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自助需求、自行前來打菜的單位,根據點名登記單,人數之多,規模相當驚人。
算上陸陸續續進餐廳用餐的個體,試想像,整個基地每餐的食物消耗非常龐大。
也因為太多張嘴巴要吃飯,準備餐食的人員必須事先為每樣遞上桌的菜採集檢體──包括主食米飯,或麵條,以及涼飲與熱湯──免得事後有人吃出問題,死無對帳。
而且,這種近似「檢體採集師」的工作,每天三餐,都得確實完成。
萬一有人食物中毒,若沒有檢附檢體,無法對外交代。採集工作未確實做好,第一線人員又要被「狗幹到起飛、升空。」
忙完前置作業後,打雜人員可以先行取餐盤用餐。
除主菜與蔬菜類只能各拿一份,基本上,米飯跟湯飲可以自由暢飲──或說,廚房鼓勵你裝進胃裡;省得飯後,打雜人員得通通掃進廚餘桶。
張天明就會趁機飽食一頓──畢竟免錢的飯吃起來最香。
在餐廳工作唯一的好處就是:吃飯的時候不會有人打擾,因為會來用餐的士官、兵們也不會庸人自擾。
選擇來這裡吃飯的軍人似乎皆有「默認的共識」:能盡量不人對上眼,就絕不和他人進行眼神交流。
無非是想安靜享受這段三十分鐘至一小時的用餐時間,暫時遠離日常勤務,以及整天「狗幹人」的長官。
主廳的另一頭則是所謂的「長官廳」──那裡「階級之分」的氣場難以化解。那頭氣氛肯定嚴肅許多。
因此,除了來回將髒碗盤推進廚房整理,打雜人員一刻也不會想多待。
不過,吃飯前的「事前準備」並非最累的環節。
飯後清潔才會讓人體驗真正的「地獄。」
打雜人員,通常,僅能享受十五至二十分鐘的用餐時間:
午餐時間的話,得在十二點半左右完食,進到儲藏間換上防水圍裙,以及雨靴;晚餐時段,則是么八三洞前換好清洗套裝、開始洗碗,除非想工作到八點以後才下班。
整個基地的地勤人員用過的鐵盤、鐵碗、筷子,都得由零星幾位雜役來洗。
光就一餐,每位洗碗工平均得洗上百套餐具。
而且,一百多塊鐵盤,或同等數字的鐵碗,僅是基本數字。
午餐時段用餐的人數最多;洗超過兩百──甚至直逼三百──組鐵餐具,絕不誇張。
碗盤多到必須用小拖車拖回後場。洗碗工還得自己從餐廳一側「收集區」──主廳與長官廳的都要──拖到洗碗槽旁邊,隨後開始洗洗刷刷。
洗完一輪後,得立刻拉拖車到收集區,拉回更多盤子、碗筷。否則,會追不上髒碗盤疊加的速度。
鐵盤洗淨後,必須整齊插進專用的鋼網;一個鋼網大概可以裝四、五十片。
單片鐵盤的話,可能感受不到重量。但是,整籃鐵盤裝在一起,如果不用全身的力氣,恐怕抬也抬不起來。
裝滿後,將滿槽的網抬上另一台拖車,等到最後一起推至前廳的「烘碗櫃」裡,用機械烘乾。
光把整個時段用過、洗好的盤子裝進網裡、堆疊起來,可以至少擺上十幾個網──這還只是保守估算。
而且,不光只有用過的餐具,那些「烹煮食物用過的炒鍋、鏟子、湯勺」、「盛裝熱食的大臉盆」、「在臉盆的螃蟹車」、「飯桶與湯桶」──不是一般的那種,是大到必須整個人「鑽進去洗」的沉重桶子……諸如此類──
一切「弄髒的容器、大鍋,」通通都交給雜役人員「處理。」
某次,司令部來的長官視察:當天中午時段加菜,而且菜色很不賴;並非那種「粗茶淡飯,」而是「烤肋排」程度的「美味。」
這種福利導致「空前盛況」:造訪餐廳的人數,以洗過的餐盤估算,起碼多平時人數的五、六成。可想:該時段洗了多少片鐵盤、沖洗過多少大鍋。
當時,從十二點半左右,一路洗、不停地洗,洗到快兩點半,才留下零星未清理完的鐵盤。
大夥都累到幾乎癱軟;天明他們幾個士兵就決議「給下個時段的人手來收尾,」便解散、回各自單位補休。
因此,天明與同梯的幾位弟兄,安排班表時,都最不希望排到中午時段。
比起中午的「地獄」班,晚餐時段倒是稍微輕鬆。
這是因為,大部分的地勤人員會選擇「外膳」──出去外面吃,換個口味。排到這個時段,最晚頂多洗到八點左右;回到單位時,已經可以準備洗澡。
除非,當晚隊長或副隊長加開臨時會議。運氣好的話──比平常更晚「完成工作」──還可能躲過開會,直接去盥洗,準備十點就寢。
談起「最討厭的時段,」對天明來說,莫過於得「早起」的早餐時段。凌晨四點四十左右就得摸黑起床;五點前,沿著漆黑的道路,披著夜色,從單位步行前往地勤餐廳。
到那邊的時候,煮飯班的人員已經出主食白粥,以及小餐包之類容易處理的點心。幾乎是,一到場就得馬上換裝工作,一直到洗完餐盤、器皿,一路忙到洞八左右。回單位補休半小時,又得繼續整天的勤務。
比起「早起生不如死,」他寧可「下地獄,」洗鐵盤「洗到起崩。」
(下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