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過去綁架孩子的未來:從自身經驗中學習,而非複製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有些過去的東西,放到現在早就已經不合適。

「不能用過去的知識教現在的孩子面對未來的世界。」在網路上讀到的句子,很受用,想分享給你們。

做父母的常常會希望孩子好,所以常常分不清,是「你想要孩子有」,還是「孩子自己想要有」,其實那些無緣無故的堅持,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於自己的遺憾,對孩子來說,這個世界是充滿未知與期待的,有很多東西也是躍躍欲試的,但如果從一開始夢想就被灰飛煙滅,那對孩子來說,生活、世界就跟普通人看見的一樣狹隘,其實誰都明白,世界遠遠不只如此,是更宏觀且龐大。

很多家長會說,但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你要我就這樣讓孩子活在白日夢裡看不見勞累與痛苦嗎?並不是如此,夢想跟白日夢是兩回事,當你有夢想進而有動力去"知"與"習"更多,然後一步步累積經歷,甚至是達成夢想,與你在白日夢裡幻想一切的成功而沒有任何作為,只希望動動手指就能得到這兩種心態當然截然不同,那最重要的問題是:「家長能提供給孩子什麼?」

答案是,家長現有的東西,在孩子沒有完全負擔生活的能力之前,金錢、交通等物質是作為家長能夠給與的幫助之一,那非物質的有什麼?心理層面上的支持與理解,在邁向不論是未來職業與夢想的路上,從來都是努力且辛苦的,面對孩子產生的無力感與疲憊,家長要做的反應不是「當初就跟你說過這很辛苦了,你看現在後悔了吧?」、「就跟你說你應該要走這個方向,現在該怎麼辦才好?」,而是「沒關係,慢慢來,這些辛苦我都可以理解,我也是這麼過來的,我也會陪你一起度過。」「適當的休息跟調適,如果真的沒辦法應付的來,那也沒關係,人生不是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

在過去的經驗中,我整理與認知到的其中一點就是「我們都太害怕失敗,太害怕走錯路。」這不能怪誰,只是現代社會推崇的是"快、狠、準",不論是在職場還是在教育環境,我們永遠都在為了走上對的路、做好對的事而準備,所以我們很常問的話是:「什麼工作比較好啊?」、「這門課好過嗎?這個老師如何啊?」、「這間餐廳推薦嗎?」,這些問題的背後,都隱藏著其實我們害怕失敗與麻煩的訊息,但是卻沒有人告訴我們,其實失敗並沒有這麼可怕,只是從經驗中學習與進化,走錯了路沒有關係,做錯選擇更沒有關係,因為我們要的就是「錯」,讓自己在錯中學習,讓自己在錯中體會,很多事都是錯來的,沒有試過,怎麼知道不適合?沒有試過,怎麼知道不喜歡?

所以,很多時候,那些我們體會過的現實跟苦痛,其實也是現在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那你說,我們還要阻止孩子辛苦嗎?不了吧,世界上有多少種職業與夢想,不要被眼前的世界蒙蔽與侷限,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孩子誤入歧途與做出違法的事與讓孩子保持尊重、禮貌的開放心態,其他的,都是孩子個人的選擇。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孩子屬於生命,孩子是個人,你也是,你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孩子的附屬品。

(幾年前打的舊文章,稍加修飾後也想分享給你們,感謝閱讀,也歡迎分享個人想法。)

*標題、摘要、縮圖由系統AI輔助完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cean's place
3會員
19內容數
Hi,welcome to my place,ocean's place. 大海,無邊際的,無慾望的,無理由的。 這裡是記錄與解放自己故事的地方, 如果你也想留下靜靜地聽故事,歡迎。 同時,也歡迎你與我分享你獨一無二的人生。
Ocean's place的其他內容
2025/07/14
是活著比較好,還是死了?
2025/07/14
是活著比較好,還是死了?
2025/07/08
更新近況,雜記分享
2025/07/08
更新近況,雜記分享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