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術] 停止內耗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最近在 YouTube 上看到一集周慕姿心理師與唐綺陽老師的訪談,主要是談論關於「減少內耗」和「內耗與自卑的關係」。看完這集後我頗有感觸,因此想來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和想法。

周慕姿心理師提到,從阿德勒學派的觀點來看,「內耗」的根源來自內心深處「我不夠好」的信念,也就是所謂的「自卑」。而人們會採取不同的「生存策略」來因應這種自卑感。

她舉了幾種類型的生存策略,包括:

  1. 討好型:透過迎合別人,讓別人覺得自己夠好;
  2. 對抗型:用競爭或反擊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3. 疏遠型:遠離那些讓自己感覺不夠好的人,心裡想著「他們不懂我」;
  4. 高功能型:用達成目標的成就感,證明自己足夠優秀。

這些不同類型的人,背後其實有個共通點---他們都在努力向他人證明自己,因此過度關注他人的眼光,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

另外,單純回應外界並不一定會造成內耗;但當你的回應沒有被接受,而你又開始懷疑自己:「我這麼做真的對嗎?」這種來回拉扯的心理歷程,就是典型的內耗狀態。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讀的一本書《深刻認識一個人》。書中提到有兩種類型的人:「照亮者」和「削弱者」。當你和「照亮者」聊天,會讓你覺得自己很聰明;而和「削弱者」者聊天,則會讓你覺得對方很聰明、自己很無能。

在金融業工作久了,我發現周圍的大多數人傾向成為「削弱者」,尤其是資深同事和主管。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經驗豐富、具備專業,習慣以權威來影響或控制他人;另一方面,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若不展現自己的聰明與幹練,似乎就容易被視為弱者。

聽到這集訪談,我更加意識到:身處在這樣一個充滿「削弱者」的環境,本身就是我經常感受到內耗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與資深同事和主管溝通時,當我的意見被否定,內心就會不自覺地浮現出「是不是我不夠好」的念頭。

舉個例子,有些聰明且極具自信的同事,習慣性挑戰別人的邏輯,說話方式總讓人感覺「你的邏輯不如我」。當這樣的人指出我的意見「不符合邏輯」時,有時我確實會懷疑自己:「我是不是不夠聰明?」

但仔細想想,其實在同一個職位上的同事,都是通過相同的面試進來公司的,智商差異應該不會太大(但如果是透過不同管道進來公司的,或許有例外)。如果有人說出不夠符合邏輯的話,或許只是因為他的知識和專業尚不充足,而知識和專業是可以透過時間與經驗去累積的,並不代表他智商比較低。

我自己採取的生存策略比較像是前面提到的「疏遠型」策略---我會選擇與這些讓我不舒服的人保持距離。但與人疏遠後,我又會擔心:「這樣會不會讓人覺得我不好相處、在職場上留下不好的名聲?」這樣反覆在意別人怎麼想的念頭,正是造成我內耗的關鍵。

至於如何克服內耗,訪談中提到,不內耗的人,往往是比較「自我中心」的人。

這讓我想到一位前同事,最近聽她說,她被老闆針對,而那位老闆正是當初針對我、讓我選擇離開那間公司的原因。我同事面對這件事的態度,我認為很值得學習---

她說:「我覺得我很聰明,我到哪裡都可以表現得很好,不需要繼續在這裡浪費時間精力。」

我認為,若能像她一樣擁有這種「無條件肯定自己」的自信,就能大幅減少許多職場上的內耗。我也從她身上看到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周老師所說的「劃界線」---別人要怎麼想,是他們的事,不會影響我怎麼看待自己。

不過,周老師也提到,自我中心的人比較容易想要去掌控他人,反而變成讓別人內耗的人。因此,最好是成為一個「自信、並且專注於自己事情的人」。

減少內耗的這條路,我自己也仍在練習中。總結來說,減少內耗的關鍵是:建立自信心。我從我那位前同事身上學到一個建立自信心的方式---去豐富工作以外的生活,從工作以外的其他領域獲得成就感,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

最後,若是想要深入了解如何減少內耗,我蠻推薦周慕姿老師新推出的「停止內耗」課程,我相信上完這門課應該會有不少的收穫。

祝福大家都能成為在職場中不再內耗,更自在的人。

追蹤我的IG:Instagra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北金融業歷險記的沙龍
0會員
10內容數
💰金融打工人的職場觀察👜 出社會後在台北換了六份工作,待過五間銀行,我想聊聊我在台灣金融業遇到的奇人異事☕
2025/07/17
最近媒體上常看到關於 Z 世代如何「顛覆職場文化」的討論,這些話題大多來自主管或舊世代的視角,指出 Z 世代在職場上的一些「特別現象」,像是: 1)追求自主性;自己的意見必需被聽到 2)絕不加班 3)安靜離職;不主動、不表態 我認為,這些變化其實不只是 Z 世代才有的,真正的問題是職場本來就
Thumbnail
2025/07/17
最近媒體上常看到關於 Z 世代如何「顛覆職場文化」的討論,這些話題大多來自主管或舊世代的視角,指出 Z 世代在職場上的一些「特別現象」,像是: 1)追求自主性;自己的意見必需被聽到 2)絕不加班 3)安靜離職;不主動、不表態 我認為,這些變化其實不只是 Z 世代才有的,真正的問題是職場本來就
Thumbnail
2025/07/13
最近聽了一集 podcast,提到一個台灣職場特有的文化:「學長學姊制」。 意思是---在公司裡,資深員工自動被視為「需要被尊敬」的對象。而這種尊敬,不是基於專業,而只是單純因為「他們比你早進來」。
Thumbnail
2025/07/13
最近聽了一集 podcast,提到一個台灣職場特有的文化:「學長學姊制」。 意思是---在公司裡,資深員工自動被視為「需要被尊敬」的對象。而這種尊敬,不是基於專業,而只是單純因為「他們比你早進來」。
Thumbnail
2025/07/12
我有個朋友曾經跟我說,她很羨慕我在離職和換工作時總是很果斷。相反的,她雖然常常說想離職,卻始終沒有真的行動。就連拿到 offer,也還是會猶豫很久,甚至跑去廟裡求籤,決定是否換工作。因此她詢問我是怎麼做出離職的決定的。我想,或許我過去的經驗可以拿出來分享一下,說不定能幫助一些像她一樣猶豫不決的人。
Thumbnail
2025/07/12
我有個朋友曾經跟我說,她很羨慕我在離職和換工作時總是很果斷。相反的,她雖然常常說想離職,卻始終沒有真的行動。就連拿到 offer,也還是會猶豫很久,甚至跑去廟裡求籤,決定是否換工作。因此她詢問我是怎麼做出離職的決定的。我想,或許我過去的經驗可以拿出來分享一下,說不定能幫助一些像她一樣猶豫不決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Thumbnail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Thumbnail
運用九大技巧駕馭焦慮,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Thumbnail
運用九大技巧駕馭焦慮,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人性 #惰性 #回想#簡化#地利之便 #明確 #SOP #不確定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人性 #惰性 #回想#簡化#地利之便 #明確 #SOP #不確定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內耗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不需要因此而感到愧疚焦慮,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脫離這些讓人耗損的心理狀態,並提升生活品質。 上篇文章我提到自己發現內耗的過程,這篇文章就來分享如何避免自我內耗並提升生活品質: 1. 識別內耗的來源: 首先,識別內耗的來源,識別這些來源可以幫助你
Thumbnail
內耗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不需要因此而感到愧疚焦慮,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脫離這些讓人耗損的心理狀態,並提升生活品質。 上篇文章我提到自己發現內耗的過程,這篇文章就來分享如何避免自我內耗並提升生活品質: 1. 識別內耗的來源: 首先,識別內耗的來源,識別這些來源可以幫助你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