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學:用《靈感鍛鍊》3 個觀察,搭配「站在 Paper 作者角度」的閱讀法,破解論文裡的隱藏研究密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很多碩博士生讀 Paper 時,會不斷劃線、做摘要,卻覺得「好像還是抓不到作者的核心思路」。

佐渡島庸平在《靈感鍛鍊》中的 3 個觀察,結合「站在作者角度思考」的策略,能讓你快速讀出論文裡那些藏起來的研究關鍵。

▋觀察 1:用「假設→驗證→修正」的閱讀法,才能看見作者的真正思路

「好的觀察」是針對某項事物提出假設,並予以客觀地審視,若發現假設與該事物的狀態發生分歧,則修改、更新假設。

讀 Paper 時,別只被動接受作者寫的內容,而是自己先提出假設:

1. 看到摘要時,先猜作者會用什麼方法驗證?

2. 讀到方法論時,先假設結果會如何呈現?

3. 最後比對結果和你的假設,觀察作者選擇如何解釋。

這樣能讓你進入作者的「決策路徑」,讀出論文背後的推理,而不只是表面的結論。

▋觀察 2:哪怕是「粗略假設」,也能讓你產生探索的動力

「即使只是提出粗略的假設也好,總之先建立假設,就容易引發驗證的欲望。」

很多研究生怕「想錯」,所以不敢在讀 Paper 前先猜作者在做什麼。

但佐渡島提醒:就算是粗略的假設,也能刺激你去找證據、去驗證。

實用做法:

• 在開始讀 Paper 前,用一句話寫下:「我猜這篇想解決的問題是 ___。」

• 讀到中途時,再寫下:「作者可能會用 ___ 方法來驗證。」

這個小動作會讓你的大腦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探索」。

▋觀察 3:研究沒有「絕對的中心」,看懂作者與學界的「關係」才是關鍵

「沒有所謂的『個性』,重點是與他人的『關係』。唯有關係才是人的本質、人沒有一個絕對的中心。」

一篇 Paper 的價值,不只在於作者的觀點,而在於它如何與其他研究對話。

讀 Paper 時,可以問自己:

• 這篇論文想挑戰的是哪一派學說?

• 它是站在哪些經典研究的肩膀上?

• 它如何補足學界目前的缺口?

當你讀出「作者與學界的關係網絡」,你看到的不只是文章,而是研究領域的動態。

把《靈感鍛鍊》的三個觀察應用到讀 Paper:

假設→驗證→修正、先猜再讀、看見研究關係,

你會發現每篇 Paper 不再只是知識的堆疊,而是一個個研究者思考的軌跡。

這時,你讀到的不只是內容,而是學術對話的「底層密碼」。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7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很多碩博士生每天花很多時間讀文獻,卻總覺得自己還停留在「吸收知識」的階段。 朱騏 在《復盤寫作術》中的 3 個觀點,搭配「每天 30 分鐘讀 Paper」的習慣,可以讓你更快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生產知識的研究者。 ▋智慧 1:把每日讀 Paper 的自省,變成你獨特的研究素材 “自己記錄的
Thumbnail
2025/08/03
很多碩博士生每天花很多時間讀文獻,卻總覺得自己還停留在「吸收知識」的階段。 朱騏 在《復盤寫作術》中的 3 個觀點,搭配「每天 30 分鐘讀 Paper」的習慣,可以讓你更快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生產知識的研究者。 ▋智慧 1:把每日讀 Paper 的自省,變成你獨特的研究素材 “自己記錄的
Thumbnail
2025/08/03
AI 工具能幫忙生成內容,但真正能讓論文寫作進步的,不是「讓 AI 幫你寫」,而是學會如何「正確使用 AI」。 Michael Gervais 與 Kevin Lake 在《自我升級第一原理》中的 3 個提醒,剛好能對應這個問題。 ▋提醒 1:別把 AI 當成「外部控制」,回到自己能掌握的東西
Thumbnail
2025/08/03
AI 工具能幫忙生成內容,但真正能讓論文寫作進步的,不是「讓 AI 幫你寫」,而是學會如何「正確使用 AI」。 Michael Gervais 與 Kevin Lake 在《自我升級第一原理》中的 3 個提醒,剛好能對應這個問題。 ▋提醒 1:別把 AI 當成「外部控制」,回到自己能掌握的東西
Thumbnail
2025/08/03
研究所的壓力不只是論文,更多時候來自「人」。 實驗室人際、同儕比較、學界名聲……這些都可能讓你偏離自己的研究初衷。 Sahil Bloom 在《人生的五種財富》中提出的 3 個概念,可以幫助你做一場「人際排毒」,讓能量回到自己身上。 ▋字彙 1:練習「拒絕的藝術」,守住你的研究時間 “If
Thumbnail
2025/08/03
研究所的壓力不只是論文,更多時候來自「人」。 實驗室人際、同儕比較、學界名聲……這些都可能讓你偏離自己的研究初衷。 Sahil Bloom 在《人生的五種財富》中提出的 3 個概念,可以幫助你做一場「人際排毒」,讓能量回到自己身上。 ▋字彙 1:練習「拒絕的藝術」,守住你的研究時間 “If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Thumbnail
三本近期讀完的推理小說,因為不想要暴雷,能紀錄的心得就比較簡短,索性集結成一篇,按照個人喜愛程度由高到低依序分享。
Thumbnail
三本近期讀完的推理小說,因為不想要暴雷,能紀錄的心得就比較簡短,索性集結成一篇,按照個人喜愛程度由高到低依序分享。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