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脫彭允文的糾纏,興致勃勃的思亞追問:
「你們都在清泉崗幹嘛?」「我跟妳講──接下來『這個』很厲害喔哦!」
「怎麼個厲害法?」幾乎快無法忍受唬洨,珮瑄意興闌珊地反問。
張天明瞇著眼睛,故弄玄虛,愣了兩、三秒,才接續講:
「跑道上有小石頭,我們就要用掃把掃起來;早上一次、下午一次。有時候戰鬥機起飛比較密集,就會多一、兩次。」
思亞瞪大雙眼,一副不敢置信的樣子,大叫:
「幹嘛要把石頭掃起來?」
二兵用「單位隊長的說詞」解釋:
「聽說怕起落架的輪胎受損,影響起飛、降落的安全。」
允文挑起一側眉毛,用「我聽你在唬洨」的表情看著他。
天明則睜大雙眼,擠出難看的抬頭紋,用一副「國軍文化中毒的你竟然都不知道這種常識」的表情,回瞪允文。
「還有呢?」好奇寶寶追問。
「還有哦?」二兵想了半晌,接著說:
「還有在『地勤餐廳』工作。」
(*)
服役期間,「在地勤餐廳工作」算是第二件最獨特的體驗。
平常在家,連塊碗盤都不洗的他,竟被派到地勤單位專用的自助餐廳,支援廚房──負責洗整個基地的執勤人員用過的鐵餐盤、碗筷。
對比在新訓單位的時候,每人只負責保管自用的一套餐盤、碗筷,採自助制的空軍基地餐廳則是提供暫時借用的餐具:
想在自助餐廳用餐時,只需要本人到場即可,無須自備餐具。
一踏進餐廳,直接到前頭餐檯取一套餐具,隨即移動到盛菜台,讓負責打菜的伙房兵盛。
完成後,即可去用餐區,自行找空位──毋須「進餐廳──親、愛、精、誠」;或是,聽口令,佇立餐桌前,等待就坐的指令;或者,抬頭挺胸、維持端正坐姿。
在地勤餐廳用餐,還有背景樂(通常是老掉牙,或退流行的流行歌曲)可以聽。
而且,用完餐、處理完廚餘,並把髒碗盤拿去旁邊堆放好──就可以滾了。
空出來的座位又會讓下一位用餐的人──可能是士兵,也可能是士官,又或者是外聘的職員──使用。
士兵、士官、外聘職員混雜的用餐環境,是滿有趣的景象。
正是要負責餵飽整個基地的地勤人員,以及清洗用過的碗盤,可以想見,人力需求非常龐大。
現狀卻是極度缺乏人手。
不只有張天明所屬的單位,其他單位也會派人去支援。
因為天明的單位撥不出多餘人力,這項「支援餐廳」的勤務,自然而然,落到義務役肩上。
他和幾位同梯二兵必須排班:每天照三餐時段,輪流去地勤餐廳幫忙。
勤務內容,除卻下廚煮菜(需要「本職學能」),包含「場內」與「廚房」所有打雜的項目。
這些項目包括「清理餐檯」、「整理與擦拭桌位」、「清理醬料區」、「收拾殘留原地的碗盤」、「掃地與拖地」、「清理廚餘」──
進到位於後方的廚房,主要責任是「接應剛煮好的餐點」:熱騰騰的菜餚會盛在半個成人大的「大臉盆」裡,放在裝有四個輪子的「螃蟹車」上。
天明他們就是負責:從伙房兵那端,推大臉盆,途中小心地板濕滑、與地上的管線,到前頭餐檯分裝。
要是一不小心打翻,數十人份的份量瞬間付諸東流。
天明得小心翼翼,確保這件事不會發生──如果不想被餐廳主官「狗幹到飛天」的話。
分裝食物的時候也有「眉角」:他必須用鐵製長柄杓,將臉盆裡的菜,裝進長方體的大盛器,才能裝進加熱台的凹槽。
同時,必須確保凹槽內的水量充足;否則,裡頭的加熱棒會空燒:不僅容易毀損,還可能致災──萬一,上述任何一件事發生,他們就準備被「狗幹到飛天,跟上飛航機隊。」
將餐點擺上餐檯前,還得先處理「擺盤」這個步驟。
「地餐」有所謂「營養均衡」的標準配餐:其實就是將每樣菜,依序放入鐵盤的分格中,讓用餐的人知道,不會漏掉任何一樣菜。
當然,所謂的「擺盤」並不要求「法式料理」層級的美觀;雖不到「網美擺拍」的地步,起碼呈現出來、給人家的第一印象是「尚可食用,」而不是令人反胃。
基本場布的作業結束後,仍不得偷閒。
他們必須立即趕到前台待命,等待各單位派來的「打飯班。」
打飯班人員,通常,會在用餐時間前半小時左有,陸陸續續湧入:將餐食裝進自己帶來的餐桶裡,載回各單位所屬的自助餐廳──
正是張天明他們每天從事的勤務。
值班時,幾乎都會碰見同梯的義務役二兵,拿單位上的餐桶,來前台分裝。
每次碰面,他們就會互相調侃:
「爽──兵──」「爽──兵──」
彼此心照不宣、相互冷笑。
下次輪到另一個義務役二兵值班:換天明拿單位上的餐桶,蹬到對方面前,挖苦對方:
「爽──兵──」「爽──兵──」
樂此不疲。
(下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