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蘆葉滿汀洲》南宋 劉過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於龍洲道人,為賦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
- 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
-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否一作不,似si6一作是si6)
歷代版本,有兩字相異:
「似,是」,兩字同音!但,「是」字肯定義,反差比較大,情緒波動較為飽滿,個人認為此字較佳!而「否,不」兩字同義,「不」字中古有平聲音 hiu! 應改為「不」字!至少發「不」字的平聲音-hiu。
但,另外也有人這麼解:
- 「似」喻「表面相似而神髓已非」——可載酒買花,然心境滄桑再非少年,以虛字斡旋見曲折。
- 「是」過於直斷,失卻今昔對照的恍惚感。
- 版本:南宋黃昇《花菴詞選》、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均作「似」,更合詞人婉諷筆意。
- 【不】:平聲 (fú):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又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 【否】:【說文】不也。【集韻】通作不。否 尤韻,平聲:未定之辭也
但是,查《全宋詞》底本及龍榆生《唐宋詞格律》皆取「否」,當從。
總結:按最早的辭書與文獻紀錄,「不」,有平聲音!發hiu!義為「未定之辭」,即是疑問末字!且有書證:早在魏晉南北朝即存在!只是,之後的語音演化,只遺存仄聲音!故,詩詞格律參考的《詞林正韻》直接解讀為,詞牌用字可『平仄通押』!也算是自我解套了!
此詞作於寧宗開禧二年(1206)八月五日,劉過重遊武昌安遠樓(即南樓)。時值南宋偏安、國勢衰微,詞人二十年後故地重遊,眼見江山依舊而故友飄零,觸發身世之悲與家國之慨。小序中提及「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實借酒宴歡場反襯深層哀涼,與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異曲同工。
此詞以清空之筆寫濃愁,「蘆葉」「寒沙」凝冷色,「桂花載酒」綴暖調,終以「不似少年」冰炭交煎。劉過身為辛派詞人,此作卻收豪宕入悲涼,將個人身世(四次科舉不第)、友朋零落(同遊者多逝)、家國危局(開禧北伐前夕)三層悲慨,壓入「渾是新愁」四字中,字字血淚卻舉重若輕。
王國維《人間詞話》評:「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此詞「蘆葉滿汀洲」至「終不似少年游」,句句皆境界,堪與姜夔《揚州慢》並列南宋登臨雙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