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百藝,劍有千式,拳有百變,然真修者知:招非重點,悟才為先。此理放於今日府中新興之術——人工智慧(AI),亦無不同。
懷德初聞府中將研議導入AI為政用之策,未驚未懼,只低頭思索教育門中理事點滴。從學籍系統至統計報表、從膳食紀錄至會議紀錄,皆需人工反覆處理。師長時嘆:「同樣流程,年年再造;三頁資料,五人傳輸。」懷德觀之,便知此門最早當修者,不是創新,而是脫冗。他遂開一式,名曰——《網羅八方術》。
第一式:「觀局起念」。懷德非貪新潮,亦非避變術。他起於觀察,不起於提案。乃重翻教育門五年案卷,逐一盤點日常重複之事,標記「需時間長」、「易出錯」、「難對帳」三類。他驚覺,原來每日耗損最大者,皆非「難題」,而是「瑣事」。他筆記一行小字:「若人可省三動,則AI可代一步。」是以,他未言「引AI」,而言「減重複」。第二式:「試驗為先」。府中多同仁對AI知其名,然未明其形。有人以為語音轉文即為全能,有人期望系統可批公文、寫報告。懷德不言破,僅曰:「世間無神技,唯有合用之術。」於是他於門中自組「試功小組」,平日運用免費AI工具進行模擬:將過去五年計畫書匯整,交予語意分析工具進行重點歸納。以自動化腳本簡化資料比對、轉檔、統計等工作流程。使用AI生成系統協助初稿生成,再由人手校編,提升起手速度。此等應用,雖不登堂奧,然已顯「省時三成、錯率減半」。
師長觀之,驚曰:「我輩皆為劍客,竟不知可有此等無聲助手。」
第三式:「識限建局」。然懷德知,AI雖妙,然若倚重免費工具,或涉資料安全與限制。市售方案雖多,皆價昂且不符府中格式、流程、制度之特性。若一味購買,終為浪費;若全賴外援,則難積自力。他遂向府內高堂進言:「此術不可忽進,亦不可不備。當以日常為試,建『自有之橋』,得可穩步修習。」並提議爭取中央數位轉型資源,自建小型AI模組平台,作為測試與轉接之基石。平時仍以開源工具、免費資源為術試之地,先熟工具,再塑流程,至時方可「一鍵登堂」。
眾人初疑之,然觀其試例漸成、報表實用、資料不漏,始漸折服。
有堂口主事來問:「師兄何時真正啟用AI?」
懷德一笑:「未來不啟用AI,而是AI早已悄然啟用吾輩。」
後記:段師姊聞其術成,寄來一函,紙上不多言,唯書四字:「以人為本」。
懷德於筆記添註:「
- AI非劍,唯為筆;非敵,亦非僕。
- 須人先知其心,方能借其力。
- 故曰:網羅八方,不為取勢,而為聚能。」
是故,《網羅八方術》非神通之法,乃是「審事明人、試技建橋」之道。凡欲導入智慧化者,須先觀己局、試己力、調己制,方能從無形之網,織成萬用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