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是用來吃,還是用來看的——當佛法遇上聚焦:從忍耐到覺察的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苦不是要我們忍,而是邀請我們看清——
我們苦的,是不敢放下、也放不下的那一部分。

「吃苦」是補?「吃苦」是福?佛陀真要我們忍受一生的痛苦?

世人是不是誤會了佛教的「苦」,以為是要人逆來順受、任命聽天?

但其實佛陀的出發點,是極度清醒而慈悲的。

佛教說「人生是苦」,不是要你吞下,而是要你醒來

「苦、集、滅、道」這四個詞,不是對你下判決,而是一種療癒的流程。

  • 苦:你承認你痛,這是事實。
  • 集:你慢慢看清,這痛從哪裡來。
  • 滅:不是消滅,而是放下、不再被抓住。
  • 道:是一條活著的方法,是不再原地打轉的可能。

佛教不是在教你「安於苦」,

而是教你如何在苦中醒來。

心理學也這樣看:你不需要「好起來」,你只需要「看見」

如果說佛教的語言太深,

那心理學的語言,可能對現代人更親切些。

聚焦(Focusing)這門身體導向的心理技術,核心也不是「改變你不好的情緒」,

而是:和它好好坐在一起,聽聽它想說什麼。

這與佛法非常相似。

佛說「苦是因緣所生」,不是壞人有報應,而是你還沒看到裡頭的結。

聚焦說「感受是未說出口的訊息」,不是壞情緒找麻煩,而是某個部分需要被聽見。

這兩者都相信,苦的本質不是敵人,而是提醒。

不是消除情緒,而是擁抱它裡面未被理解的訊息。

為什麼我們那麼怕「看苦」?因為苦有時給了我們「身份」

從聚焦的角度來看,

很多人其實不怕苦本身,而是怕「沒有苦之後,我是誰?」

有些人從小就活在這樣的心境裡:

  • 「我很努力、很苦,所以我值得被愛。」
  • 「我撐過那麼多,別人怎麼可以不珍惜我?」

久而久之,苦變成了一種身份,一種價值感的來源。

所以要放下它,反而成為一種危機:

  • 「如果我不再痛,我還是那個值得同情的人嗎?」
  • 「如果我不再努力,我會被拋棄嗎?」

佛教說這是「執著」,心理學叫做「認同」。

聚焦中,我們學會的不是硬拔掉它,而是慢慢和它說話,

讓這些認同鬆開一點點,

讓你看見:「原來我值得被愛,不是因為我苦,而是因為我存在。」

苦是一扇門,不是監牢

佛教中有個比喻:苦是門,門後有路。

而在聚焦中,我們常常說一句話:「你能陪那個感覺坐多久,它就能帶你走多遠。」

苦,不是我們的終點。

但也不是要被跳過、忽略的過程。

我們真正要學會的,不是「消滅苦」,

而是~~「透過看見它,穿越它」。~~

這也是佛教講的「超越」:不是逃避,不是壓抑,而是超越苦對你的綁架力。

你可以有苦,但你不是苦。

你可以傷心,但你不是悲傷本身。

你可以受過傷,但你不是那道傷口。

你不必一直苦著

如果你此刻心裡正覺得苦,請不要勉強自己「趕快正面」。

你可以選擇不逃不忍,坐下來,看看它、聽聽它。

問問它:「你是從哪裡來的?」

也問問自己:「我還要再把你抓著多久?」

佛陀說:「看見苦,是自由的開始。」

聚焦說:「與感受相遇,是自我成長的契機。」

苦,不是用來證明你夠堅強,

而是提醒你:「你已經走太久了,是時候轉個彎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妃妃之想
15會員
49內容數
嗨,我是妃妃,半生遊走新聞界、電視圈與國際企業,見過大千世界的鎂光燈,卻在內心的小劇場找到最動人的劇本。在「妃妃之想」,我用快樂的書寫捕捉生活的微光,隨心靈小旅行潛入夢境與星空,透過澄心聚焦喚醒身心的智慧。文字是我的畫筆,療癒是我的魔法,歡迎來我的三間小屋,與我一起嬉笑、探索,點亮內在宇宙的星辰!
妃妃之想的其他內容
2025/07/22
當我們內心出現衝突時,常像一場開不完的會議:每個聲音都在發言,卻彼此否決,卡住不前。聚焦提醒我們,重點不是讓各方妥協或說服,而是邀請一個更大的自己,成為那個可以「陪每個聲音說完」的主持人。真正的前進,不是勝負,而是每個聲音都被理解後,自然浮現的第三條路。不是妥協,而是整合。
Thumbnail
2025/07/22
當我們內心出現衝突時,常像一場開不完的會議:每個聲音都在發言,卻彼此否決,卡住不前。聚焦提醒我們,重點不是讓各方妥協或說服,而是邀請一個更大的自己,成為那個可以「陪每個聲音說完」的主持人。真正的前進,不是勝負,而是每個聲音都被理解後,自然浮現的第三條路。不是妥協,而是整合。
Thumbnail
2025/07/07
我們總說要「聽見自己的聲音」,但真正需要的時候,常常聽不到。內在充滿吵雜、批評、擔憂的聲浪,不禁懷疑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實,靠近自己的第一步,不是讓腦子安靜,而是~~分清楚:誰在說話,誰在聽?「聚焦」教我們與內在聲音建立距離,讓我們在關鍵抉擇與日常情緒裡,能慢慢找回那個安靜、溫柔而篤定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07
我們總說要「聽見自己的聲音」,但真正需要的時候,常常聽不到。內在充滿吵雜、批評、擔憂的聲浪,不禁懷疑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實,靠近自己的第一步,不是讓腦子安靜,而是~~分清楚:誰在說話,誰在聽?「聚焦」教我們與內在聲音建立距離,讓我們在關鍵抉擇與日常情緒裡,能慢慢找回那個安靜、溫柔而篤定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04
改變,不是靠逼出來的。那些我們一再想改卻改不了的壞習慣,可能不是因為你太懶,而是你太會逼自己。這篇妃妃的分享,從甜食到拖延症,從聚焦到卡爾羅傑斯的名言,帶你重新認識改變的本質——不是戰勝什麼,而是溫柔地陪伴什麼。當你停止修理自己,花一點時間坐下來說聲「我在」,改變反而會自己走進來。
Thumbnail
2025/07/04
改變,不是靠逼出來的。那些我們一再想改卻改不了的壞習慣,可能不是因為你太懶,而是你太會逼自己。這篇妃妃的分享,從甜食到拖延症,從聚焦到卡爾羅傑斯的名言,帶你重新認識改變的本質——不是戰勝什麼,而是溫柔地陪伴什麼。當你停止修理自己,花一點時間坐下來說聲「我在」,改變反而會自己走進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它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也就是說,今天會有這樣的好運、好命、好事發生,以及有這樣不幸、病痛,有這樣的失敗、損失,背後都是什麼樣的原因很難去知道。
Thumbnail
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它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也就是說,今天會有這樣的好運、好命、好事發生,以及有這樣不幸、病痛,有這樣的失敗、損失,背後都是什麼樣的原因很難去知道。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所有的苦難,最終都會讓我變得更勇悍! 所以必須在這條菩提路上決斷前行, 沒有剎那的猶豫,也不要有一絲絲的退意。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所有的苦難,最終都會讓我變得更勇悍! 所以必須在這條菩提路上決斷前行, 沒有剎那的猶豫,也不要有一絲絲的退意。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