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越來越多人用二倍或三倍速來追劇,但是同時也有不少人轉而追求更慢的節奏來體會這個世界,以便在這個不斷加速的世界有個喘息的空間,「慢電視」的風潮或許因此而興起。
每年四月底是瑞典的駝鹿開始遷徙的時候,瑞典公共電視會實況轉播,一天24小時,連續20天,持續拍攝駝鹿從瑞典南方的越冬地,北遷至夏季棲息地的旅程。
人口才一千萬人的瑞典,會有近百萬人準備好飲料、餐點、打開電視徹夜看著實況轉播,這個沒有對白、聲光效果,往往連續幾個小時什麼事也沒發生,駝鹿慢慢地走在荒野裡,這種平靜而緩慢的節奏,或許剛好療癒了忙碌的現代人。「慢電視」的風潮開始於挪威的公共電視台2009年拍攝長達七小時的火車之旅,之後這種以長時間,真實時間(沒剪接)無旁白地播放日常活動或自然景象的電視,就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今年過年時,我們全家人到日本的偏鄉旅行,在一個山裡頭的旅館就看到牆壁上的大電視播著冬夜下雪的景致,原本沒有留意還把電視螢幕誤以為是窗戶。
挪威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是冬天夜裡,整晚電視銀幕就播著壁爐裡柴火正在燃燒的實境。香港也有個頻道每到晚上,鏡頭的畫面就固定拍攝一個靜靜游著幾尾金魚的魚缸,有時候會搭配輕音樂,有時只有水聲與魚的游動聲,這種讓人得以放空的電視節目還不少,拍魚缸只是其中之一。
據說有一年台北市長與市議會的爭執,屬於北市政府的台北電台的預算被刪,節目沒有經費聘請主持人,只能全天候播音樂,沒有人的聲音來「干擾」,據說那一年的收聽率不降反升。
科學研究發現,人在觀看大自然的景致,聽到大自然的雨聲、流水聲、海浪拍打聲,最能夠紓解壓力,網路上有很多日本的旅館、寺廟或溫泉的雪景直播,在忙了一天後,或許可以讓電視螢幕變成接近大自然的一扇窗戶,讓天籟撫慰我們身心。
與時間和解
這些年總算學會與時間和解了。
嚐試以一些生活習慣來讓自己「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每一刻時間的流轉」。
所謂習慣,包括不戴手錶,讓自己隨著感官與自然律動在生活,不去煩惱過去,也不去擔心未來。
對了,如何不去想過去,不去想未來呢?那就是想像自己如同大船船艙裡一格一格水閘門般,事情到了,才全心應對這一件事情,事情過了就再不去想它。比如說,每一個邀約或會議或演講,我會先估計所須準備的時間,然後在時間到的那一刻才開始去面對。同時,我不用行事曆,好讓自己隨時覺得從容。
以前,把時間當做對手,拚命想利用它,將時間分割得片片斷斷,經常一心三用、四用,也會用馬錶計時,以十五分鐘為單位安排生活與記錄事項。這十年來剛好擺向另外一個極端。或許因為一次只做一件事,並且已經練成很容易就進入專注,所以很不喜歡接到電話就是害怕從「忘我」的情況中被打斷,被拉回現實。
作家張讓曾寫道:「事事緊急,我們的時代是時間荒原,被分秒綁架,時刻身不由己。除了由這刻驅趕向下一刻,在時間縫隙間無法聚焦定影。」
住到山上,在山間步道或溪邊小徑散步的心情,坐在陽台聽各種鳥叫聲,看著遠遠近近數十種層次的綠,大自然裡的時間以亙古的律動進行,徐緩,從容。
我在自然裡與時間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