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之道,初為刀劍,終歸心法。凡高手過招,見其招者,非其真力;見其無招,方知其深。今時府中百務繁劇,眾人皆以「忙」為常,案堆如山、事無止息,然懷德靜觀其局,心中自問:「若此等忙碌,實為必然,抑或可解?」他見增人無望,便思省力。於是悟出一式,名曰——《自動化心法》。
懷德初入堂口,見案多為資料彙整、表格遞送、進度填報之瑣務,同仁日夜奔走,然成果多半不為外人所見。甚至有堂兄自嘆:「我武功不弱,卻困於複製貼上。」他遂不言勸,只暗中觀察。每日記錄工作流程、交辦頻率、重複作業之時間。月餘後,繪製一張名為「百務耗能圖」,標出五十項常見業務流程,並圈出重複率最高、回報頻率最多、失誤率最易之三類關鍵。眾人觀之,方知日常之累,並非因難,而因冗。此為心法首層,名曰「見繁識虛」——見其所繁,識其非難。
既知其虛,當尋其化。懷德開始研習各式自動化工具,簡介不求精通,只求「能應手」。他挑選幾項流程試行自動轉化:以簡易公式設定處理表格轉檔與排版;運用雲端資料夾串接問卷與統計表;將定期進度報告導入自動產出格式;初施之時,同仁或疑:「如此倚賴電腦,若出錯豈非更亂?」懷德笑答:「若一招可靠過百招,何不用之?重點不在系統,而在人仍掌局。」此為第二層「化繁為機」——取其重複者,賦之自動。懷德知,自動化非為取代人手,而為人之助手。若任系統行事而無人督導,必陷惰性;若人死守舊法,則萬變不成。於是,他設下「心法三定」:
- 一定源:所有自動化流程,皆由人工起稿,以定其正;
- 二定核:每一流程,皆設人工交接點,以檢其誤;
- 三定責:每一工具,皆有對應人員維護,以穩其行。
自此,府中案卷漸無重複填報之苦,同仁有餘力專注思考。月餘後,一名平時少言之吏輕聲言道:「此等自動之道,不奪我權,反還我心。」
段師姊遠聞其法,僅寄四字:「人不失手。」
懷德於筆記記下:「
- 自動者,不失人之心,方為正法;
- 省力者,不奪人之智,始為善道。
- 人機共修,方成正術;
- 機可省事,人可省氣,然道不可省——心在其上,方得其真。」
是故,此《自動化心法》,非為駭技驚人,亦非炫目示威,而為一門減負、提效、還心之道。真功不在工具,而在掌心。凡修此法者,當知技術為器,道心為主,器可學,道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