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現在三歲,二寶才四個多月,大多數時間都是我一打二,邊顧小的邊陪大的。
明明他們還沒到會玩手機、打電動的年紀,但我常常在想——等他們大一點,會不會沉迷某些東西?我能不能控制得住?還是會眼睜睜看他們掉進去?
這些擔心,有時候像一股暗流,悄悄湧上來。也因為這樣,我開始不斷回頭去想:我自己小時候,是怎麼跟「沉迷」相處的?
我記得,小學時家裡剛買電腦,我和姊姊幾乎立刻沉迷進電動世界裡。多沉迷呢?沉迷到為了搶著玩電腦而吵架。爸媽也不是完全放任,但他們的做法很特別——他們讓我們講好規則,誰先玩、一次玩多久。我一直到國中還是很愛打電動,他們雖然會生氣我們沒寫作業,卻沒有禁止,甚至還買了新電腦給我們。
然後有一天,我們竟然就「不想玩了」。媽媽還有點疑惑地問:「你們怎麼不去玩電腦?」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只是……沒那麼有趣了。
後來我們轉向看漫畫,一開始還有點心虛,以為爸媽會反對,沒想到媽媽會陪我們去漫畫店租漫畫,前提是功課要寫完。熱門動畫出了什麼,我們就去找來看;漫畫店沒落後,我們開始上網看,也因此接觸到 BL 漫畫。我和姊姊喜歡的東西很一致,一起聊、一起追,甚至迷上視覺系樂團、買雜誌、看同人文。
大學應該是我們熱衷這些興趣的巔峰,但後來出社會了,一切就慢慢淡了。不是刻意戒掉,只是沒有那麼喜歡了。
有時候回想,我才發現——我好像一直是一個會「很沉迷」某樣東西的人,但最後也能自己「放下」。而這過程中,爸媽沒有強硬地控制我,而是以一種安靜但清楚的方式陪在旁邊。
他們常說:「爸媽不可能陪你們一輩子,你們要學會自己養活自己。」
現在想想,這句話可能在我心裡種下了一種責任感,也是一種信任感。我知道我可以沉迷,但我不能一直沉在裡面——我終究得出來。
而現在的我,正走進爸媽當年的位置。我開始明白,他們那時候也許也有焦慮,只是他們選擇用「空間」與「提醒」陪伴我們穿越,而不是禁止我們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