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3.67》出版十周年,但時間的久遠無損故事設定的彌新,反而因為香港特殊的存在,反而讓香港這十年所經歷的風霜血雨,增添這部作品意外保存下來的地氣,一種已然消逝卻永遠存在香港人心中的地方記憶。
在反送中運動中,香港「人」的身影深深烙印在眼底,尤其透過紀錄片《時代革命》,更怵目驚心,香港忽遠忽近的距離,卻以政治姿態深刻的連結起台灣與台灣人的共感,剛經歷完第三階段罷免挫敗的台灣人,又要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自己對國家的認同,真的是一次又一次,總以為開始邁向進步的道路時,又會有新的危機產生,難怪,台灣人若不樂天不友善適應力不強,要怎麼挺過一次又一次的洗牌重來呢,狗走豬來,現在豬是粉紅豬了,台灣人可不可以勇敢一次看看,相信自主生活一點也不難?
香港與台灣的政治處境先放一旁,先大致介紹一下這本書。《13.67》是小說連作集,六篇故事橫跨了2013-1967,依照作者的預設,則是定位於香港三個階段,分別是1997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之後、1984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至1997之間,以及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的1984年之前。
中英聯合聲明聯合聲明指出:「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於是首次正式的說明了香港未來定位,而這時的香港人對於去留也有了比較明確的選擇。
這三個時間點的香港社會變化,成為小說背景,或者是事件的導因。一連串的事件雖然是倒敘的時間軸,但若從最後一篇開始往前讀,也會讀出另一番趣味性,因為作者埋藏許多小彩蛋與驚喜,倒著讀可能會清晰更多。
警察身分與香港社會的變化
而貫串全書的關鍵角色,是警察。既是故事中重要的破案人,也見證香港社會變化的重要職務,從六0年代人民懼怕的「黃皮狗」,人民被迫以賄絡警察而獲得生活安穩,保護費的地下風氣盛行到助長嚴重貪汙腐化,七0年代貪汙問題嚴重到必須成立廉政公署掃蕩。
在香港這個特殊的條件下,使用警察作為推理小說的偵探,有兩個蠻重要的理念,除了警察應站在雞蛋那一方,維護社會正義的理想,另一個則是譴責官僚體制,作者透過六篇小說,鋪展了兩位警察的啟蒙與成長,以及歷盡一生而得到信念:
「你要記得,警察的真正任務是保護市民。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黑與白之間的真實〉
「你要保護的,到底是警察的招牌?還是市民的安全?你效忠的是港英政權,還是香港市民?」〈Borrowed Time〉
當頭棒喝了身為警察,應該保護的是政府的門面,還是人民的安全,而警察擔任國家暴力執行者與人民安全守護者之間的矛盾關係,加上香港特殊的警廉衝突背景,使得香港警察更像遊走於黑白之間,善與惡之間更晦澀的灰,讓詭計有更出格的安排,讓警察不僅是破案的偵探,也是犯案的兇手,甚至可能是圈套的設計者,以邪制邪。
故事裡特別容易感動人的,便是從中獲得啟蒙與成長的師徒二人,而這兩人獲得轉變的轉捩點,則是從「挑戰體制」開始。
徒弟違背上級命令,是為了多拯救一個人的性命,師傅不依法行事,也是為了多拯救一個人的性命,這樣的行為選擇,可能不適任甚至被革職,但卻讓身為人的基本價值,凌駕於身為警察這個外皮上:先成為人,然後才是警察。
用小說背景重現香港記憶
十年後的我們,都不會知道香港消逝的如此迅速,移居台灣的香港人口如此之多,我們都不會知道小說文字裡的繁複布景,過於詳細的解說社會街景與歷史的背景陳述,卻額外的引人感傷。
我們不會知道,香港咖啡廳的午後,是上班族開小差的聖地,併桌也好就是喝一杯奶茶的偷閒;公家游泳池,沒有私人置物櫃,卻有櫃台管理員,負責保管收發個人物品,領個號碼牌離開前繳回;巡邏的警察,就像《重慶森林》的梁朝偉,順道在柑仔店買個果汁汽水消暑搭訕......。
那消逝的場所、街景,還有隨著科技的演變而產生的變化,從手抄到BB.call,如同摩斯密碼要解讀還可以回覆機台等待解說,再到網路與手機,甚至腦科學儀器,科技留下了屬於時代的記憶。
比起破案解謎的複雜過程,我更喜歡這些單純存在的背景,增添更多人物的生活感。只可惜到了九0年代之後的香港,沒有留下太多美好時光。
總結而言,作者企圖心強大,既想重現社會文化,也想安排別出新栽的詭計跟反轉,並借用香港警察的特殊階層,表現香港四十多年來的變化。但有時過於複雜,過於計算,反而不如一杯樂香園奶茶引人遐想,這大概是我覺得可惜的,但畢竟選擇了香港警察這麼龐大的官僚體系,好像也很難不寫出這麼複雜結構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