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真的想開咖啡店,還是只想逃? 「開咖啡店」,彷彿成了這世代年輕人的共同夢想。 在社群上,一張張看似療癒的打卡照、一間間風格獨具的小店,讓我們以為:只要逃離朝九晚五,就能擁有自由的人生。 但你真的確定,這是你的夢嗎? 還是,只是你不小心套用了別人的生活模板? 創業從來不是逃避現實的出口,而是深入現實的深水區。 ࿐ 📌 社群時代的陷阱:拿錯了地圖,走錯了路 我們活在一個被「成功模板」餵養的時代。 旅行生活感、週末市集攤位、文青手沖壺、日光打進木窗的角落……,這些畫面讓人嚮往,也讓人誤會。 你以為那是生活,實際上只是別人的剪輯。 當你盲目模仿別人的「美」,心中那條本該深掘的道路,就此荒廢。 創業不是選一條不痛苦的路,而是選擇一場願意承擔的修行。 你不需要一條看起來完美的路, 你需要一條屬於你的路。 ࿐ 🧠 誠實地問:你為什麼想開這間店? 創業不是選擇題,而是申論題。 你以為自己在研究產品、市場、財務模型,實際上你在解剖自己。 🔍 你真的熱愛咖啡豆的發酵工藝、手沖的水溫精度、產地的土壤風味? 還是,你只是想找個不被打擾的空間,過一種看起來不像上班族的生活? 很多人撐不過一年,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從沒誠實地問過自己: 「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真正撐得下去的創業者,問的是另一套問題: ● 我想解決什麼問題? ● 我的價值和能力,能為誰帶來改變? ● 我願意為這件事付出多久、放棄什麼? 這些答案,不會在社群上找到,而是在你熬夜做成本、被顧客嫌棄、賬戶只剩五千元時,還不願放棄的那份「執念」裡。 ࿐ 🔥 熱情不只是開始,更是穿越難關的燃料 真正能活下來的品牌,從來不只是風格與包裝。 ✰ 你不是只想開書店,而是想替城市留下一塊閱讀靜地。 ✰ 你不是只賣甜點,而是用溫柔口感療癒人心。 ✰ 你不是只開課,而是把生命故事,煉成他人能依靠的語句。 熱情不是一時情緒高昂, 而是你面對困難時,還能選擇不放棄的那份堅定。 ࿐ 💼 從夢想到落地,中間是現實 創業不是「敢夢」就行,而是「敢碰」。 碰市場、碰數字、碰人性——創業不是純粹美學,而是現實與價值的交戰場。 別只去看別人做了什麼,要去理解: 他們為什麼做得起來? 去問: ● 背後的商業模型是什麼? ● 成本結構怎麼撐住營運? ● 他們面對過哪些失敗?又如何轉化? 一位桓的個案曾分享: 🍩「我以為我想開甜點店,後來才發現,我其實只是想找個不會被罵的地方待著。」 這種誠實,才是創業真正的開始。 ࿐ 🪞給渴望自由的你:三點提醒 1、別急著「做自己」,先搞清楚「你是誰」。 自由不只是不用打卡,更是一種你是否能駕馭風險與孤獨的能力。 2、先生活,再創業。 生活不是IG的素材,是租金壓力、是顧客抱怨、是日復一日的現實。請先沉入生活,再思考要創造什麼。 3、熱愛可以是起點,但專業才能讓你走得久。 愛咖啡不等於能撐過低利潤、高競爭。請把熱情打磨成能力,讓能力轉化成穩定的價值。 ࿐ 🧭 結語:世界不欠你一杯咖啡,但你欠自己一次誠實的對話 真正的創業,不是開店,而是打造一個你能安住其中的靈魂容器。 🗺️ 當你不再拿著別人的地圖走路,而是停下來,聽見自己內心最赤裸的聲音,你會發現,那才是你真正勝利的開始。 ✍️ 文/ #桓若雲 🍃 圖/ #雲王 #一杯咖啡的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2025yun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