙齒,但這些牙齒並未鈣化,也沒有磨損的痕跡,可見無法用來咬碎具有堅硬外殼的生物。換句話說,奇蝦的口腔適合用來吞噬身體柔軟的小動物或者吸吮屍肉。

相較於節肢動物演化出發達的「腳」,脊椎動物則是演化出發達的「顎」。

從脊索動物演化而來的無頜類昆明魚(Myllokunmingia)以及海口魚(Haikouichthys),據稱是演化出「顎」之前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昆明魚與海口魚的化石僅有幾公分大小,在這狹小範圍裡竟然發現了一百多個魚體。從化石成群的特徵來看,可知牠們屬於典型的被捕食者,在寒武紀裡位處生態金字塔最底層。

然而,後來在泥盆紀登場的脊椎動物代表物種、已演化出「顎」的巨大鄧氏甲冑魚(Dunkleosteus terreli),其身體長達八至十公尺,咬力達到四千牛頓以上,甚至超過現代的短吻鱷。此外,據研究分析,「顎」(JAWS)的代名詞鯊魚,其祖先軟骨魚類巨齒鯊(megalodon)的體長為十五公尺,咬力實際上可達到十萬牛頓。也就是說,脊椎動物獲得「顎」之後,便從生態金字塔的最底層一口氣躍升至頂端。

脊椎動物雖然沒有節肢動物那樣發達的「腳」,但是牠們擁有「顎」,使牠們能夠藉著扭轉身體接近獵物並且咬住不放,將獵物的外殼及骨頭徹底咬碎。對其他動物而言,脊椎動物簡直是無比恐怖的怪物。

此外,由於演化出具備「顎」的生物,使得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競爭更加劇烈。在「啃噬」與「被啃噬」的戰鬥中,許多生物被迫捲入不得不區分「自己」與「非己」的時代。脊椎動物就在這樣的時代裡,建立了能在免疫學上區分「自己」與「非己」的後天免疫系統,並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存活。——摘自臉譜出版《免疫學夜話》身體為什麼會自我攻擊?從基因、環境和演化,漫談人類免疫學與自體免疫疾病能教會我們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臉譜出版的沙龍
92會員
467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臉譜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7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於一八五九年寫下了《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書,探討地球為何存在如此多樣的生物,並且提出「天擇」(natural selection)學說,認為「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並透過基因的傳遞改變原有的面貌」。
Thumbnail
2025/06/27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於一八五九年寫下了《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書,探討地球為何存在如此多樣的生物,並且提出「天擇」(natural selection)學說,認為「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並透過基因的傳遞改變原有的面貌」。
Thumbnail
2025/06/26
為什麼身體會自我攻擊? 愈乾淨,愈容易發病, 自體免疫疾病是人類追求潔淨和舒適環境的「累世業果」? 人類與病毒、細菌、寄生蟲數萬年來的戰鬥及共生歷史,讀了就停不下來!
Thumbnail
2025/06/26
為什麼身體會自我攻擊? 愈乾淨,愈容易發病, 自體免疫疾病是人類追求潔淨和舒適環境的「累世業果」? 人類與病毒、細菌、寄生蟲數萬年來的戰鬥及共生歷史,讀了就停不下來!
Thumbnail
2025/06/26
在所有會為了食物以外目的進行攻擊的動物中,人類是箇中翹楚。人類不是單純的掠食者,且不遺餘力消滅那些他們認為「無用」或基於無知而認定「有害」的物種,隨著科技進步,這樣的意志已經形成一套制度。利用不斷提升的技術除掉他們討厭的生物。就這點來看,心胸如此狹隘的物種在大自然中只有人類了。
Thumbnail
2025/06/26
在所有會為了食物以外目的進行攻擊的動物中,人類是箇中翹楚。人類不是單純的掠食者,且不遺餘力消滅那些他們認為「無用」或基於無知而認定「有害」的物種,隨著科技進步,這樣的意志已經形成一套制度。利用不斷提升的技術除掉他們討厭的生物。就這點來看,心胸如此狹隘的物種在大自然中只有人類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現代人因生活忙碌,飲食、運動及作息紊亂,導致免疫力失調問題日益嚴重。本書從認識免疫系統、免疫失調的疾病、維持免疫力平衡的觀念,到日常生活指引(運動、睡眠、水分攝取)及飲食建議(均衡飲食、飲食禁忌)等面向,提供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Thumbnail
現代人因生活忙碌,飲食、運動及作息紊亂,導致免疫力失調問題日益嚴重。本書從認識免疫系統、免疫失調的疾病、維持免疫力平衡的觀念,到日常生活指引(運動、睡眠、水分攝取)及飲食建議(均衡飲食、飲食禁忌)等面向,提供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Thumbnail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過敏問題日益嚴重,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過敏反應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挑戰,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過敏的種類、症狀、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過敏問題。
Thumbnail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過敏問題日益嚴重,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過敏反應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挑戰,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過敏的種類、症狀、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過敏問題。
Thumbnail
狗狗的食物過敏是由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引起的。 而具體會表現出哪些具體症狀呢?
Thumbnail
狗狗的食物過敏是由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引起的。 而具體會表現出哪些具體症狀呢?
Thumbnail
時常聽到要「提升免疫力」,因此有些人會誤以為免疫力越強越好,但事實上這並非完全正確。 免疫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當免疫力太弱時,身體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侵害,使得患病的風險大幅增加。然而,免疫力過強同樣存在風險,可能攻擊自身正常細胞,引發免疫疾病。 因此,達到「免疫力平衡」,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時常聽到要「提升免疫力」,因此有些人會誤以為免疫力越強越好,但事實上這並非完全正確。 免疫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當免疫力太弱時,身體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侵害,使得患病的風險大幅增加。然而,免疫力過強同樣存在風險,可能攻擊自身正常細胞,引發免疫疾病。 因此,達到「免疫力平衡」,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流感、病毒快速襲來,你的免疫力擋得住嗎?
Thumbnail
★流感、病毒快速襲來,你的免疫力擋得住嗎?
Thumbnail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過敏的小知識。希望透過這次的交流,能夠增進大家對過敏的了解,並學到在日常生活中更好應對相關狀況的方法。
Thumbnail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過敏的小知識。希望透過這次的交流,能夠增進大家對過敏的了解,並學到在日常生活中更好應對相關狀況的方法。
Thumbnail
上篇文章介紹了先天免疫系統中的成員與組成,先天免疫的核心就是偵測到病源入侵時會引起發炎反應以召集白血球群聚吞噬殺滅病原體,絕大多數的感染靠表層屏障與先天免疫系統都可以解決,但如果病原毒性太強或數量太多導致第一與第二道防線無法應付時,此時便需要第三道防線—後天免疫系統幫忙了。 樹突細胞 樹突細胞(
Thumbnail
上篇文章介紹了先天免疫系統中的成員與組成,先天免疫的核心就是偵測到病源入侵時會引起發炎反應以召集白血球群聚吞噬殺滅病原體,絕大多數的感染靠表層屏障與先天免疫系統都可以解決,但如果病原毒性太強或數量太多導致第一與第二道防線無法應付時,此時便需要第三道防線—後天免疫系統幫忙了。 樹突細胞 樹突細胞(
Thumbnail
2024年1月《科學》(Science)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長新冠中的免疫損傷(Immune damage)可能來自先天免疫防禦系統中「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的局部啟動誘發血栓炎症...
Thumbnail
2024年1月《科學》(Science)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長新冠中的免疫損傷(Immune damage)可能來自先天免疫防禦系統中「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的局部啟動誘發血栓炎症...
Thumbnail
先前就有聽說「免疫債」這個名詞,在強勢防疫下病毒不容易被傳染,但同時人類的群體免疫力會變低,反而更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在解封之後生病的小孩暴增,不僅是新冠病毒,還加上流感病毒和腺病毒都一起大流行,但不僅是小孩,成人也有類似的情形,因此千萬不要輕忽新一波的疫情。
Thumbnail
先前就有聽說「免疫債」這個名詞,在強勢防疫下病毒不容易被傳染,但同時人類的群體免疫力會變低,反而更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在解封之後生病的小孩暴增,不僅是新冠病毒,還加上流感病毒和腺病毒都一起大流行,但不僅是小孩,成人也有類似的情形,因此千萬不要輕忽新一波的疫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