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造金錢》關於人生方向的練習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志業不是命定,是你願不願意承認熱愛的那個自己


這本書的名字叫《創造金錢》,但它其實沒有教你怎麼賺錢。

它談的是一種內在頻率的對齊,一種先成為某種人,錢自然會來的狀態。

這聽起來很靈性、很柔軟,但你如果有點實際感的話,心裡大概也會浮現一句話:

所以到底要怎麼做?

我當時翻到第十三章〈發現你的人生志業〉,忽然明白,這章不是要你馬上找答案,

而是邀請你問出真正的問題:我願不願意承認,我其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我還不敢承認?

1. 志業不是你「被選中」的命運,而是你敢不敢承認自己的熱愛

很多人以為志業是什麼神聖的東西,好像是靈魂下凡前就簽好的劇本,只要我夠誠懇,就會自動出現。

但說實話,大部分人不是沒有志業,而是太忙著否認自己的熱愛了

因為熱愛一旦被承認,你就要負責了。你就不能再說:「我不知道啊」、「我只是還沒找到」、「不是我不努力啦是還沒遇到對的機會」這類的話。

所以比起找志業,這章更想問的是:

「你是不是其實早就知道你想做什麼,只是還在等別人給你允許?」

2. 舊工作只是舊版本的你,不需要用力辯解

書裡有個觀念我很喜歡:

你做過的每一份工作、經驗、角色,其實都在幫你長出志業。

它們可能不是你要的終點,但它們都提供了一些片段:

  • 你喜歡的互動方式
  • 你自然流動的能力
  • 你覺得做完不累反而更有能量的任務……

你不需要否定那些「不對的工作」,也不需要硬要說服別人它們多有「意義」。

你只要問自己:「在這些經驗裡,我還能帶走什麼?」

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啊我當初怎麼會走那條路啊?」

[實戰策略]從舊工作「偷渡」志業的3個方法

① 寄生學習:把現職當免費練功房

  • 行銷職位?用公司預學FB廣告,同時經營個人品牌
  • 行政人員?用午休時間錄冥想音檔,累積身心靈事業素材
  • 關鍵:只「借」公開資源(時間/知識),不碰機密資料

② 20%實驗法則:每週5小時的「叛變計畫」

  • 通勤30分鐘:聽志業相關Podcast
  • 午休1小時:寫100字短文或拍短影片
  • 週末2小時:接一個超小案(如免費幫朋友設計LOGO)
  • 心態:把實驗當「好奇心探索」,允許搞砸

③ 讓舊工作成為金主爸爸

  • 用穩定薪水支付志業學費(業務獎金=線上課程基金)
  • 離職前把同事變未來客戶(例如:幫同事做付費婚禮邀請卡)
  • 把無聊任務變作品集素材(Excel報表→數據視覺化教學案例)

3. 你不需要找一個完美工作,只要開始活出你喜歡的生活感

很多人想找志業,是因為他們想從工作裡找到整個人生的意義。

但你不是「工作人」,你是「生活人」。

你的人生不是被安排成「週一到週五 9-6」來過的。

志業不是你從哪裡找到的答案,而是你願不願意相信:

「我的熱愛,其實值得成為主線。」

你不用等到退休才活自己,你可以先從現在這個禮拜天開始問自己:

「我今天有為了我喜歡的東西,騰出一點點空間嗎?」

【給你的思考練習】

  1. 如果我不用賺錢,也不用證明自己,我最想做的是什麼?
  2. 回顧我做過的每一份工作:哪件事讓我最有能量?
  3. 我的「20%實驗」可以是什麼?(每週5小時具體行動)
  4. 現職中有哪些資源/技能,能「偷渡」到志業?
  5. 如果注定不會失敗,我會從哪一步開始?

最後的真實

你不需要馬上找到你的志業。

你只需要開始承認:你其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只是你還在等一個「不用負責的理由」。

志業不是等到夠資格、夠完美、夠成功才配得起,

而是每天選擇靠近它一點,然後用你的方式,把它活出來。

——現在,你要挪用哪一小塊人生,給你的熱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he Sparkling Spots
11會員
13內容數
你覺得沒什麼的小事, 正是你的 Sparkling Spot。 每一個優勢,都從一個發光的地方開始。
The Sparkling Spots 的其他內容
2025/07/22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許多台灣人對於「好工作」的普遍定義,這句話精準地反映了社會對職業成功的一種傳統期待:追求高收入、低工作量和便捷的通勤時間。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2025/07/22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許多台灣人對於「好工作」的普遍定義,這句話精準地反映了社會對職業成功的一種傳統期待:追求高收入、低工作量和便捷的通勤時間。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2025/07/22
拜託,別再問我「你覺得我適合什麼工作」了。 我很認真回答你:「你誰都可以當,重點是你要怎麼活出你是誰。」 在我做 Gallup 天賦諮詢這幾年來,最常被問的問題永遠是這種: 「那我這樣適合去做設計師嗎?」 「我是不是不適合辦公室?」 「我有責任感是不是應該去當主管?」
2025/07/22
拜託,別再問我「你覺得我適合什麼工作」了。 我很認真回答你:「你誰都可以當,重點是你要怎麼活出你是誰。」 在我做 Gallup 天賦諮詢這幾年來,最常被問的問題永遠是這種: 「那我這樣適合去做設計師嗎?」 「我是不是不適合辦公室?」 「我有責任感是不是應該去當主管?」
2025/07/22
有一段時間,我也以為,錢可以解決一切。 不快樂嗎?那是因為還不夠自由。 焦慮嗎?多存一點錢就好了。 人生迷惘?換個高薪工作,應該就會有方向感。 這些想法不一定錯,但有點窄。 它們像是生活中某種過度被放大的焦距,一旦拉遠了看,就會發現金錢只是「財富」其中一種而已。
Thumbnail
2025/07/22
有一段時間,我也以為,錢可以解決一切。 不快樂嗎?那是因為還不夠自由。 焦慮嗎?多存一點錢就好了。 人生迷惘?換個高薪工作,應該就會有方向感。 這些想法不一定錯,但有點窄。 它們像是生活中某種過度被放大的焦距,一旦拉遠了看,就會發現金錢只是「財富」其中一種而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財富的真正涵義 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
Thumbnail
財富的真正涵義 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
Thumbnail
是一本關於理財的書,但它更多的是在談論人生。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有可能根本沒人知道答案。晃晃悠悠數十載,我們終究只是頂著一副日漸老去的皮囊來世間走一走。對此,作者給出了他的答案:「你的人生,就是體驗的加總。」
Thumbnail
是一本關於理財的書,但它更多的是在談論人生。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有可能根本沒人知道答案。晃晃悠悠數十載,我們終究只是頂著一副日漸老去的皮囊來世間走一走。對此,作者給出了他的答案:「你的人生,就是體驗的加總。」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真的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工作職涯感到迷惘、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的人,真的要來讀這本書,並且透過書裡的練習,幫助自己找到方向及人生的掌控感。(備註:這本書主要針對工作職涯做探索) 為什麼推薦呢?以下慢慢介紹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x改變思維,找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真的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工作職涯感到迷惘、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的人,真的要來讀這本書,並且透過書裡的練習,幫助自己找到方向及人生的掌控感。(備註:這本書主要針對工作職涯做探索) 為什麼推薦呢?以下慢慢介紹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x改變思維,找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舒適的價值觀,並解釋如何利用個人命理來解釋這種價值觀的矛盾。文章中還會介紹一位人物的行為,以解釋命理和個人價值觀之間的糾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舒適的價值觀,並解釋如何利用個人命理來解釋這種價值觀的矛盾。文章中還會介紹一位人物的行為,以解釋命理和個人價值觀之間的糾結。
Thumbnail
比如賺錢有用,所以你覺得「我的夢想是賺錢」這是錯的;這不是你的夢想,這個是你的價值觀。
Thumbnail
比如賺錢有用,所以你覺得「我的夢想是賺錢」這是錯的;這不是你的夢想,這個是你的價值觀。
Thumbnail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你的人生卡住了嗎?對於現在的工作生活是否滿意呢? 如果你心中有一點遲疑,那麼你就需要翻開這本書,好好分析現在的自己 提供三個我最喜歡的練習 還有我閱讀完的三個體悟
Thumbnail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你的人生卡住了嗎?對於現在的工作生活是否滿意呢? 如果你心中有一點遲疑,那麼你就需要翻開這本書,好好分析現在的自己 提供三個我最喜歡的練習 還有我閱讀完的三個體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