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聆聽自己的聲音?不是安靜,而是變熟!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內在太吵怎麼辦?先當個溫柔的聽眾
靠近自己,是一場跟自己變熟的練習

明慧約我見面,說要聊一個沈重又關鍵的議題。

「我媽中風了,我要回去照顧她。」

她語氣平靜,眼神卻很複雜。沉默了一下,苦笑著補了一句:

「因為女兒是最好的長照。」

這句話聽起來很熟悉,但她的故事卻不熟悉。明慧從小是單親爸爸帶大。她媽媽在她三歲不到時,決定飛去歐洲追求自己的自由人生,從此音訊稀疏。二十多年後,這個幾乎不曾養育她的母親,突然成為她生活的主角,等待她回去照顧。

我問她:「你甘心嗎?」

她用力搖頭。

「可是怎麼辦呢?我很想勇敢拒絕,又怕會終身後悔。家裡的人七嘴八舌,我快瘋了……我好想聽聽自己心裡真正的聲音。」


我懂她。那種徬徨和撕裂,我也經歷過。

那年,我正面臨人生中的重大抉擇:要結婚,還是放棄這段關係、出國拿夢寐以求的學位?

每一個人都有意見,爸媽、阿姨、教授、閨蜜、星座運勢、算命師傅,沒有人不說話。

大家都關心我,卻沒有人是我。

我記得自己那陣子多麼努力想「聽見內心的聲音」,試圖找到那個能讓我篤定的方向。

可是我什麼都聽不到,腦袋只是一片混亂。

為什麼聽不見自己真正的心聲?

我們總以為,閉上眼睛,安靜下來,就能聽見內心的聲音。

但往往等到真的需要「靠近自己」的時候,我們卻發現——

內在根本不是安靜的,而是非常、非常吵。

「你不能這麼自私!」

「你會後悔的!」

「你都幾歲了還想任性?」

「你要不要想想別人怎麼看你?」

那些聲音,像一座開不完的會議。

每一個人都搶著發言,每一句話都帶著愛、壓力、恐懼和期待。

我們以為那是自己內心的聲音,但其實不是。

它們只是住在你內在的許多聲音之一,並不等於真正的你。

你不是那些聲音,你是那個聽見聲音的人

那個說話的聲音,不等於你。

你是那個——願意停下來傾聽這個聲音的人。

這個「分得清楚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日常裡的你,也需要這樣聽見自己

我們常以為,只有在重大抉擇時,才需要「聽見自己真正的聲音」。

但其實,日常裡更需要這個能力。

在每天面對自我懷疑、拖延、焦慮、情緒起伏的時候,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外在的建議,而是內在的理解。

可惜,內在的聲音往往不太溫柔。

它們像是學校的糾察隊、社會的警察、家裡的長輩,語氣總是嚴厲、急促,充滿善意的責備。

彷彿隨時都在監控你有沒有犯錯,提醒你「別再失敗了」、「上次你不就是這樣搞砸的嗎?」、「你不行啦,小心一點比較好」。

那些聲音說的或許不是錯的,

但語氣太冷、太急、太熟,久了讓人疲倦,

甚至讓剛冒出頭的一點信心與熱情,被冰涼的話語澆熄。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我的內在聲音總是在跟我作對?」

其實,它們不是敵人,而是長年未被理解的內在角色。

它們太怕你受傷、怕你出糗,怕你再一次被世界拒絕。

所以語氣才會變得那麼嚴苛,那麼不近人情。

它們也需要被聽見、被看懂、被放下武裝。

重要的一步,不是安靜下來,而是認出:誰在說話?誰在聽?

這是《覺醒的你》這本書裡提醒我們的一句話:

你不是聲音。你是那個聽見聲音的人。

這個說法,看似簡單,卻是一場內在轉向的起點。

聚焦(Focusing)裡面也強調這一點。當我們開始聆聽自己,不是為了要在「聲音堆裡」挑出哪個才是「真正的我」,而是認出那個在旁邊聽、在一旁觀照的我。

這不是一種抽離的冷漠,而是一種溫柔的距離感。

試著練習看看:

當你腦中出現:「你又拖延了!」

 你不需要辯解,也不需要照單全收。

 你只要對這個聲音說:「嗨,我聽見你這麼說了。」

當心裡出現:「你真的沒用。」

 你可以深呼吸一下,對它輕聲回應:「喔,你出現了,我知道。」

不是要立刻駁斥或擁抱這些聲音,

而是讓「我」跟這些聲音,之間,有一點空間。

這一點點的距離,就是靠近自己的開始。

你不是評審團,也不是被告。你是那個坐在旁邊,願意聽的人。

我們常在「做自己」的路上迷路,

因為我們以為,只要找出「對的那一個聲音」,就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結果卻發現,每個聲音都聲音洪亮、理由充足——吵成一團。

但你知道嗎?

真正的你,不在這些聲音裡。

真正的你,是那個正在努力分辨的你、

願意停下來傾聽的你、

甚至,在某個靜默片刻,會對自己輕聲說「辛苦了」的你。

真正的靠近,是慢慢變熟、變懂,不是急著沉默

有些人問:「那我要怎麼聽見真正的心聲?」

答案是:先別急著找「真聲」,先練習聽所有的聲音。

讓自己變得「對自己有耐心」——對那些焦躁、憂慮、自責、不甘,也一樣願意聽。

你越願意聽,聲音越願意說。

等那些最吵的內在角色講完了,靜靜的,你會聽見另一種聲音出現。

那個聲音不大聲,它不批評你,也不命令你。

它只是告訴你——現在,哪裡痛了、哪裡怕了、哪裡需要你自己多陪一會兒。

那,才是真正的「心聲」。

✨ 妃妃想說:

我們都想靠近自己、聽見自己。
但「聽見」的起點,不是清靜無聲,而是練習熟悉那些你過去不敢聽的聲音。
不靠壓抑,不靠壓制,只靠「我願意多聽一下」。
這樣的你,才是真正「在場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妃妃之想
15會員
49內容數
嗨,我是妃妃,半生遊走新聞界、電視圈與國際企業,見過大千世界的鎂光燈,卻在內心的小劇場找到最動人的劇本。在「妃妃之想」,我用快樂的書寫捕捉生活的微光,隨心靈小旅行潛入夢境與星空,透過澄心聚焦喚醒身心的智慧。文字是我的畫筆,療癒是我的魔法,歡迎來我的三間小屋,與我一起嬉笑、探索,點亮內在宇宙的星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傾聽是心理師工作中相當重要的能力,然而在這快速變化的社會裡,傾聽卻變得困難。透過心理劇的方式或自我書寫等方法都是學習傾聽的有效方式。
Thumbnail
傾聽是心理師工作中相當重要的能力,然而在這快速變化的社會裡,傾聽卻變得困難。透過心理劇的方式或自我書寫等方法都是學習傾聽的有效方式。
Thumbnail
大腦有兩種聲音「自我辯解」,怎麼辦?
Thumbnail
大腦有兩種聲音「自我辯解」,怎麼辦?
Thumbnail
在你聽完這個人說完之後,你會很難受,當你覺得很難受的時候,你去回想今天告訴你的,你之所以難受是因為你要過濾你自己。你要透過你剛剛聽到的這些話重新找回你自己,你會在整個過濾層的尾端找到你自己,而且你找到的你自己是一個非常清澈的你。
Thumbnail
在你聽完這個人說完之後,你會很難受,當你覺得很難受的時候,你去回想今天告訴你的,你之所以難受是因為你要過濾你自己。你要透過你剛剛聽到的這些話重新找回你自己,你會在整個過濾層的尾端找到你自己,而且你找到的你自己是一個非常清澈的你。
Thumbnail
你可曾注意過,你腦袋裏有個聲音總是喋喋不休? 這是誰的聲音?認清你不是這個聲音,你無需認同他說的話,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你可曾注意過,你腦袋裏有個聲音總是喋喋不休? 這是誰的聲音?認清你不是這個聲音,你無需認同他說的話,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在如今這個忙碌且喧嘩的世界中,擁有一顆安靜的內心和真誠的聆聽能力,往往能讓人脫穎而出,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內在的安靜、真誠的聆聽與積極的態度,來樹立自己的影響力與尊嚴
Thumbnail
在如今這個忙碌且喧嘩的世界中,擁有一顆安靜的內心和真誠的聆聽能力,往往能讓人脫穎而出,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內在的安靜、真誠的聆聽與積極的態度,來樹立自己的影響力與尊嚴
Thumbnail
上週三,這個月報名的第二堂課程開課了,是Podcast課程,其實這是自我挑戰的課程,因為我非常不習慣錄音檔或影片中自己的聲音,甚至到有點抗拒聽見的程度,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現在才知道原來與我不相信自己聲音有力量相關,無疑又是個不相信自己的課題。
Thumbnail
上週三,這個月報名的第二堂課程開課了,是Podcast課程,其實這是自我挑戰的課程,因為我非常不習慣錄音檔或影片中自己的聲音,甚至到有點抗拒聽見的程度,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現在才知道原來與我不相信自己聲音有力量相關,無疑又是個不相信自己的課題。
Thumbnail
你相信自己嗎?你聽得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嗎?你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和目的嗎? 這些問題可能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多人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我以前也是這樣。我知道很多人都對自己缺乏信心,總是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但是,如果你靜下心去想就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是
Thumbnail
你相信自己嗎?你聽得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嗎?你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和目的嗎? 這些問題可能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多人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我以前也是這樣。我知道很多人都對自己缺乏信心,總是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但是,如果你靜下心去想就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