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出版十週年:香港記憶與時代變遷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2024年《13.67》出版十周年,但時間的久遠無損故事設定的彌新,反而因為香港特殊的存在,反而讓香港這十年所經歷的風霜血雨,增添這部作品意外保存下來的地氣,一種已然消逝卻永遠存在香港人心中的地方記憶。

在反送中運動中,香港「人」的身影深深烙印在眼底,尤其透過紀錄片《時代革命》,更怵目驚心,香港忽遠忽近的距離,卻以政治姿態深刻的連結起台灣與台灣人的共感,剛經歷完第三階段罷免挫敗的台灣人,又要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自己對國家的認同,真的是一次又一次,總以為開始邁向進步的道路時,又會有新的危機產生,難怪,台灣人若不樂天不友善適應力不強,要怎麼挺過一次又一次的洗牌重來呢,狗走豬來,現在豬是粉紅豬了,台灣人可不可以勇敢一次看看,相信自主生活一點也不難?

香港與台灣的政治處境先放一旁,先大致介紹一下這本書。

《13.67》是小說連作集,六篇故事橫跨了2013-1967,依照作者的預設,則是定位於香港三個階段,分別是1997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之後、1984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至1997之間,以及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的1984年之前。

中英聯合聲明聯合聲明指出:「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於是首次正式的說明了香港未來定位,而這時的香港人對於去留也有了比較明確的選擇。

這三個時間點的香港社會變化,成為小說背景,或者是事件的導因。一連串的事件雖然是倒敘的時間軸,但若從最後一篇開始往前讀,也會讀出另一番趣味性,因為作者埋藏許多小彩蛋與驚喜,倒著讀可能會清晰更多。

警察身分與香港社會的變化

而貫串全書的關鍵角色,是警察。既是故事中重要的破案人,也見證香港社會變化的重要職務,從六0年代人民懼怕的「黃皮狗」,人民被迫以賄絡警察而獲得生活安穩,保護費的地下風氣盛行到助長嚴重貪汙腐化,七0年代貪汙問題嚴重到必須成立廉政公署掃蕩。

在香港這個特殊的條件下,使用警察作為推理小說的偵探,有兩個蠻重要的理念,除了警察應站在雞蛋那一方,維護社會正義的理想,另一個則是譴責官僚體制,作者透過六篇小說,鋪展了兩位警察的啟蒙與成長,以及歷盡一生而得到信念:

「你要記得,警察的真正任務是保護市民。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黑與白之間的真實〉
「你要保護的,到底是警察的招牌?還是市民的安全?你效忠的是港英政權,還是香港市民?」〈Borrowed Time〉

當頭棒喝了身為警察,應該保護的是政府的門面,還是人民的安全,而警察擔任國家暴力執行者與人民安全守護者之間的矛盾關係,加上香港特殊的警廉衝突背景,使得香港警察更像遊走於黑白之間,善與惡之間更晦澀的灰,讓詭計有更出格的安排,讓警察不僅是破案的偵探,也是犯案的兇手,甚至可能是圈套的設計者,以邪制邪。

故事裡特別容易感動人的,便是從中獲得啟蒙與成長的師徒二人,而這兩人獲得轉變的轉捩點,則是從「挑戰體制」開始。

徒弟違背上級命令,是為了多拯救一個人的性命,師傅不依法行事,也是為了多拯救一個人的性命,這樣的行為選擇,可能不適任甚至被革職,但卻讓身為人的基本價值,凌駕於身為警察這個外皮上:先成為人,然後才是警察。

用小說背景重現香港記憶

十年後的我們,都不會知道香港消逝的如此迅速,移居台灣的香港人口如此之多,我們都不會知道小說文字裡的繁複布景,過於詳細的解說社會街景與歷史的背景陳述,卻額外的引人感傷。

我們不會知道,香港咖啡廳的午後,是上班族開小差的聖地,併桌也好就是喝一杯奶茶的偷閒;公家游泳池,沒有私人置物櫃,卻有櫃台管理員,負責保管收發個人物品,領個號碼牌離開前繳回;巡邏的警察,就像《重慶森林》的梁朝偉,順道在柑仔店買個果汁汽水消暑搭訕......。

那消逝的場所、街景,還有隨著科技的演變而產生的變化,從手抄到BB.call,如同摩斯密碼要解讀還可以回覆機台等待解說,再到網路與手機,甚至腦科學儀器,科技留下了屬於時代的記憶。

比起破案解謎的複雜過程,我更喜歡這些單純存在的背景,增添更多人物的生活感。只可惜到了九0年代之後的香港,沒有留下太多美好時光。

總結而言,作者企圖心強大,既想重現社會文化,也想安排別出新栽的詭計跟反轉,並借用香港警察的特殊階層,表現香港四十多年來的變化。但有時過於複雜,過於計算,反而不如一杯樂香園奶茶引人遐想,這大概是我覺得可惜的,但畢竟選擇了香港警察這麼龐大的官僚體系,好像也很難不寫出這麼複雜結構的故事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力的沙龍
41會員
166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馬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04
《那不勒斯故事》是太精采的作品了!明明看起來似乎無害而滿滿個人口吻的追憶似水年華,過了中年,一切事物越顯清晰,對於自身與家鄉的觀察也越發寫實,殘酷的是這一整整四冊跨越六十年的作品,主述者卻像是一個不可靠的敘事者,在場卻像是不在場一般看不見世物背後運作的真相,這部看似回憶錄般的作品,充滿文學創作者的機
Thumbnail
2025/07/04
《那不勒斯故事》是太精采的作品了!明明看起來似乎無害而滿滿個人口吻的追憶似水年華,過了中年,一切事物越顯清晰,對於自身與家鄉的觀察也越發寫實,殘酷的是這一整整四冊跨越六十年的作品,主述者卻像是一個不可靠的敘事者,在場卻像是不在場一般看不見世物背後運作的真相,這部看似回憶錄般的作品,充滿文學創作者的機
Thumbnail
2025/05/16
倒著讀,《枯枝敗葉》可以視為馬奎斯一切創作母題的原點,馬康多宇宙的原點,或者是馬奎斯生命的原點。
Thumbnail
2025/05/16
倒著讀,《枯枝敗葉》可以視為馬奎斯一切創作母題的原點,馬康多宇宙的原點,或者是馬奎斯生命的原點。
Thumbnail
2025/02/20
讀著第一篇,原本以為歷史會從小說家之筆進行現實的脫逃,結果,小說家以最後一篇的結尾自述心跡: 統治這個世間力量,並非來自優秀的才能、過人的邏輯推理,或是各種善行,而是「平庸」。
Thumbnail
2025/02/20
讀著第一篇,原本以為歷史會從小說家之筆進行現實的脫逃,結果,小說家以最後一篇的結尾自述心跡: 統治這個世間力量,並非來自優秀的才能、過人的邏輯推理,或是各種善行,而是「平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釀電影想邀請你們一起——寫下你/妳曾經見過的香港,或是帶給你的生命重要轉變的香港電影。 活動即日起至 2024 / 9 / 09,本次獎項共有 3 名,將得到《釀電影》vol.16「香港幻象」雜誌 1 本。
Thumbnail
釀電影想邀請你們一起——寫下你/妳曾經見過的香港,或是帶給你的生命重要轉變的香港電影。 活動即日起至 2024 / 9 / 09,本次獎項共有 3 名,將得到《釀電影》vol.16「香港幻象」雜誌 1 本。
Thumbnail
近年香港電影人以戲明志似乎已成習慣,但我更樂見《九龍城寨之圍城》這套港產IP改篇商業作能於兩岸三地跑出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近年香港電影人以戲明志似乎已成習慣,但我更樂見《九龍城寨之圍城》這套港產IP改篇商業作能於兩岸三地跑出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說起來,這本書已經是十多年前看的,動畫也是,不過前一陣子陪太太重看一次,想說來寫一點東西好了。 話說在前頭,新海誠的畫面我一向給予極高評價,但故事我真的不行…… 我是說,如果我年輕個三十歲或許會喜歡吧!但現在看來簡直到處都在無病呻吟。 當然,那種年輕人的苦悶我也不是沒有體會過,畢竟台灣的升學主
Thumbnail
說起來,這本書已經是十多年前看的,動畫也是,不過前一陣子陪太太重看一次,想說來寫一點東西好了。 話說在前頭,新海誠的畫面我一向給予極高評價,但故事我真的不行…… 我是說,如果我年輕個三十歲或許會喜歡吧!但現在看來簡直到處都在無病呻吟。 當然,那種年輕人的苦悶我也不是沒有體會過,畢竟台灣的升學主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兩個多月前的農曆新年假期間,香港地清清靜靜,我特地跑去戲院看《但願人長久》優先場,院內卻差不多full house,有趣有趣 《但》主角一家的基層新移民背景,置於近年的香港屬於比較敏感的議題,但整體其實是一部敏感細膩的半自傳私小說;而且導演第一部長篇作品就自編自導自演(後段一部分),實力不容小覷
Thumbnail
兩個多月前的農曆新年假期間,香港地清清靜靜,我特地跑去戲院看《但願人長久》優先場,院內卻差不多full house,有趣有趣 《但》主角一家的基層新移民背景,置於近年的香港屬於比較敏感的議題,但整體其實是一部敏感細膩的半自傳私小說;而且導演第一部長篇作品就自編自導自演(後段一部分),實力不容小覷
Thumbnail
口碑甚好的港產片《年少日記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 》引起我的注意。
Thumbnail
口碑甚好的港產片《年少日記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 》引起我的注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