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的心意六合小教室-大龍形的太極球功夫
作者:老衲
說大龍形之前,先講一個老衲收徒的小故事。
約莫是去年年底的時候,有一名高雄的小朋友私訊老衲,問老衲是否可以教他心意六合拳?老衲一問之下,原來是八極螳螂李立德老師與和式太極王堡神鎗雙修的黃正揚老師的高徒。俺一聽這話馬上打起了太極,說小朋友,你的兩位老師都是名門大家,功夫在圈內都是有口皆碑的,你隨他們好好修煉即可,不必再學什麼勞什子心意六合了;再說高雄距離台北如此遙遠,你即使來練,也堅持不下來的。
沒想到過了一兩個月,這高雄來的小朋友又找到老衲的徒弟高永齡,誠心問高說是否可以隨他修煉心意六合拳?高答道說:「你要練心意六合,台灣最好的師資便是老衲。何必捨近求遠,直接跟老衲練即可。」
小朋友苦笑說,我已經被衲師傅拒絕過了,所以才想找師兄您練。高說不怕不怕,老衲師傅在網路上那副機車樣子是裝出來的,我幫你去講,他肯定收你。
結果高永齡果然跑來問老衲,說您怎麼不收那高雄小子呢?俺嘆了口氣,說:「高你就是喜歡幫俺招事。人家跟李老師與黃老師練得好好的,那兩位老師的功夫也不在老衲之下,俺何必淌這渾水?」高說:「衲師傅您這話就說得不對了,現代社會講究自由市場選擇;螳螂太極大槍與心意六合各不相關,好比一個人同時學二胡學鋼琴學吉他而已。您出山教拳,就是給後學者多一項選擇;最多他來練一練不喜歡,學費一季一繳當作體驗,童叟無欺貨銀兩訖,那也沒什麼。」高永齡說話,意猶未盡,又再說道:「您不是老說討厭那些傳武圈上一輩的門戶之見嗎?我們新一代的傳武圈,不應該再用那一套老舊思維想法,我們以誠待人,教該教的東西就好;其他的讓從學者自由選擇,這樣不是很好嗎?」
老衲揮揮手說:「說不過你。叫那高雄小子繳錢,過來俺這看看吧。」
結果高雄小子不但來了,日前還與高永齡聯手說服老衲,說俺的班上既然現在已有兩個高雄上來的學生,台中週週上來的也有四個,一共算一算都六個人了;何不如在台中開新班,一方面是節省大夥的高鐵費用,另一方面也是給中南部的朋友多一個練習心意六合的選擇,一石二鳥,一魚兩吃,何樂而不為?
老衲嘆了口氣,說高你是得寸進尺啊,中南部找了那麼多學生攪得俺不得不下去。這樣吧,台中班學生如果超過十名,俺就下去開班授課,遂你的願。高一聽大笑,說那有什麼問題;不旋踵,還真給高招了幾個小朋友一起來眾樂樂習練心意六合拳,台中班順利開成。
扯遠了,說回高雄小子。
因為高雄小子的名字中有一個川字,老衲倚老賣老又仗著老言無忌,常常戲稱他是川川。川川這人有一個特點,跟老衲一樣是真正的拳痴,絲毫不自滿已經練出來的東西,學習態度很好;雖然他原來的八極螳螂與王堡神鎗都已練得頗有功底,可是他在學習心意六合的時候並不會帶著原來的武功門派成見來看心意的東西,老衲是從這條路走過來的,知道一個人要倒空原來的水,真是有多難。
川川有次還跟老衲說,他聽到有些朋友在背後非議老衲,說老衲沒啥功夫只會寫文章胡吹大氣;川川說他自己好歹也是實打實練出來的,與衲師傅過過幾次手,衲師傅身手之奇絕遠超他原來所想像。他上台北台中學拳之後再回去聽到朋友如此說老衲,心中實在氣不過,想去找這些人分辨分辨。老衲一聽大吃一驚,連忙說:「川川你專心練功,不要去幫俺分辨解釋什麼。老衲這人做人有原則,俺的功夫好壞名聲高下都由俺一人承擔,不需要徒弟學生去幫老衲說些什麼。」頓了頓又說:「老衲生平最瞧不起的是那些教不出徒弟的傳奇大師,都吹都說自己功夫好,可是看看那些傳人們沒一個能打。俺既然出山教拳,那麼就是把自個當教練而不是當選手——而一個教練的好壞取決於學員的程度。你練練好就是給老衲掙面子了;其他的,盡在不言中吧。」
俺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對於徒弟的盛情還是感動在心,好在臉皮早已被社會磨練得麻木不仁,否則老淚滾滾而下,給人發覺江湖人稱老衲大師不過是一個多愁善感又愛哭的小老頭兒,那還成什麼話呢!
又扯遠了,說回大龍形。
很多人都知道心意六合有許多的原理與太極拳極為類似的,比如說「行氣如九曲珠」,比如說「陰陽虛實舍己從人」等等;不過老衲今天先不談那些空泛的拳論,就講一個實際與太極理論很相似的動作,大龍形。
這個大龍形呢,動作很是奇特。首先先想像雙手手中抓著一顆球的樣子,這顆球的大小,約莫是你雙手抓著那顆球但五指不能互相碰觸的大小,然後將手中這顆球給轉動起來;這顆手中的球轉動的軌跡是一個圈,按照道家的理論就是由任脈起而過百會穴而從督脈降下,而翻譯成白話文呢,其實就是在身體的中線上由下往上,由前往後地畫一個圈,如此來回反覆,名曰大龍形。
這個大龍形主要在練什麼?以內功的角度,即是在練手中的太極球與丹田內的丹田球的相互呼應;而以外功的角度講,則是在練拳譜中龍身擰裹,兩肋與腰間的筋膜束繞。有些氣感強的人,甚至可以真的感覺到雙手之間有一股球形的無形氣勁正在隨著動作而凝聚;當然此說提過便算,老衲向來不喜歡講氣感,因為俺以為氣之一說容易誤導初學者,好好踏實練習動作才是正經。
藉由這個大龍形的動作,可以用一個身外的倒反正中的圈子,來加強丹田球與手中太極球的互相感應,這個結構其實像極了太極拳的練法;所謂的太極拳不也正是這樣嗎?以外部繞圈的動作,反覆加強丹田中太極球的功勁與氣勁,借假修真,由陰入陽,很多人串接太極至道功乃至於許多特異功能的鍛鍊,老衲雖然以為這樣的發展未必有正向影響,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實在是有其內在的道理與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