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孩子還不說話?是我太少跟他說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以前一直以為,純粹語言慢的孩子(排除其他大問題後)多半是因為:

家長代勞太多、家長說話太少、引導太少、指導太多,或者 3C 看太多(雖然我還是不鼓勵 3C 育兒啦)。

因為我小時候也晚說話,學了一點語言治療的皮毛時,還回去跟我媽半開玩笑地說:

「一定是妳以前太少跟我講話了啦!」😂

但真正深入育兒、在教育現場打滾之後,我才發現:

說話慢,真的是家長的問題嗎?

我的大寶就是狠狠給了我一巴掌。

她一歲三個月才說第一個字,之前連「mamama、dadada」的玩聲音都幾乎沒有。

老實說,我一開始並不緊張,因為身為語言治療師,我知道她的語言理解、認知互動都沒問題,應該只是說話慢一點、會趕上。

結果醫生卻比我還緊張,建議我:「這樣太慢了,下個月沒講話就要去早療!」

那一刻,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一股壓力,甚至開始懷疑:

「難道是我的陪伴方式有問題嗎?」

那種被點名、被暗示「是不是做得不夠好」的感覺,其實真的不好受。

也因為有這段經驗,後來我自己做語言評估時,更能理解家長面對「被提醒」時,心裡那股焦慮和挫折感,提醒自己一定要更有同理心。

更妙的是,我的二寶就完全相反,從 9 個月開始 babbling、1 歲有穩定詞彙、1 歲半詞彙爆發,完全是教科書上的典型時程。

同一對爸媽、同一個家、同樣的語言互動,兩個孩子的語言時間表差這麼多,怎麼可能全怪教養?

所以,以後若有家長問我:

「為什麼我家小孩不說話?是不是我沒有多跟他講話?」

「還是我教得不夠?是不是有問題?」

我一定會先說:

不一定!孩子說話慢,原因有很多。

為什麼有些孩子說話比較慢?三種常見情況

  1. 個性型:謹慎到不行,等準備好才開口

這種孩子常常讓爸媽急死,因為他們:

  • 明明什麼都聽得懂,但就是不想講;
  • 喜歡先觀察,把環境摸透了才「開麥克風」;
  • 一旦開始講話,詞彙和句型速度直接衝上去,完全像在追劇快轉。

這種孩子其實不用操練太多,他們需要的反而是:

  • *給安全感、讓他覺得「講話是有趣又安全的」,**不要老是考他「這是什麼?」。
  1. 語言系統型:大腦成熟慢,處理速度慢

另一群孩子是真的「系統偏慢」:

  • 語音處理、記憶、句法這些東西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連起來;
  • 聽得懂,但常常要等一拍才反應,詞彙學得慢又容易忘;
  • 家族裡通常有人小時候也晚說話,或長大後覺得自己「反應慢、口語不靈光」。

這種孩子就需要密集又有策略的語言刺激(例如治療課那種),而不是單純「多講話就好」。

  1. 環境型:太好猜,根本不用開口

還有一些孩子,語言系統正常,但周遭大人太厲害:

  • 一指、一瞄、一哭,大人就立刻送上需求;
  • 家裡大人都很忙,說話互動時間短;

只要環境調整,給孩子更多「要開口才能得到」的機會,大部分很快就追上。


家長可以快速自查:要觀察,還是該找專業?

這四個問題,可以幫助你判斷孩子的情況:

  1. 能不能聽懂簡單的「給我球球」這類生活指令?
  2. 動作發展、假裝遊戲有沒有隨時間進步?
  3. 最近幾個月,詞彙有沒有持續增加?
  4. 願不願意看人、互動、輪流?
  • 只是一兩項稍慢 → 先觀察、陪他多互動。
  • 好幾項都卡住或退步 → 建議去找語言治療師評估一下。

爸媽可以做的五件小事(不必變治療師)

  1. 每天至少 30 分鐘一對一互動(講故事、唱歌、一起玩)。
  2. 不要太快猜中需求,耐心等5秒,給他開口的空間。
  3. 營造輕鬆安全的語言環境,不用逼著講,氣氛愉快較重要。
  4. 多描述、少考試:「小狗跑好快!」比一直問「這是什麼?」有效。
  5. 有疑慮,提早找專業,不要等到錯過黃金期才後悔。


最後,來說結論:

我的兩個孩子,一個 1 歲 3 個月才開口、差點被建議去早療;

一個完全按表操課、語言順到不行。

這件事讓我更確定一件事:

說話早晚,跟爸媽教養並非絕對相關,有時候就是孩子自己的節奏。

爸媽最重要的任務,不是逼孩子變快,而是:

  • 看懂他屬於哪一型,
  • 給對的互動與刺激,
  • 必要時找專業協助。

剩下的,交給時間跟孩子自己的成長節奏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語言治療師烏莉的筆記本
0會員
6內容數
三寶媽 & 語言治療師。這裡記錄三寶的語言發展與生活觀察,也分享語療知識、教養書筆記與育兒中的各種思考。 孩子是我最好的老師。 他們的語言、行為與情緒,是我每天的教科書。 也是我重新認識自己、磨練專業、成為語療媽媽的原動力。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當父母在寶寶面前使用嬰兒(寶寶)手語,可增加親子互動,寶寶能更容易表達需求與想法,教導嬰兒(寶寶)手語有助於增加寶寶信心和專注力。
Thumbnail
當父母在寶寶面前使用嬰兒(寶寶)手語,可增加親子互動,寶寶能更容易表達需求與想法,教導嬰兒(寶寶)手語有助於增加寶寶信心和專注力。
Thumbnail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 現代人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對話。通過對話,家長可以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 現代人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對話。通過對話,家長可以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過去受疫情影響,讓許多人日常溝通時,選擇用文字代替口說對談,興許是過去政策:「只要家中有確診者,就必須間接或直接隔離」的因素,影響了家庭中父母教育孩童說話的機會(父母減少帶孩童外出和說話,因此減少刺激)。 語言治療是什麼? 可以幫什麼忙?
Thumbnail
過去受疫情影響,讓許多人日常溝通時,選擇用文字代替口說對談,興許是過去政策:「只要家中有確診者,就必須間接或直接隔離」的因素,影響了家庭中父母教育孩童說話的機會(父母減少帶孩童外出和說話,因此減少刺激)。 語言治療是什麼? 可以幫什麼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