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會在清晨醒來問自己:「我活著,是為了什麼?」不是簡單的生存問題,而是更深的提問——在疲累的日常、浮躁的社會裡,我究竟在守護什麼?
尼采的一句話曾擊中我心底:「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我不敢說自己已找到全部答案,但我知道,我正在尋找那個讓我願意承受痛苦、穿越混亂、仍然堅持前行的理由。
工作的壓力、感情的磨合、身體的疲憊……這些時刻,我都曾感到動搖。但只要回到那個「為什麼」,我就有了方向。有時是為了創作出一句真誠的文字,有時是為了守住某段珍貴的關係,有時是為了活出一種不妥協的本真。那個理由,是我存在的根。我學著和痛苦共處,學著不將它視為敵人,而是通往自我鍛造的橋。我也試著不逃避孤獨,因為它讓我更貼近自己的聲音。
這世界常要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但尼采提醒我: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當我記得這一點,我便能忍受任何生活的樣貌,並在其中,活出屬於我的閃電與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