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一句話:「要做自己。」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句話很多時候被誤解了。
有人說做自己,就是想躺就躺、想爛就爛,不用努力、不用負責任。但那不是「做自己」,那是「被頭腦的慾望牽著走」。真正的自己,從來不是任性,更不是逃避。真正的「自己」,不是你頭腦裡喊著「我想要」的那個聲音,而是你心裡那個安靜、清明、但堅定的本心。Reality Transurfing 說:種樹,不數蜜蜂
在 Reality Transurfing 裡,有一句話很動人:
「你專注種樹,蜜蜂自然會來。」
這句話在講什麼?講的就是:金錢、成果、關係、影響力,這些都只是果,不是目的。
你要做的,不是追那些果,而是回到「種樹」這件事本身。你種的是什麼?你創造的是什麼?你是否真的在灌溉你的熱情、你的價值、你的願景?
當你只是想著要更多蜜蜂(更多錢、更多關注、更多讚),你會迷失方向,壓力山大,甚至違背自己。
但如果你專注在照顧這棵「你自己」的樹,枝葉自然茂盛,花開自然有蜂來。
《金剛經》說:不住於相,才是真自由
而《金剛經》更進一步。
它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你創造、你布施、你行善——不應該是為了回報,為了結果,為了名聲。真正的智慧,是行而不執,施而無我。
在佛法中,這叫「無相布施」。意思是:你幫助別人,不是因為你是好人,而是你本心就願意這樣做。沒有施者、沒有所施之物,也沒有所謂的受者。
這聽起來抽象,但其實一點也不玄。它的實質意涵是:
你不是為了「有用」而存在,而是因為「真實」而活著。
當你願意放下執著,不再被頭腦的比較與焦慮綁架,你會發現一種超脫的自由感。
不是冷淡,不是放棄,而是一種寧靜中的力量。
愛自己,不是愛慾望的自己,而是愛「本來的你」
很多人努力學「愛自己」,卻愛成了更深的自我迷戀。每天對鏡子說「我很棒」,卻仍然覺得不夠。因為你在愛的,是「你想成為的樣子」,而不是「你本來的樣子」。
真正的愛自己,是「還自己一個原本的面目」。
你原本就是光、是愛、是善,是完整的。你不是不值得愛,而是被妄想遮蔽了,被執著綁眼了,才不愛。
當你開始放下那些非我的投影——我應該是誰,我應該要多成功,我應該得到什麼——你才會看到自己。
你會發現,最後根本沒有什麼「愛不愛」的問題——因為你就是愛本身。
生活實例:做自己 ≠ 隨便活
- ✅ 你在職場上,不是討好主管,但你把事做得好,因為你尊重你自己。
- ✅ 你在人際關係裡,不是迎合每個人,但你真誠對待每一段相遇。
- ✅ 你創作時,不是為了紅,而是因為你無法不創作。
你做的每一件事,不是為了證明你夠好,而是因為你知道——你本來就好。
結語:你走的這條路,也許不熱鬧,但會通往自由
如果你願意走上「做自己」這條路,請記得——
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它不保證你一帆風順、一路高飛。
但它會讓你在每一次跌倒時更靠近自己,在每一次成功時不忘初衷。
你創造,你不執著,你就是自由。
🎧 想聽更多?歡迎收聽我的 Podcast《瀚哥的人生應用題》
👉 本集延伸音頻已上線:
《EP85. 做自己 ≠ 隨便活:愛的本心、金剛的智慧與實相的流動》
在節目中我會用更生活化的語言,帶你穿越頭腦的陷阱,走進你真正的本心。
📱 點這裡收聽|Apple / Spotify / Firstory 搜尋:「瀚哥的人生應用題」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心中最想「還給自己」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