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動性變成日常,應該檢討的是什麼?我大致上分成這六大類
1. 資源規劃
2. 流程設計3. 溝通與協調
4. 風險管理
5. 目標管理
6. 文化及心態
溝通與協調
在溝通與協調的過程中,不必為了小事就召開各部門的會議。更好的方式是利用固定的例會進行討論與溝通。有效的溝通不應流於形式,而應具備效率與目的。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必須避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因為這樣的爭論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沒有實質建議或反饋的溝通都是無效的。
溝通的要點
在溝通過程中,應確保以下幾點:
1. **議程及目標的設定**:討論應具建設性,並提供可行的方案。
2. **資訊的公開化**:雙方應公開所了解到的資訊,以避免誤解。特別是在跨部門討論時,更應提前透明化資訊。
3. **輕重緩急的考量**:應根據事件的性質來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溝通協調。對於頻繁出現的事件,可以將處理方式設計到流程中,遵循流程即可。對於偶發性事件或處理不當的情況,則需要進行溝通協調,以避免資源浪費。
溝通層級的設定
在跨部門溝通時,應設定溝通層級,以確保協調的平等地位。此外,還需建立明確的回饋機制,避免會議結束後執行完成度不高的情況。
有效溝通的三要素
有效的溝通需要以下三點:
1. **建立適當的結構**
2. **明確的目的**
3. **可執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