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妥協,是整合:從內在對話找到第三條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時我們不是不願做決定,而是每個內在聲音都太重要,
任誰妥協都像是犧牲了自己的一部分。

妃妃有個朋友(就是我本人),常常在心裡召開一場沒完沒了的會議。

會議主題通常很嚴肅:

「到底要不要接下這個案子?」

「這次是不是該拒絕?」

「我是不是該開始寫書了?」

與會成員包括:

✦ 一位積極派的熱血主管:「人生苦短,要勇敢追夢!」

✦ 一位風險控管經理:「冷靜點,你根本沒準備好,被罵你受得了嗎?」

✦ 一位完美主義公關:「你以為隨便寫寫就能出書?到時沒人看怎麼辦?」

✦ 還有一位委屈小助理:「我只是想讓自己開心一點,大家可不可以聽我說……」

然後呢?

他們就這樣一直講一直講,輪番上陣、互相否決。

最後會議進入熟悉的流程——

「沒共識,那就⋯⋯延後決議。」(也就是:繼續卡住)

聚焦教我們的,不是「說服」任何一方,而是——

坐下來,陪他們一個一個說完。

不是要說服委屈小助理接受完美主義公關的標準,

也不是讓熱血主管去「帶風向」整個團隊。

那些都是你的一部分,都不是你,你是那個正在覺察的人,

讓那個「更大的我」出現——

那個能聽、能承接、不急著裁決的主持人。

這是聚焦裡說的:「不是要讓各方妥協,而是進入一個更深的內在空間。」

✦ 就像現實生活的會議一樣⋯⋯

有沒有一種熟悉感?

你鼓起勇氣講話,結果老闆已經有答案了,你只是被形式性地「被聽見」。

你想提出不同的觀點,但講沒兩句,就被說「好,我們時間不多,往下囉」。

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已經習慣了「表面溝通、實質否決」,
所以久而久之,連自己心裡的聲音也這樣對待自己。

而聚焦就是幫我們找回「真正聽見自己」的能力。

真正的「共識」,不來自誰說服了誰,而是——

一個聲音說:「我怕。」

我們不再說:「你怎麼那麼膽小」,而是:「我聽見你怕什麼了。」

另一個聲音說:「但我不做會後悔。」

我們不再說:「你這麼衝動會出事」,而是:「原來你有多渴望這件事。」

每一個聲音都不是問題,而是線索。

當我們不再逼自己選邊站,第三條路才會慢慢浮現。

不是中間值、不是妥協案,而是:

既照顧到那個害怕的自己,也允許那個渴望的自己往前踏一步。

這就是聚焦裡真正的「前進感」。

妃妃OS

人生不是表決制,靈魂也不是辦公室。

你不需要急著讓某個聲音「贏」,也不需要裝作沒事讓自己「和諧」。

你要做的,只是一件事:

讓每一個你,都有說完的機會。

因為,真正的領導力不是壓制聲音,而是能接住每一種聲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妃妃之想
15會員
49內容數
嗨,我是妃妃,半生遊走新聞界、電視圈與國際企業,見過大千世界的鎂光燈,卻在內心的小劇場找到最動人的劇本。在「妃妃之想」,我用快樂的書寫捕捉生活的微光,隨心靈小旅行潛入夢境與星空,透過澄心聚焦喚醒身心的智慧。文字是我的畫筆,療癒是我的魔法,歡迎來我的三間小屋,與我一起嬉笑、探索,點亮內在宇宙的星辰!
妃妃之想的其他內容
2025/07/07
我們總說要「聽見自己的聲音」,但真正需要的時候,常常聽不到。內在充滿吵雜、批評、擔憂的聲浪,不禁懷疑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實,靠近自己的第一步,不是讓腦子安靜,而是~~分清楚:誰在說話,誰在聽?「聚焦」教我們與內在聲音建立距離,讓我們在關鍵抉擇與日常情緒裡,能慢慢找回那個安靜、溫柔而篤定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07
我們總說要「聽見自己的聲音」,但真正需要的時候,常常聽不到。內在充滿吵雜、批評、擔憂的聲浪,不禁懷疑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實,靠近自己的第一步,不是讓腦子安靜,而是~~分清楚:誰在說話,誰在聽?「聚焦」教我們與內在聲音建立距離,讓我們在關鍵抉擇與日常情緒裡,能慢慢找回那個安靜、溫柔而篤定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04
改變,不是靠逼出來的。那些我們一再想改卻改不了的壞習慣,可能不是因為你太懶,而是你太會逼自己。這篇妃妃的分享,從甜食到拖延症,從聚焦到卡爾羅傑斯的名言,帶你重新認識改變的本質——不是戰勝什麼,而是溫柔地陪伴什麼。當你停止修理自己,花一點時間坐下來說聲「我在」,改變反而會自己走進來。
Thumbnail
2025/07/04
改變,不是靠逼出來的。那些我們一再想改卻改不了的壞習慣,可能不是因為你太懶,而是你太會逼自己。這篇妃妃的分享,從甜食到拖延症,從聚焦到卡爾羅傑斯的名言,帶你重新認識改變的本質——不是戰勝什麼,而是溫柔地陪伴什麼。當你停止修理自己,花一點時間坐下來說聲「我在」,改變反而會自己走進來。
Thumbnail
2025/06/05
當我們問「你現在有什麼感覺?」這句常被嘲笑的提問,其實正指出一個真相——我們對情緒的語言貧乏,也不習慣表達感受。《聚焦》教我們為情緒找名字,像哈利波特直呼佛地魔一樣,命名讓恐懼不再神祕。情緒被看見、被說出,才能被安放,也才是真正靠近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2025/06/05
當我們問「你現在有什麼感覺?」這句常被嘲笑的提問,其實正指出一個真相——我們對情緒的語言貧乏,也不習慣表達感受。《聚焦》教我們為情緒找名字,像哈利波特直呼佛地魔一樣,命名讓恐懼不再神祕。情緒被看見、被說出,才能被安放,也才是真正靠近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合作存在異質性與自我思維模式的障礙,但同質性與共同認同感對於連繫社群重要。溝通與傾聽技能扮演重要角色,不要排斥和急著反駁他人,先傾聽才能達到有意義的溝通。
Thumbnail
合作存在異質性與自我思維模式的障礙,但同質性與共同認同感對於連繫社群重要。溝通與傾聽技能扮演重要角色,不要排斥和急著反駁他人,先傾聽才能達到有意義的溝通。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自己原本沒這個意思,怎麽講著講著對方就翻臉了?“ 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溝通一直是人生必修課之一。 《非暴力溝通》點出了平常我們可能沒察覺到卻不經意傷害對方的用詞,用句,甚至可能造成聽者誤會原意,怒氣衝天,感覺受到强力批判而導致疏離。 使用善意的語言進行溝通就是非暴力溝通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自己原本沒這個意思,怎麽講著講著對方就翻臉了?“ 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溝通一直是人生必修課之一。 《非暴力溝通》點出了平常我們可能沒察覺到卻不經意傷害對方的用詞,用句,甚至可能造成聽者誤會原意,怒氣衝天,感覺受到强力批判而導致疏離。 使用善意的語言進行溝通就是非暴力溝通
Thumbnail
作者的話: 當答案總是一致,是因為我們不斷被敷衍,還是那個同樣的答案就是我們疑問的回應呢?不只是在諮商中,在與宇宙的問答中,"請傾聽自己的心聲"也是常常出現的回答,其實不斷告訴我們的是,那些我們認為的"可是"、"但是"、"我不行因為..."都比不上我們真正的心意,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找最簡單的路
Thumbnail
作者的話: 當答案總是一致,是因為我們不斷被敷衍,還是那個同樣的答案就是我們疑問的回應呢?不只是在諮商中,在與宇宙的問答中,"請傾聽自己的心聲"也是常常出現的回答,其實不斷告訴我們的是,那些我們認為的"可是"、"但是"、"我不行因為..."都比不上我們真正的心意,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找最簡單的路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