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總是苛待公務員?從帝制遺緒談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不是真的討厭公務員,你只是還沒擺脫皇帝的視角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關注制度與文化的交錯觀察


🔍 摘要

台灣雖已邁入民主多年,但社會對公務員的想像,卻仍停留在帝制時期的「官僕」角色。這種根植於儒家與封建傳統的觀念,使公務員不僅要面對制度內的約束,還要承受社會外部「替人民看管錢袋」的嚴格監視。本篇將從文化、歷史與制度角度,解析這股根深蒂固的觀念如何影響當代公職體系,也邀請讀者思考:「我們真的理解公僕在民主社會中的角色了嗎?


🧓 一段個人觀察的開場

我退休前曾在公家機關待過一段時間,薪水說不上優渥,但勝在穩定。只是不時會聽到朋友開玩笑地說:「你們公務員都躺著賺錢吧?」或「我繳的稅都被你們拿去發年終啦!」有時語氣輕鬆,有時卻也夾雜著不滿。


那時我就覺得奇怪——我們不是應該是人民的僕人嗎?怎麼常常被看成既得利益者,甚至還像是偷吃皇帝庫銀的內臣?


直到後來細細思考,才發現這其實跟台灣社會深植的帝制文化遺緒脫不了關係。


🏛「公務員是皇帝的奴僕」:帝制思維的現代殘影

在傳統儒家與封建體制中,公務員的角色其實是「替皇帝管理天下的奴僕」。他們不擁有權力,而是「奉旨辦事」。皇帝怕他們貪污,因為貪的不是別人的錢,是「國庫」──也就是皇帝的私產。


所以古代對官員的待遇其實並不好:俸祿少、責任重、風險大。為了防貪,制度設計得層層制衡,還要有御史、巡察、問斬等手段。


而這種觀念,在台灣即使歷經了日治、黨國與民主轉型,依然根深蒂固。


💰 對公務員的「苛待」其實來自恐懼與不信任

當代台灣對公務員的主流態度,其實可以歸納為兩個關鍵字:「高標準」與「低信任」。


  • 高標準地要求操守、效率、廉潔、犧牲奉獻


  • 低信任地懷疑福利過高、怠惰、鐵飯碗心態


有趣的是,這種情緒不只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整體體系。就像古代皇帝防著文官造反一樣,現在的人民,雖然號稱是主權者,卻也潛意識地認為「公務員只是在幫我管錢,別讓他撈走太多」。


🧠 儒家文化的潛在影響:一種看不見的階級視角

儒家思想雖強調仁政與官德,但也形塑出一種清楚的階級秩序。人民在潛意識中被教育:「你是平民,他是官,但官是要為你服務的。」這樣看似合理,卻也很容易變成另一種高壓:官員不許犯錯、也不該享有比一般人更優的待遇


這使得公職文化出現兩極化現象:

1一邊是努力盡責的基層公僕,面對高壓監管與民怨疲於奔命;

2一邊則是少數不作為者,選擇「守成不動」以免惹事。


當整個社會不再信任制度,而把希望寄託在「好人公務員」身上時,這其實是一種制度的退化。


🛠 民主社會下的「真正公僕」

在真正的民主制度下,公務員的角色應是專業行政的執行者,而非「管錢的看門人」或「看不見的貴族」。他們不該因過去的帝制遺緒而被懷疑,更不該成為社會不滿的出口。


更健康的制度應該是:


  • 對內:建立明確問責制度與專業倫理規範


  • 對外:給予應有尊重與合理保障,建立公民對制度的信任


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出一批願意做事、能做事、做對事的「現代公僕」。


📌 結語:我們準備好民主社會的公僕觀了嗎?

從「皇帝怕被偷錢」到「人民怕納稅錢被揮霍」,看似制度改變,卻仍難逃思維的牢籠。


我們真正該問的,不是「公務員福利是不是太好」、「是不是都沒在做事」,而是:


👉 我們是否願意跳脫封建的眼光,重新理解『公僕』這個詞,在民主社會裡的真正意涵?


✅ 如果你對這樣的社會制度觀察也有共鳴,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或轉發給關心台灣未來制度改革的朋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投資匠心沙龍
9會員
133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掌握自己財務的未來,因為錢不會自動流向你,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財富就會跟隨而來。 我的宗旨是提供簡單、實用且穩健的理財建議,幫助讀者從基礎開始,逐步建立有效的財務規劃與投資策略。無論你是投資小白還是有些經驗的理財者,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實現生活的質量提升與財務自由。
投資匠心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5
一、從「花掉」到「留下」的心理轉換:延遲滿足 vs. 即時滿足 對多數人來說,拿到高股息ETF的配息時,第一反應是:「這筆錢可以拿來吃一頓好料的、買個想要很久的東西。」這是人類的本能,也是行為經濟學中經常提到的「即時滿足偏好」(Present Bias)。 簡單說,我們傾向於高估眼前的好處,
2025/07/25
一、從「花掉」到「留下」的心理轉換:延遲滿足 vs. 即時滿足 對多數人來說,拿到高股息ETF的配息時,第一反應是:「這筆錢可以拿來吃一頓好料的、買個想要很久的東西。」這是人類的本能,也是行為經濟學中經常提到的「即時滿足偏好」(Present Bias)。 簡單說,我們傾向於高估眼前的好處,
2025/07/24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關注財務自由、退休生活與人生風險管理 --- 在這個時代,媒體與網路充斥著「單身自由論」,鼓吹「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甚至用心靈雞湯來包裝單身生活的美好。然而,當時間過去,我們才會發現,這些話語就像市場的雜音,聽多了,可能會讓人誤判人生的長期風險。 如果不提早
2025/07/24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關注財務自由、退休生活與人生風險管理 --- 在這個時代,媒體與網路充斥著「單身自由論」,鼓吹「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甚至用心靈雞湯來包裝單身生活的美好。然而,當時間過去,我們才會發現,這些話語就像市場的雜音,聽多了,可能會讓人誤判人生的長期風險。 如果不提早
2025/07/22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股息投資與人生觀察 🔍 摘要 年輕時的煩惱很小,長大後才知道,那些歲月靜好,其實是有人在替我們扛著風雨。等自己成為「那個扛的人」,才明白生活的重擔有多沉,家庭的責任有多真。 少年的我們,只煩零用錢 年輕的時候,最大的煩惱,大概就是下課要不要吃雞排、
2025/07/22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股息投資與人生觀察 🔍 摘要 年輕時的煩惱很小,長大後才知道,那些歲月靜好,其實是有人在替我們扛著風雨。等自己成為「那個扛的人」,才明白生活的重擔有多沉,家庭的責任有多真。 少年的我們,只煩零用錢 年輕的時候,最大的煩惱,大概就是下課要不要吃雞排、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表達作者眼中臺灣公務員工作各種挑戰與辛酸。
Thumbnail
本文表達作者眼中臺灣公務員工作各種挑戰與辛酸。
Thumbnail
似乎有某種喜新厭舊的輪迴,同樣的業務做久了就開始厭世。嫌農情的一成不變及永遠都在推測再推測,改為專心辦活動至今也開始提不起勁。
Thumbnail
似乎有某種喜新厭舊的輪迴,同樣的業務做久了就開始厭世。嫌農情的一成不變及永遠都在推測再推測,改為專心辦活動至今也開始提不起勁。
Thumbnail
投入國考的時間金錢資源是成本,放棄公職外其他發展機會也是成本,為何多數公務員尋求更理想職涯的選項裡,沒有辭職這項?永業制對於公務人員倒底是保障還是枷鎖?
Thumbnail
投入國考的時間金錢資源是成本,放棄公職外其他發展機會也是成本,為何多數公務員尋求更理想職涯的選項裡,沒有辭職這項?永業制對於公務人員倒底是保障還是枷鎖?
Thumbnail
奴性強與工作狂的差別在於對工作的態度,奴性強只是盲目服從上級的指令,耗費心力卻不知工作的意義,只求做到令上級滿意;而工作狂則是在努力工作之餘,獲得很大的成就感,有自我的價值。慣老闆需要具「奴性」的員工,好老闆才需要有「能力」的員工,台灣人普遍奴性強,很多人安於被奴只求溫飽,並不會為自己爭取權益
Thumbnail
奴性強與工作狂的差別在於對工作的態度,奴性強只是盲目服從上級的指令,耗費心力卻不知工作的意義,只求做到令上級滿意;而工作狂則是在努力工作之餘,獲得很大的成就感,有自我的價值。慣老闆需要具「奴性」的員工,好老闆才需要有「能力」的員工,台灣人普遍奴性強,很多人安於被奴只求溫飽,並不會為自己爭取權益
Thumbnail
  在市府生活6年多(含約僱期間),本篇將分享公務之外,筆者的生活側寫。  公務員彈性上下班時間為8~9點至17~18點,午休為12~13點(不同於中央單位午休到13:30),前年疫情二級警戒時,彈性上下班時間一度改為8~10點至17~19點,後來聽說某天局長一早到某科,一看辦公室沒幾隻小貓
Thumbnail
  在市府生活6年多(含約僱期間),本篇將分享公務之外,筆者的生活側寫。  公務員彈性上下班時間為8~9點至17~18點,午休為12~13點(不同於中央單位午休到13:30),前年疫情二級警戒時,彈性上下班時間一度改為8~10點至17~19點,後來聽說某天局長一早到某科,一看辦公室沒幾隻小貓
Thumbnail
  筆者在前一篇〈從《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談人不知而不慍〉的文章寫到,「公務員追求的不是一時的名聲,而是持續穩定、有保障的未來。」公務員的穩定性是建立在未來,即穩定的退休金、穩定的薪資成長、穩定的升遷、穩定的工作環境(大多是在辦公室)、與穩定的業務程序(業務內容及或有所差異但程序是相同的,即
Thumbnail
  筆者在前一篇〈從《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談人不知而不慍〉的文章寫到,「公務員追求的不是一時的名聲,而是持續穩定、有保障的未來。」公務員的穩定性是建立在未來,即穩定的退休金、穩定的薪資成長、穩定的升遷、穩定的工作環境(大多是在辦公室)、與穩定的業務程序(業務內容及或有所差異但程序是相同的,即
Thumbnail
  在埋首於論文的生(ㄎㄨˇ)活(ㄏㄞˇ)中,偶爾還是要浮出水面刷點存在感。剛好最近107年公務人員地方特考放榜,提醒了我成為正式公務員已經滿兩年了,這篇想談談,如何在龐大的國家機器之下,個人還能感受到自由並突破限制。   首先從目前的工作談起,這周剛參與了桃園市政府工程施工查核小組辦
Thumbnail
  在埋首於論文的生(ㄎㄨˇ)活(ㄏㄞˇ)中,偶爾還是要浮出水面刷點存在感。剛好最近107年公務人員地方特考放榜,提醒了我成為正式公務員已經滿兩年了,這篇想談談,如何在龐大的國家機器之下,個人還能感受到自由並突破限制。   首先從目前的工作談起,這周剛參與了桃園市政府工程施工查核小組辦
Thumbnail
「你對這個政府還有期待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公務員?」台灣約有30萬名公務員,而有一半的父母希望子女考公職。但是,除了薪資穩定、退休有保障之外,作為一分工作,甚至有可能是終身志業,公職是否具有能夠實現自我的空間與環境呢?作者─魚凱,任公職近6年,本書以一位尚對公職有熱情的菜鳥的視角,探討這
Thumbnail
「你對這個政府還有期待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公務員?」台灣約有30萬名公務員,而有一半的父母希望子女考公職。但是,除了薪資穩定、退休有保障之外,作為一分工作,甚至有可能是終身志業,公職是否具有能夠實現自我的空間與環境呢?作者─魚凱,任公職近6年,本書以一位尚對公職有熱情的菜鳥的視角,探討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