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別再問我「你覺得我適合什麼工作」了。
我很認真回答你:「你誰都可以當,重點是你要怎麼活出你是誰。」
在我做 Gallup 天賦諮詢這幾年來,最常被問的問題永遠是這種:
「那我這樣適合去做設計師嗎?」
「我是不是不適合辦公室?」
「我有責任感是不是應該去當主管?」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問題的背後根本不是想知道答案,
而是希望有人告訴你:「你這樣就夠好了,可以放心去做。」
可惜的是,這種「放心」,沒有人可以給你,除了你自己。
《夠好的工作》這本書一開始我看得津津有味,覺得寫得真好,句子有觀點、敘事有深度。
但我今天再打開來讀,忽然發現:啊,它還是一本故事型的書耶。對,我不是不喜歡故事,但我想要的不是「跟我一樣痛過的人」,我想要的是:「那我怎麼樣可以不要一直痛?」
所以這篇文章,我不打算幫它重述任何故事,我想做的,是寫下三句這本書沒明講、但我想幫它說出來的話。
1. 工作不是你的身份證,它只是你用來換空氣的工具
我們都太把工作當回事了。
不是說不該努力工作,而是你有沒有搞清楚你在幫誰努力?
你說你熱愛工作,但你真的熱愛嗎?
還是你只是不敢停下來,因為你怕一停下來,別人就不知道你是誰了?
說穿了,很多人不是在追夢,是在用「夢想」來撐住一種看起來還不錯的自我敘事。
工作不是你的身份證,它只是你換取時間與選擇權的方式。
當你搞清楚這點,你就不會那麼焦慮於「我現在做的工作是不是夠酷、夠自由、夠符合社會標籤」。
2. 忙碌是一種麻痺,不是光榮
我們真的要 dis 一下這句社會通行語:
「最近真的很忙耶哈哈哈」
Excuse me?你是在驕傲什麼?
很忙、很累、一直在飛,然後呢?你有比較快樂嗎?比較自由嗎?還是你只是用忙來避免跟自己好好對話?
你不是不想休息,是你根本不知道一停下來自己會變成什麼。
你怕自己不忙的時候就變得「沒用」,你怕被看見自己空掉的那一塊。
《夠好的工作》說得對,工作崇拜早就成為一種新宗教,只是它的神像叫做「效率」、「成就」、「專業感」,而你每天在這個神像前跪拜還不自知。
3. 你想找的不是工作,是一個可以活下去又不會壓抑自己的方式
我知道你以為你在找「對的工作」,但說真的——
你想找的可能根本不是一份職務,而是:一種不需要犧牲太多就能撐住自己的人生設計。
你不是要從工作裡找全部的愛與價值感,你只是希望每天醒來的時候,不是靠咬牙苦撐活下去。
你不是一定要去創業,也不是一定要跳槽,你只需要問自己:
「這份工作,有沒有留一點空間給我的生活?」
【給你的思考練習 × 覺醒版】
- 你是不是太容易把自己的價值綁在工作表現上?
- 你說你想做熱愛的事,但你真的有能力溫柔地面對失敗嗎?
- 你是不是根本不敢承認:其實你也沒那麼想當工作狂?
- 你說你要穩定,但你到底穩的是生活,還是你腦中的不安全感?
- 如果你可以選擇一份「讓你喘息、但不耀眼」的工作,你會嗎?
我想說的是:你不需要成為工作定義的那個你,你只要成為你想要過的生活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