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人性2》是《這就是人性》的續集,共分為三個部分與九個章節。
一、人性邏輯:別相信人,要相信人性
- 用利益考驗人性,你也許會輸
- 懂道德讓你成為好人,懂人性讓你成為富人
- 金錢,可以檢驗人性
二、認知覺醒:提升知識,看破生活假象
- 沒有交換意識,哪來的人脈關係
- 把破思維禁錮,在內耗中找對出路
- 成年人的頂級自律,是克制糾正他人的慾望
三、野蠻生長:對己性人性,對外順人性
- 成長的真相,都是逆人性的
- 順從人性,輕鬆經營出好關係
- 人性恆古未變,學會野蠻生長
---
正題開始
從小節的部分不難能看出,作者不斷強調用「人性」看待人事物。
▌總和你談感情的人,就是想少一點付出
當升遷機會出現在你面前時,你會選擇爭取還是讓給別人。而多數人都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給束縛,認為我把升遷機會讓給同事,在未來的某一天他一定會回報我。但這是錯誤的想法。
我們會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想法,是深受道德觀念的約束。
同事或許會認為,這是我「合理爭取」來的,而不是你主動讓給我的。所以,你總會期盼他未來會幫助你,卻遲遲換來你無限的內耗。
因此,在合理的機會出現在你面前時,一定要把握住。因為人性是自私的,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你幫助他才得來的結果,而是用他自己的實力爭取的。
▌價值比情感重要
我們為了搞好人際關係,為他人付出,卻總是換來無情的回報,為什麼?
因為對他來說你已經沒有價值可言,繼續留著只會帶來負擔,所以經營自己的價值情感是不可或缺的行為。
書裡提到一句我很有感的話:「價值比情感更重要。」
你可能對某個人很用心,掏心掏肺,但只要你對他來說沒有「實質的幫助」,那份關係就可能變得單方面。
所以,與其委屈自己迎合,不如專心把自己經營好。當你夠有價值,別人才會反過來在意你、需要你。
如果你所求的事情對於他人而言是舉手之勞,或沒有損害利益關係,他可能還會幫忙,但如果牽涉到對方的利益關係,他一定用理性做選擇,而不已感情用事。
人之所以受傷,是因為「缺乏關係」的概念。人世間的關係,都是為了個人利益所行動的。
你來公司上班的目的,可能是賺錢、人脈;而公司請你來上班,可能是看中你的能力、價值。
我們會傾向有能力、價值比自己高的人來往,所以建立關係的背後都隱藏一個要素,叫做「價值」。
如果你本身對他人來說沒有價值,只是給他一顆真心的話,是不會被珍惜。感情固然重要,但是建立在價值基礎上的感情,才是非常珍貴的。
作者在書中提到「真實話語權」,也就是不分頭銜、崗位,誰提供的價值越多,誰的真實話語權就越大。
所以聰明人都會反過來做,先經營價值再經營關係。所以提高自己的價值與不可替代性,別人會主動來找你,與你交朋友。
這樣你會輕鬆很多,因為你有真實話語權與主動選擇權。
▌總結:在人際關係中很痛苦,用人性角度來看就能想通
當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是以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卻忽略對方的想法。總是以為我今天幫忙他,他未來會報答我的觀念給束縛。
結果你的期待越高,失落程度就越大,因此你不斷在痛苦的循環中。
反過來說,你的付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為對方的利益著想,或許就能說得通了。
Ps:
我看完《這就是人性》後,我開始用「人性」這個角度重新檢視人際關係。原本那些讓我困惑或難過的互動,書中一句話就解開了:不是人變了,而是你沒看懂人性。
因此,我迫不及待的購買《這就是人性2》,深入了解在複雜多變的人性中,我們如何在這個社會生存、如何以利益來審視雙方之間的關係。
我們沒辦法改變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的眼光和做法。
從人性出發,不再用「感情綁架」、「互相理解」,這些理想化的觀念對待每一段關係,而是多一分現實的理解,少一分不必要的痛苦。
我現在更懂得:先經營自己,才能贏得尊重與選擇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