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機動性變成日常,應該檢討的是什麼?
1. **資源規劃**
2. **流程設計**
3. **溝通與協調**
4. **風險管理**
5. **目標管理**
6. **文化及心態**
風險管理好像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又在每一次的事件裡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正確來說就是「居安思危」這四個字,在相扣的每個環節裡是不是有好幾種選擇,又在沒有防呆裝置下,就顯得我們的每一個選擇條件是不是要設置規範?
就像新員工一開始進入公司第一件事情會先請他們了解公司規章一樣,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這也是前面的風險管理,到進入工作流程後,會有職掌說明書來說明工作流程及工作內容,這是風險管理中主要的一環,因為在每一個工作流程如未設置正確的流程會導致風險性增高,或是在事件中沒有做出正確反應,很多事件發生後,可能只會對於某個部門有明顯影響,其他部門也未做出正確反應時,會讓風險性增高。
例如:業務部門接到客訴內容,明顯影響是業務部門,但是生產部門沒有做出任何反應時,其客訴事件會連續不斷發生,導致銷售困難,業績下降,生產部門也沒有生產,整個公司營運困難。
看起來很簡單,只要業務部門解決了客訴問題就沒問題了嗎?
可能看起來很小的事性都有可能讓提高整個風險性,所以才需要風險管控,又好像很難理解,如何去管控風險?其中提案改善也是重要的一環,因為風險在於單點解決通常都是治標不治本,那要如何從根本解決?
以下五點可以參考:
1. **識別風險**:找出可能的風險點
2. **評估影響**:分析風險發生的機率和影響程度
3. **制定對策**:預防措施 + 應變計畫
4. **監控執行**:定期檢視和調整
5. **持續改善**:從事件中學習,優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