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怕龍在我心裡—和孩子一起練習長大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有時候我會忘了,我寫給孩子的故事,其實也是寫給自己的提醒。
怕怕龍教我們的,不只是面對害怕,更是在失控過後,我們能否回頭,讓愛繼續存在。


昨晚坐在書桌前,我重新翻看了我創作的《怕怕龍》故事。那隻總是膽小、怕東怕西的小恐龍,是我為了陪伴孩子成長而寫下的角色。上學、交朋友、面對失敗……這些怕怕龍害怕的事,也正是我眼前這個孩子,在生活中一點一點碰到的挑戰。

我常常提醒自己,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夕之間的蛻變,而是藏在每天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動作、小進步裡。當我用寫怕怕龍的眼光去看他,很多原本讓我煩躁的事,也開始有了不同的解釋。

關於螢幕與一頓沒吃完的飯

最近的親子戰場,常常發生在電視機前。

他迷上 YouTube,吃飯時也想邊看邊吃,搞到飯菜都涼了。他嘴裡說著「我會吃啦」,但眼睛卻盯著螢幕,一口也沒再動。

故事裡的怕怕龍也遇過同樣的情況,他一邊看動畫一邊吃飯,結果飯越來越冷,肚子卻還是餓的。

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而是學著一次做兩件事;我也知道,與其責罵,不如幫他把「吃飯模式」一點一點找回來。

他在模仿,我在學著看懂

有時候,我也會發現他開始模仿影片裡的一些橋段。像是最近,他竟然舔了整盤菜,還邊笑邊看我反應。

我知道,那不是他真的不懂禮貌,而是他可能在試圖「演出」某個他看到的畫面,想引起我的注意、測試界線。我想,他也在觀察我,學著面對情緒,就像我也正在學著理解他。

當情緒先說了話

但身為一個父親,我並不總是能那麼冷靜。我也會有爆炸的時候。有時是咆哮、有時是摔東西,有時甚至會脫口而出:「你是不是想去別的地方住?」
那不是我真心的意思,只是情緒在說話。

那些話,在說出口的瞬間我就知道不對了。因為那不是在教他,而是在發洩我自己無助與挫敗的情緒。最終受傷的,是孩子的心。

修復,是我們一起學會的事

後來我會蹲下來,拍拍他的肩,對他說:「對不起,爸爸剛才講話太兇了,我有點生氣,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但那不是你的錯,我也不應該那樣對你。」

我也開始提醒自己:怕怕龍不是一天就變勇敢的,我們這些大人,也不是天生就會教養孩子的專家。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也和怕怕龍一樣,一邊害怕著,一邊努力變好。

最後我想說—

如果孩子能從我們的錯誤中學到「原來大人也會道歉」、「原來生氣不是不愛我」,那或許,我們就正在一起長大。

孩子需要學會怎麼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

而我們,也需要學會怎麼面對這句話,不是逃避,而是回頭說:「好,我會再試著溫柔一點。」

因為我們也在學,怎麼在愛裡長出新的樣子。



此為原創作品,請勿任意轉載或抄錄。
如需轉分享,歡迎貼上原文連結,謝謝你溫柔地支持創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晚安爸爸的沙龍
6會員
53內容數
「晚安爸爸」的沙龍,記錄了我和孩子那些說不出口的話。 這裡不是日記,也不是信——是關於我們的日常對話、夜晚情緒,與所有靜下來的片刻。 我將這些溫柔的時光,慢慢寫下來,希望在夜裡陪伴你,也陪伴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寫東西的時候,我經常先觸碰一些游離的情緒,順利的話,順著某條情緒往裡面走,可以遇見別有生機的洞穴。 童年經驗必然影響了成年以後的行為模式,儘管有一些心理勵志的說法,說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完全擺脫過去的習性和限制,開創全新的局面。 理論上可以,但童年經驗是初次認識世界最初的基石,之後的世
Thumbnail
□寫東西的時候,我經常先觸碰一些游離的情緒,順利的話,順著某條情緒往裡面走,可以遇見別有生機的洞穴。 童年經驗必然影響了成年以後的行為模式,儘管有一些心理勵志的說法,說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完全擺脫過去的習性和限制,開創全新的局面。 理論上可以,但童年經驗是初次認識世界最初的基石,之後的世
Thumbnail
介紹繪本名稱:《大鯨魚瑪莉蓮》,培養孩子自信心
Thumbnail
介紹繪本名稱:《大鯨魚瑪莉蓮》,培養孩子自信心
Thumbnail
「當時,如果能好好說聲對不起……」,我們的生命裡,是否也曾有這種遺憾? 暑假期間,與孩子們的相處時間增加,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有衝突,也會遇到要說「對不起」的時刻。 《對不起,其實我很在乎你》是繪本、是童書,也是圖畫書、漫畫書,適合六歲以上的孩子。但其實,大人也很適合閱讀。它是一本可愛的小
Thumbnail
「當時,如果能好好說聲對不起……」,我們的生命裡,是否也曾有這種遺憾? 暑假期間,與孩子們的相處時間增加,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有衝突,也會遇到要說「對不起」的時刻。 《對不起,其實我很在乎你》是繪本、是童書,也是圖畫書、漫畫書,適合六歲以上的孩子。但其實,大人也很適合閱讀。它是一本可愛的小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愛戀的書》和《害怕的書》兩本圖書的內容,分別講述了喜歡和害怕的情緒經歷,書中的角色對話可提供孩子情緒撫慰的方法,幫助他們敞開心胸並給予滿滿的安全感。值得一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愛戀的書》和《害怕的書》兩本圖書的內容,分別講述了喜歡和害怕的情緒經歷,書中的角色對話可提供孩子情緒撫慰的方法,幫助他們敞開心胸並給予滿滿的安全感。值得一讀。
Thumbnail
人是模仿的動物,需要謹慎學習,才不會學壞。
Thumbnail
人是模仿的動物,需要謹慎學習,才不會學壞。
Thumbnail
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政大實小的狼師案,實小的家長,哪個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教養,哪個不是高學歷精英份子,為何,那些受傷的女孩得等到自己長大了、成年了,才能把小時候受到的侵害說出來...我不想在受害者身上灑鹽,我只是想著,會不會是曾經哪些事發生時,錯過了知道的機會,不斷的思考、看各家討論分享
Thumbnail
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政大實小的狼師案,實小的家長,哪個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教養,哪個不是高學歷精英份子,為何,那些受傷的女孩得等到自己長大了、成年了,才能把小時候受到的侵害說出來...我不想在受害者身上灑鹽,我只是想著,會不會是曾經哪些事發生時,錯過了知道的機會,不斷的思考、看各家討論分享
Thumbnail
《我不想睡覺》是一本生動有趣的童書,透過青蛙角色的故事引發孩子們對身分認同的思考。故事中探討了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對自我與他人的比較,以及對於環境與身分的認同。適合親子共讀,引發日常對話。
Thumbnail
《我不想睡覺》是一本生動有趣的童書,透過青蛙角色的故事引發孩子們對身分認同的思考。故事中探討了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對自我與他人的比較,以及對於環境與身分的認同。適合親子共讀,引發日常對話。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