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心態》
作者:亞當.格蘭特
譯者: 姬健梅
出版社:平安文化
多數時候,我們會簡化一個人的特質。
因為他創業成功,所以他自小就是一個極富創意、特立獨行的孩子;
因為他勇於嘗試,所以他天生就擁有義無反顧、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同時,我們會歸結上述特質,認為一個成功的創業家或新制度的開創者,
就應該才華出眾、朝氣蓬勃、無所畏懼,
進而認為:不具備這些特質的自己無法擁有一番作為。
如此循環往復,設計一座囹圄,阻礙自己的發展。
這正是《開創心態》想要打碎的框架。
▍倒果為因 ▍你不需要先具備某些特質才能走向成功
這部著作以非常多事例佐證,那些我們以為的「成功者特質」,實際上都是事後總結出來的。此外,他們也並非全都如同我們表面上了解的,長期為「夢想」義無反顧,輟學、辭職也在所不惜。多數時候,他們也是經歷萌芽期、掙扎期、執行期,最終才迎來成功。
例如Warby Parker眼鏡品牌的四位創辦人,就學時期就對大牌壟斷而導致價格昂貴的眼鏡市場感到不滿。他們起初也不知道要怎麼打破這樣的制度,甚至在「網上賣眼鏡」的方式初具雛形,他們還是覺得這似乎不切實際。因此他們小心翼翼地前行,在讀書、實習之際進行創業嘗試,但這樣的經歷卻也使他們的教授亞當.格蘭特——也就是本書作者——婉拒了他們的投資邀約。
在我心裡,他們注定失敗,因為他們小心行事,而非孤注一擲。但事實上,這就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他們的小心行事並未導致失敗,反而讓他們更有底氣進行創業。在別的領域擁有穩定生活,能使你具備更充裕的時間與資源,做出深思熟慮而非背水一戰的嘗試。
▍生而有之 ▍現行社會該如何培養更多具備原創性思維的創意家
把預設的體制視為正當具有撫慰人心的功能。這在情感上是一劑止痛藥:如果世界理應如此,我們也就無須感到不滿。但是默默接受也使我們喪失了反抗不公的道德義憤,剝奪了我們去思索這個世界可以有別種運作方式的創造力。
在既有的體制中,跳出框架是一件難事。你可能會受到很多挫折,但這些挫折並不全是帶有惡意的「看衰」,而是現行制度形塑出的框架,即多數人對這件事情的「個人看法」。例如在1851年高聲疾呼「女性投票權」,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女性怎麼可以擁有這個權利?」甚至連女性也可能認為自己不該擁有這項權利。直至經過長時間、多數人鍥而不捨的努力,才造就了現在的社會。(雖然仍有需要進步的空間。)
在既有制度前行是一件極具挑戰性,也非常需要勇氣的事情。亞當.格蘭並非只是高喊口號、要求人們獨力振作,而是貫徹他心繫社會現況的風格,在之後的章節提及家庭與社會可以如何「保持」孩子的原創性,以及提醒我們避免在工作環境亦步亦趨、盲目跟隨他人腳步。如何在現代社會中踏出堅定的步伐,並擁有蹣跚前行的勇氣,是本書想要教會我們的事情。
原創性並非固定不變的特質,而是一種自由選擇。林肯並非天生具有原創性格,挑戰爭議並非他基因裡的設定,而是一種自覺意志的行動。如同偉大思想家杜博斯(W.E.B. Dubois)所寫:「他就和你我一樣,但他卻成了亞伯拉罕‧林肯。」
不必輟學,也能創業;
無須孤注一擲,也能成功。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開創心態》!
●《開創心態》 博客來連結
●平安文化 博客來頁面
●皇冠文化集團 Facebook
延伸閱讀
🚩試讀心得 𝟭𝟬/《隱性潛能》發揮過程並非轉瞬即逝的綻放,而是細水長流的領悟🚩試讀心得 𝟭𝟳/《手心裡的季節》一場陶冶人生的治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