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初入行做售前顧問時,是去了一間在香港算是大型的科技企業,培訓很好,前輩都願意教。記得有一次,一位副總裁負責講課,就是教曉我們不要心存Hit and Run(中譯應該是肇事逃逸吧!)的做生意想法。
Hit & Run在生意上,可以理解為瞞騙了客戶一次就拿錢走了,不打算以後還有其他生意。基本上就是騙客簽單買了不中用的東西,然後破壞客戶的信任,以後有生意都不會預我們。
生意是長遠地做的(尤其我們這種大型企業,賭公司牌扁這手法我們真的做不起),而事實上如果想在一個行業裡站得住腳,個人牌扁更加重要。
最近我在網上買了一支清酒,看上去真的不錯,又禮盒又包裝紙的,見價錢也划算就買一支試試。結果貨來到了,再上網店看看才看到原來有人評價這支大吟釀味道古怪。
我當下心知不妙,就急不及待開來試試。果然,香氣和口感都不像大吟釀,說實在的,應該就是「壞」了。我猜是整批貨照過太陽了,是一種稱為「日照臭」的變質。雖然不致於不能喝,但肯定是帶着少許失望的心情。這支酒連在街上賣$300-400元NTD的也不如......後來我繼續留意了一段時間,店方是回覆了那個評價的,還推說是要稍微冷飲才好喝。
這令我想起,有時候為了回收那少少的貨款,打破了店方的招牌(可能店方也準備換名再戰喇......畢竟現在網店開業太輕易),沒有長做熟客的打算。早幾年疫情我是重度網購者之一,倒是在同一店方買清酒買到他們送了點小禮物給我。
之前去了面試,我也是這樣說的:「做了這行十多年,不敢說人人都認識我,但如果同我合作過既人,真的會說我壞話的人應該不會多,畢竟,我很重視自己的個人品牌。」
做任何行業也是,個人品牌、誠信很重要。而這些也不是一時三刻,或者出席一兩個活動就能建立回來,就算滿手學歷證書,如果個人做事手法不好,一樣會在背後被人說得破破爛爛。
但我也不能否認,在我們這行業,情況是越來越差。年輕人一輩可能是欠缺了前輩有系統的教授,也有些是自視很高不聽教,或者覺得這些不重要,能做到生意分到佣金才重要......
說到尾就是人性本惡,練精學懶或者急功近利的風氣,不斷影響了我們這一些,弄得現在很多售前顧問像極了一個銷售人員。
很記得以前那位副總裁說過:「如果技術顧問見客也是和銷售一樣的立心只想做生意而不顧客戶利益,那和放兩個銷售人員下去有甚麼分別?」
這的確很影響了我這十來年一路走來的做人原則。公司利益和我的利益(佣金)固然很重要,但客戶的利益也很重要。能令到客戶不單有生意第一時間會想到找你,甚至連家中事無大小都能和你分享或者看看你意見,這才是作為個人品牌的最大佣金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