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共賞,純屬個人立場,編輯自Ocean本人日記。
事件發生點:2025.01.30 日記記錄點:2025.02.03
回頭看初二,2025年的開頭,還是努力想扮演好每個角色,維護和平的你,嚷嚷著不想過年、還是小時候過年比較好的你,備感壓力,卻也還是走過來了。今年的你,有好好、勇敢的表達感受,看似是一小步,卻是超級大的進步。
「你們以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我覺得叔叔不應該跟**這樣說,明明能夠更直接地告訴他不希望他再犯錯,而不是問他想不想再試試看。」自我揭露、坦誠說出口讓人痛苦,卻是一次次珍貴到不行的機會,他們回我「小孩子就是這麼簡單,有時候就是你想太多了。」、「別人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你最好不要插手,孩子會覺得有人在幫他。」
在這次溝通裡,我看見不對等的立場,不同的立場很常見,但不對等的立場卻很難苟同,他們打著理解、懂孩子、手機是邪惡源頭的觀點,為了勸而勸。雖然有種挫敗感,但每一次溝通也在提醒我看見問題的深淺,那天晚上,我透過速寫、自問自答、有所保留的方式記錄我的感受、想法,如果這一切都能用想太多來結束,相信我,我絕對比任何人都樂意接受,問題是那並想太多,曾經作為孩子的我怎能不知什麼樣的教育環境使我痛苦、錯愕?亙古不變的觀念總以為教育、痛苦就是人間常態,將不合理的行為合理化,這無非令我痛心,一直以來用力學習新知、擴展視野,除了為自己,也是為家人,為了填補這些看不見深淺的黑洞,而當我滿載回頭時,所有卻已乏人問津、失去意義。
"沒人希望我快樂,儘管他們嘴上說著希望你快樂,因為他們自己本來就不快樂。"
你可以為了逃避而遠離,也可以為了逃避而奮力證明,逃避不可恥。
-
最後在事發那天的速寫中,Ocean寫下:
"當你看見、學會的更多,更應該明白,當初陷入絕境、身處迷霧、痛苦中的無力、無知,造就多個世代的理所當然。"
大年初二,"他們說是我想太多" "他說不要插手別人父母的教育"。
-完
事情原委,從體罰、不讓孩子表達情緒,到孩子的恨意、家長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種種都無疑是一次次傷害,但這就是Ocean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壓迫式的互動,讓人窒息。
而這一次分享,單純只是個人想好好記錄下來,也希望有機會閱覽到這篇文章的父母們,能及時進一步的分析與反省,避免世代的不幸。
謝謝閱讀。
*標題、縮圖由系統AI輔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