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3 | 日本行:工程師的第一次日本不是出差,是試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工程師的第一次出差,和語言、服裝、門禁卡的三重對決。

凌晨出發前的焦慮與興奮

凌晨四點半,機場接送的專車準時來到家門口。

不是沒睡,是根本睡不著。

就像國小遠足前的那晚,包包裡塞滿自己最愛的零食,心裡雖然不知道明天到底會去哪,但就是止不住地興奮。

出差前夜的我,差不多是那種狀態。只是這次,包包裡不是零食,而是工程樣品和筆電充電器。

我會緊張嗎?會。但那不是心跳加速的那種緊張,

更像是伺服器滿載、風扇狂轉,腦中一直模擬各種出包情境。

「如果客戶開不了機怎麼辦?如果網頁錯亂怎麼辦?如果我連 UI 都看不懂日文怎麼辦?」雖然沒在怕,但也沒得閒。

語言準備

剛下飛機,兩個沒自助過日本的台灣工程師,站在成田機場,腦中儲存的日文單字不到十個。我們最熟的詞彙是:「謝謝、對不起、好吃、好冷、好大、好可愛、好厲害」——幾乎都來自動漫或遊戲。一轉頭,看到滿機的日本人,不用開口就能分辨。

西裝筆挺、Polo衫得體,鞋面都乾淨得反光。

而我們,牛仔褲配素色 Polo 衫,更像是剛被系主任趕去參加校外實習的菜鳥。

入境卡是第一個 Boss。

腦筋全空白。完沒寫過~不會。

就在我與 PM 兩人手足無措、腦中同時出現「被遣返」與「關小房間」的幻想時,遠方一抹熟悉的聲音響起——是台灣國語

一個舉著三角旗、指揮長輩們整隊的台灣導遊,像 RPG 裡突然跳出的 NPC,帶著救贖的光芒朝我們走來。我立刻衝上去,臉上擠出最有禮貌的工程師微笑:

「大哥您好,不好意思,這個入境卡…可以借我們參考一下嗎?」

他爽快答應,還順手補上了兩句眉角說明:

「正面寫這些、背面記得打勾、然後金額不要超過100萬日圓寫沒超過就好。」

想起大學時期,超營養選修課的期中考遇到老師監考時通知大家他去上廁所一樣開始同步答案,現場無需通訊軟體,靠的是記憶力與觀察力,全班達成共識,用手速抄寫,奇蹟的一刻。

初登場 → 警衛 + 名片大法 + 肢體語言破關

飯店Check-in 完畢,搭上計程車直奔千葉的客戶總部。飯店沒多看一眼,包包沒時間打開,人生第一次日本鐵路,就這樣獻給了出差。

到了門口,第一道試煉:日本警衛。表情嚴肅、標準制服,一看就知道是那種對每一條流程都很堅持的正義使者。

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名片影印放大版」,雙手奉上,嘴巴同步啟動:

「司米嗎 say, 阿諾~I want to see this man.」

警衛疑惑地打量我盯著看三秒,然後用電影級腔調回我:

「Oh~~ OK! OK! Wait! Wait!」肢體語言萬能論,再次獲得證明。

這世界上沒有語言障礙,只有演技障礙。

就這樣,遠遠看著日方代表穿著制服朝我們走來,笑容可掬地迎接,領我們換證、進門,沿路穿過數棟龐大廠房。每一棟都像複製貼上的整齊:制服員工步調一致,標準流程下的效率。

那種專業感,在我心中悄然建立。但我低頭看看自己:牛仔褲、素色 Polo 衫。

一秒變回系館地下室沒換衣服就來報告的工程學生。

我們走進辦公室,一道門感應通過、第二道門再感應、然後才進到會議室。

我的腦中冒出第一個問題:

該不會,連尿尿也要刷門禁卡吧?

答案是:對。真的要。

訪客如廁需由對方人員陪同開門,全程協助。

那一刻,我內心冒出一句:

媽,我想回家。

說不上像監獄,但絕對不像自由。這不是針對我,而是他們對「安全流程」的極致執行。在這家公司,沒有人能自己走錯一步,尤其是你不是他們的人。

日方三人,我方兩人(PM與我),我們坐定交換名片。對方三人全是軟體工程師,包含一位課長。

我腦中默默想起出國前姊姊交代我一句話:

「自我介紹時不能介紹自己是“林桑”,要說“林”就好,這樣才正確」

當我自豪的說完一句自我介紹,正洋洋得意~馬上…

對方一開口,就是標準日本語,一整段香蕉芭樂蓮霧全上,我可以水果湊滿一籃了。

我硬著頭皮插話:

「Can we use english?」

他們秒切英文模式。 並開始進行今日Debug重頭戲!

很快的~在短短的15秒內,台日友好的雙方透過以下四的單字與肢體語言完成共識!

「Yes. OK. This. OK.」

就這四個單字,雙方成功完成了以下溝通:

  • 確認這台設備異常對吧?
  • 要針對你們郵件提到的問題進行測試。
  • 是從這個頁面開始操作嗎?
  • OK,那來更新韌體看看。

這世界其實不難溝通—只要你語速夠慢、眼神夠誠懇、表情夠無害。

我點根想像中的菸,凝視遠方:

語言,其實一點都不困難。
難的是:你看起來像不像會講的樣子。

全村的希望上場!

台日雙方共五個人圍著電腦螢幕,空氣靜止,連呼吸聲都變成干擾訊號。

raw-image

更新按鈕被按下,進度條開始跑...

10%…30%…80%…誰都沒說話,只有設備風扇在背景裡「嗡——」地轉。

100% 螢幕跳出一行大字:Update Success.(紅色字體)

日方工程師突然驚呼:「See!? Fail!! Red Color!!!」

我愣住了。

PM也愣住了。

整間會議室突然像進入錯誤維度

我湊近一看螢幕,紅色無誤,字是 “Success” 無誤。

大腦運算三秒後,我用極為誠懇的語氣解釋:

Ah… No, no… It’s redbut Success.

日方三人一臉不解。互看。再看螢幕。

仿佛這紅色的 Success,是我們栽贓給他們系統的假消息。

「But… Red color!」

我:「Yes. Red color. But Success.」

現場會議室~三秒靜默。

他們重新整理思緒,重來一次更新,這次五個人盯著螢幕連螢幕色彩都快看出 RGB 值。

100% 第二次還是:Update Success.(紅色字)

日方課長皺眉,喃喃:「Success...?」

我點頭,語氣堅定:「Yes. Success. 100%. Mission complete.」

他們三人交換眼神後,異口同聲地發出一句:「So… ga...

突然之間!會議室彷彿瞬間解凍。他們開始用YT影片2倍速的日文討論,偶爾點頭、皺眉、再點頭。

而我和 PM 在旁邊,一臉問號,腦中只有一個共同聲音:「所以…該不會~我們飛來日本…就是為了解釋這句 Success 嗎?」

情緒破口

就在「Red Color But Success」的句子出現後,全場陷入短暫的沉默。

氣氛還在高壓的餘震中晃動,每個人好像都在想:「現在該進下一個議題嗎?還是…乾脆裝死?」

這時,一直靜靜坐在我旁邊的日方課長,突然轉頭看著我。

語氣平穩,表情誠懇。

Tony桑First time in Japan?

那瞬間我腦袋暴衝一百條回應。

要不要老實說我國小五年級來過一次,是交換寄宿家庭?

但那不是旅遊,也不算商務?還是要加上 "But when I was 小學生..."?

還是說那是 summer camp,不等於來過?

大腦內部會議還在爭執不休,我已經嘴巴搶先發言了:「Yes. First time.

他們三人點頭,然後笑了。

不是那種客套的微笑,而是那種「啊,原來你是第一次來啊,值得了」的同類理解感。

這一笑,讓會議室,突然像開了窗一樣,空氣變得有點人性、有點暖。

那一刻我確信,今天不會是失敗的一天。

任務解除?

回到飯店,我坐在床上,一邊用筆電整理今天的 debug 日誌,一邊跟台灣研發團隊報告:「異常現象確認,測試完成,功能正常,日方笑了,警戒解除。」

畫面感再次像極了《不可能的任務》的阿湯哥,任務完成、紅色燈號熄滅,世界安全了,背景配樂響起。我超想喊出:「Mission Accomplished。」

然後,關上筆電、洗個熱水澡、準備等等居酒屋狂吃~再回來倒頭大睡。

結果,信箱跳出一封信。

寄件人:日方代表

主旨:「關於本次後續配合」(內文非常禮貌)

「既然 Tony 桑已經來到日本,不如就留到週五。剩下幾項功能也可以一併測試,若有問題,也方便即時處理,效率會更高。」

我盯著那封信,看了十秒,轉頭對 PM 說:「我們…被留下來了。」

他點點頭,沒講話,默默開始重新打開電腦包。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進入第二關卡!

像極了任務解除後,才發現那只是登入畫面。

—不是說好只打第一關 Boss,是誰偷偷按了繼續挑戰?

沒有所謂任務解除回家這選項~只有最快週五回家的方案!

第二關:我還有三天在日本...工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尼叔叔的沙龍
7會員
12內容數
東尼叔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2
一位年輕工程師在職場第一年的心路歷程,描述在小公司裡高壓的工作環境、接手艱難的日本客戶專案,以及最後臨危受命前往日本解決問題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7/12
一位年輕工程師在職場第一年的心路歷程,描述在小公司裡高壓的工作環境、接手艱難的日本客戶專案,以及最後臨危受命前往日本解決問題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7/06
一位菜鳥工程師Tony的職場初體驗,描述了他入職第一天到試用期結束,所經歷的自我介紹、午餐、加班等壓力,以及他如何克服這些挑戰的故事。文章以輕鬆的口吻,分享了初入職場的迷惘與成長,並預告後續將分享更多職場故事。
Thumbnail
2025/07/06
一位菜鳥工程師Tony的職場初體驗,描述了他入職第一天到試用期結束,所經歷的自我介紹、午餐、加班等壓力,以及他如何克服這些挑戰的故事。文章以輕鬆的口吻,分享了初入職場的迷惘與成長,並預告後續將分享更多職場故事。
Thumbnail
2025/06/29
很久沒有這種「團隊合作」的感覺了。 這幾年,業務的角色越來越像單兵突擊:一人闖江湖,一人簽單收尾,一人面對成敗輸贏的故事。每次成功、失敗,自己吞下,誰也不會知道過程裡發生了多少犧牲與努力。
Thumbnail
2025/06/29
很久沒有這種「團隊合作」的感覺了。 這幾年,業務的角色越來越像單兵突擊:一人闖江湖,一人簽單收尾,一人面對成敗輸贏的故事。每次成功、失敗,自己吞下,誰也不會知道過程裡發生了多少犧牲與努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第一次自己出國,選擇治安相較為安全的國家,日本,已是2年多前的事了,出發前20天衝刺學習日文,老天眷顧,算是順利,有跟日本當地人小聊一下,使用日語+英文,那位女士有來過台灣,表示喜歡台灣的烏龍茶(若沒記錯的話⊂(◉‿◉)つ。 因為還是想看富士山,希望每天都練習進步一定,可
Thumbnail
第一次自己出國,選擇治安相較為安全的國家,日本,已是2年多前的事了,出發前20天衝刺學習日文,老天眷顧,算是順利,有跟日本當地人小聊一下,使用日語+英文,那位女士有來過台灣,表示喜歡台灣的烏龍茶(若沒記錯的話⊂(◉‿◉)つ。 因為還是想看富士山,希望每天都練習進步一定,可
Thumbnail
首先先恭喜通過日本打工度假簽證的各位。 來日本之前,應該很多人會很傷腦筋工作、住處,或是搬來日本需要做哪些準備之類的問題吧? 這篇文章會講解各種來日本之後需要做的各種事情,能全部解決掉,就能在日本安心生活了……應該吧?
Thumbnail
首先先恭喜通過日本打工度假簽證的各位。 來日本之前,應該很多人會很傷腦筋工作、住處,或是搬來日本需要做哪些準備之類的問題吧? 這篇文章會講解各種來日本之後需要做的各種事情,能全部解決掉,就能在日本安心生活了……應該吧?
Thumbnail
突然搶到機票,11天後出發。情況緊急,各種規劃都變得好混亂,明明是打算悠閒度假的啊啊啊~
Thumbnail
突然搶到機票,11天後出發。情況緊急,各種規劃都變得好混亂,明明是打算悠閒度假的啊啊啊~
Thumbnail
寫下第一篇日本記事,看看時間、算算時間,進來這間旅館已經八個月,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日本,當初進來的時候並不知道裡面的成員組織架構,因為剛來的時候還不習慣真正日本人講話的速度,所以一切都還在習慣中,甚至對職場人際關係的相處不上心,忙碌的生活根本無暇顧及。 我有我的記憶法 這裡的人們不會自我介紹也
Thumbnail
寫下第一篇日本記事,看看時間、算算時間,進來這間旅館已經八個月,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日本,當初進來的時候並不知道裡面的成員組織架構,因為剛來的時候還不習慣真正日本人講話的速度,所以一切都還在習慣中,甚至對職場人際關係的相處不上心,忙碌的生活根本無暇顧及。 我有我的記憶法 這裡的人們不會自我介紹也
Thumbnail
在獲得入場券之後就可以開始著手行前準備, 沒想到第一關是租屋,以為在社團就可以輕鬆找到,結果是我太天真…
Thumbnail
在獲得入場券之後就可以開始著手行前準備, 沒想到第一關是租屋,以為在社團就可以輕鬆找到,結果是我太天真…
Thumbnail
懷着對日本對美好想像,終於去了日本。總體來說是不錯,有好有不好。 初到日本,剛下機的第一晚就開始了對我耐心的考驗⋯⋯因為飛機晚點抵達成田機場,到達時已經八點多。當時工作人員估計有不少已經下班,所以等待入境的時間十分長,我們至少用了一個小時才排到辦理手續。倒是省了等行李的時間,因為入境之後,轉盤上就
Thumbnail
懷着對日本對美好想像,終於去了日本。總體來說是不錯,有好有不好。 初到日本,剛下機的第一晚就開始了對我耐心的考驗⋯⋯因為飛機晚點抵達成田機場,到達時已經八點多。當時工作人員估計有不少已經下班,所以等待入境的時間十分長,我們至少用了一個小時才排到辦理手續。倒是省了等行李的時間,因為入境之後,轉盤上就
Thumbnail
第一次出國獨旅,選擇難度較低的日本,出發前沒有做太多功課,但一個人晃晃也得到許多發想,對於四年未出國的我,好像重新充電了一番,旅途中也發現自己的內心深處,讓我帶你一起文旅吧!!
Thumbnail
第一次出國獨旅,選擇難度較低的日本,出發前沒有做太多功課,但一個人晃晃也得到許多發想,對於四年未出國的我,好像重新充電了一番,旅途中也發現自己的內心深處,讓我帶你一起文旅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