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體經驗,當衝擊太早、太大或太快,我們來不及反應時,
身體會幫我們記憶儲存起來,
所以有時當我們認知還沒發現時,身體有會先反應,
例如還沒認知到緊張危險,但你的肩膀已經僵硬。
上次做過一次線上的SE,非常有感覺與觸動,
這一次是實體的SE,從上一次的線上經驗到這一次實體經驗的過程中,
我持續觀察我的日常並且回到心中感受我自己的感覺。
SE可以經由自己想探討的問題或是從當下感受的經驗開始進行都可以,
我從前幾週的觀察,
我持續有種感受是一種怕被發現不一樣、被質疑、被討厭的感受,
從聊天的過程中,我說從國中開始到高中這種感覺最明顯,
國小的時候這種感覺反而比較少,
因為小孩子在找同伴玩時,是一種比較直接的心領神會態度,
而且我當下才發現原來因為念體育班的關係
,我從三年級到六年級都沒有分班過,
與同一群人同一班四年,這樣反而對我是一種資源,
因為我很需要安全感才會主動行動。
我記得國中新生訓練,那種大家都很陌生的感覺,是沒有安全感的,
我會等別人來找我聊天,
到高中的時候也是,我經常是默默的,被動的,內在有衝動想與人講話,
卻不知道說也什麼而感到不自在,
其實現在的我也是會這樣,
尤其是我參加一些大團體的工作坊也會有這種感受。
這種想主動,卻主動不了,出現了內在的衝突感。
另外,談到我的生長背景,我小時候自己的觀察,
與身旁大人給予的反應的不一致性,也是造成我內在衝突矛盾的來源。
矛盾的感覺,在我的身體哪裡呢?
胸口有一點,肩膀內璇,有一種很累的感覺,這矛盾是很耗能的。
我什麼時候感到順暢呢?
當我主動述說我過往經驗時,我感覺到一股流暢,
這種流暢像是說一則故事,像是陳述一件事實,
我內在的事實,所以這種裡外合一,內外一至,自然就是順暢。
靜宜問我:做自己比較重要還是被接納比較重要?
我說:我感覺不出來,好像我兩個都想要。
她要我用身旁兩個物件作比喻,一個是做自己,一個是被接納,
讓我自己擺設看看,我看著兩個物件,很明顯的是做自己對我比較重要。
聊天的過程中,我的身體會不自主的晃動,
感覺是從薦骨出來,有時候是頭晃動,頭骨根頸椎的連接處那邊,
有時候右邊肩頰骨跳動,
靜宜協助我觀察,她說當我感覺不安全時,我的身體會自主性的調節,
但是她也有觀察我的這種自主調節,沒有新的資源了,
所以希望用神經系統方式協助我調節,
她要我腳踩在地上,根植大地,往內踩多一點,手放在大腿上,
並且當我意識到我的自主調節要出現時,有意識地請它先不要出來,
有趣的是,當她這樣說的時候,我整個人是定住的,
像凍結一樣(因為無法做自己);
後來他更改語句,我可以允許我的自主調節出現,但可以慢一點,
當這樣的語句出現,我感覺更能根植大地,
我身經系統調節的自主呼吸出現了,
我可以感受到我的下腹部好像有一顆小皮球,沒有很大,
但慢慢的擴張收縮跟著身體呼吸著。利用這個方式整合自己。
靜宜觀察非常仔細,從我的話語,我的身體,我的眼睛方向,
也能用自己身體與來訪者同步感知,覺察來訪著需要的是什麼。
她問我你是不是在關係中,
進入群體會覺得失去自己,但回到自己離開群體,又覺得失去連結,
我說對耶!BINGO!
她還發現我的眼睛有激動能量,因為眼睛是直接連結視神經,
應該是有目睹什麼而造成的影響,
我自己目前是感覺不出來,可能以後可以探索看看。
今天是第一次見面,我自己花太多時間在建立安全感,
所以整合的時間太短了,我感覺怪怪的,
所以我又約了一次做顱薦生命動能,我覺得我需要整合一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