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心理學 × 佛教苦集滅道:從基因陷阱到悟空之路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佛教常說「眾生皆苦」,如果用現代語言翻譯,這裡的「苦」其實指向一種深層的不滿足感。這不只是哲學上的體悟,從進化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角度看,也有其生物學根據。

一、苦:多巴胺與永無止境的追逐 人腦的神經系統演化出「獎勵—懲罰」機制來保障生存。多巴胺神經元會持續報告「預期獎勵」與「實際獎勵」的差距,這叫做「時間預測錯誤」。當結果比預期好時,多巴胺大量釋放,讓你感到欣喜;反之,若結果不如預期,就會感到失落。 問題是,每當我們達成目標,腦內的「快樂基準點」會重新設定,迫使我們追逐下一個獎勵。這種不斷尋求、從未滿足的狀態,正是佛教所謂的「苦」。 二、集:苦的興起與基因操控 「苦集滅道」中的「集」意為「興起」,指引發苦的根源。 ✨它生於貪愛與渴望(貪), ✨也生於恐懼與焦慮(嗔)。 二者交織形成「癡」,讓人陷入幻境無法自拔。 進化心理學揭示了同樣的真相:基因的終極目的是自我延續。

✨基因用多巴胺與激素獎勵促使我們追求能增加繁殖與生存的行為。 ✨不利於基因的行為則被懲罰,讓我們感受痛苦,從而避免重蹈覆轍。 然而,基因進化極其緩慢,至今仍停留在20萬年前走出非洲時的生存模式: ✨甜食誘惑:古時糖分稀缺,基因驅使我們見到甜食就想大量攝取;如今糖分過量,但基因依舊令我們沉迷。當你戒糖時,腦內的狂躁與不安,正是基因的陷阱。 ✨奢侈品與地位:二十萬年前,若被部落拋棄就等於死亡,因此基因讓我們極度在意他人看法。即使今天只是一個眼神,甚至僅是想像未來,也足以讓人恐懼焦慮。 現代資本市場正是利用這種基因機制,不斷催促人消費、競爭,像是告訴你「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種幻境如同電影《駭客任務》所描繪,心理學家羅伯特·賴特也早已指出:我們是基因的木偶,而佛教稱這種被幻象操控的狀態為「癡」。 三、滅:止息幻境,回歸真實 「滅」的本意是「止息」,意指看清苦的興起後,能讓內心止息。佛弟子常說「滅」即「空」。 現代神經科學也能解釋這一點: ✨紅酒與故事:紅酒的價格與味道經常取決於故事。聽到名莊或皇室背景時,大腦會自動釋放快感,但這只是心理編織的幻象。本質上,酒並沒有因此改變。 ✨色即是空:色,是人為賦予事物的故事與定義。譬如一把尺子,本無特別價值,但若說「乾隆皇帝用過」,就能成為天價。然而,本質仍是尺子。能拋開情感與定義,看到事物原本的樣貌,便能體會佛陀所說的「空」。 許多佛弟子畢生修行,為的就是悟透這個「空」。當你看清基因與幻境的操控,意識到快樂與痛苦只是進化的手段,你便能開始鬆開執著。這與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中呼籲人們「活出真實、逃離幻境」的精神殊途同歸。 結語:從基因到覺醒

✨佛教的「苦集滅道」與現代進化心理學並不衝突,而是從不同角度揭示同一真相: 苦:是多巴胺與預測誤差驅動的永不滿足; 集:是基因用獎勵與懲罰構築的幻境; 滅:是洞悉並止息這種操控,回到心靈的平靜; 道:是通往「空」的修行與智慧。 當我們不再被貪與嗔牽動,能看穿「色」背後的虛構,便不再為基因與幻境所困。這正是佛陀早已指出的解脫之道,也是現代科學逐漸理解的生命奧秘>>>影片後面10分鐘請自己欣賞 最後科學家跋涉千里上去山頂最後發現原來佛陀已經坐在那裏。 ------------

寫完我後來想著,多數人面對痛苦原因是甚麼?好像是除了他人情緒勒索,就是陷溺在自身痛苦走不開,既然做不到佛教說的"空",或是冥想這種功夫,那其實可以去找一個能轉移你目標的嗜好,除了犯法的只要不干涉別人能讓你盡興忘情的,自然就會遠離那個色身的痛苦。

影片:自說自話總裁

一位「進化論」者的蛻變,他用佛學迎回「內心」,他用科學的語言寫下這本《佛學為什麼是真的》

https://m.youtube.com/watch?v=yvQtudz3JYQ&fbclid=IwQ0xDSwL-NDFleHRuA2FlbQIxMAABHvd4bvTjWMB4iXEP2dR4_k4iVL4g1ju8tnTPHaMA94LalvsIiuG-o5sonTrk_aem_6HR1x0NZcL4ACyFtAwdRTg#bottom-shee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風動心動幡動
14會員
120內容數
多閱讀、多紀錄、多寫作,都是強化大腦的方式。詞彙、語詞與段落、章節的貫穿連結,本身就是一種腦部活化與建構的過程。在文字重組與編碼的工作中,我們的大腦「腦島」扮演著語文流暢性的關鍵角色。 人走不到的地方,可以透過閱讀文字,讓眼睛帶著我們馳騁千里、穿越古今,進入神魔妖佛的世界,並與彼此的精神世界展開對話。
風動心動幡動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看建構未來一書,談到哈拉瑞談人類處在虛構的事務並膜拜中,這裡剛好看影片談胡塞爾的現象學,剛好能深化哈拉瑞談虛構事務的,因為他強調「回到事物本身」(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與「懸置判斷」(epoché),正好對應我們對「虛構」的辨認與使用。 就是拿哈拉瑞+胡塞爾現象學
Thumbnail
2025/08/04
看建構未來一書,談到哈拉瑞談人類處在虛構的事務並膜拜中,這裡剛好看影片談胡塞爾的現象學,剛好能深化哈拉瑞談虛構事務的,因為他強調「回到事物本身」(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與「懸置判斷」(epoché),正好對應我們對「虛構」的辨認與使用。 就是拿哈拉瑞+胡塞爾現象學
Thumbnail
2025/08/03
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我們以為遇見了「命定情人」,心跳、浪漫、咖啡館裡的凝視……其實,榮格早說過: 你迷戀的那個人,可能只是你心裡的原型在作祟。 榮格三大理論,秒懂愛情中的你我: 人格結構: 我們心裡住著一個「陰影」──那些不敢面對的情緒,常投射在愛人身上; 男性內心有「阿尼瑪」,女性內
Thumbnail
2025/08/03
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我們以為遇見了「命定情人」,心跳、浪漫、咖啡館裡的凝視……其實,榮格早說過: 你迷戀的那個人,可能只是你心裡的原型在作祟。 榮格三大理論,秒懂愛情中的你我: 人格結構: 我們心裡住著一個「陰影」──那些不敢面對的情緒,常投射在愛人身上; 男性內心有「阿尼瑪」,女性內
Thumbnail
2025/08/03
A:傳統社會裡假設你的豬不見了,如果發現豬在某人身上,會先派人過去和對方交涉,由於傳統社會哩,人與人從出生到死亡都無法避不見面,為了不成為死對頭,人際交流時會更巧妙運用智慧。因此感情的問題會優先處理解決,現代社會可能離婚、車禍都不願意與事主碰面,至於引來對方討厭也不在乎。在現代社會如果骨折會去醫院請
Thumbnail
2025/08/03
A:傳統社會裡假設你的豬不見了,如果發現豬在某人身上,會先派人過去和對方交涉,由於傳統社會哩,人與人從出生到死亡都無法避不見面,為了不成為死對頭,人際交流時會更巧妙運用智慧。因此感情的問題會優先處理解決,現代社會可能離婚、車禍都不願意與事主碰面,至於引來對方討厭也不在乎。在現代社會如果骨折會去醫院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生活中的輪迴現象以佛教、印度教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探討了靈魂成長和行為模式的深層次影響,並提出了打破輪迴的方法。通過自我反省、改變行為模式和靈性修行,可以實現個人成長和靈性提升。
Thumbnail
生活中的輪迴現象以佛教、印度教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探討了靈魂成長和行為模式的深層次影響,並提出了打破輪迴的方法。通過自我反省、改變行為模式和靈性修行,可以實現個人成長和靈性提升。
Thumbnail
教典是離苦得樂的舟航, 每一條理路, 都會消滅我們 內心中的非量、 建立合量的理路。 所謂的合量, 就是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 什麼是快樂的因、快樂的果, 什麼是苦因和苦果, 教典中廣泛無謬地 宣說這些真理。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
Thumbnail
教典是離苦得樂的舟航, 每一條理路, 都會消滅我們 內心中的非量、 建立合量的理路。 所謂的合量, 就是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 什麼是快樂的因、快樂的果, 什麼是苦因和苦果, 教典中廣泛無謬地 宣說這些真理。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什麼是業?業是一切存在的固有基礎,它指的是我們在無意識的狀態下,為自己編寫的舊軟體程式,我們一直在體驗的,其實是「業的印記」。 換句話說,業不是懲罰或獎勵,而是生命試圖完滿自己的過程。 我們受制於所累積的過去,人生因而變得慣性、重複、和受困。換句話說,無意識的頭腦就是一個充滿「記憶」的龐
Thumbnail
什麼是業?業是一切存在的固有基礎,它指的是我們在無意識的狀態下,為自己編寫的舊軟體程式,我們一直在體驗的,其實是「業的印記」。 換句話說,業不是懲罰或獎勵,而是生命試圖完滿自己的過程。 我們受制於所累積的過去,人生因而變得慣性、重複、和受困。換句話說,無意識的頭腦就是一個充滿「記憶」的龐
Thumbnail
這篇討論探討了人類對真理的追尋以及痛苦的意義。文章中提出了真理與痛苦之間的關聯性,探討了人類對於真理的不斷追尋,以及在痛苦中尋找真理的心得。
Thumbnail
這篇討論探討了人類對真理的追尋以及痛苦的意義。文章中提出了真理與痛苦之間的關聯性,探討了人類對於真理的不斷追尋,以及在痛苦中尋找真理的心得。
Thumbnail
無神論與玄學論的人生觀點差異 是對自我心靈的解讀及行徑 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 仙神佛的玄學影響人生心態 除了心靈寄託的基本成因 更積極正向是有益於心靈的培養 效法仙神佛的無懼神聖精神 更有能量積極的面對實現人生價值 鬼魔的玄學效應 則是警惕心不生恐懼怨懟貪婪心 讓心靈能更
Thumbnail
無神論與玄學論的人生觀點差異 是對自我心靈的解讀及行徑 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 仙神佛的玄學影響人生心態 除了心靈寄託的基本成因 更積極正向是有益於心靈的培養 效法仙神佛的無懼神聖精神 更有能量積極的面對實現人生價值 鬼魔的玄學效應 則是警惕心不生恐懼怨懟貪婪心 讓心靈能更
Thumbnail
心流、腦內啡和多巴胺:探索幸福的神經科學 (好的顧問導師教練 協助妳提早得到幸福 更快實現夢想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歡迎公民營單位廠商活動體驗邀約 -->潮資訊媒體) 1. 心流(Flow) 心流是一種心理狀態, 當我們全神貫注於某項活動時, (
Thumbnail
心流、腦內啡和多巴胺:探索幸福的神經科學 (好的顧問導師教練 協助妳提早得到幸福 更快實現夢想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歡迎公民營單位廠商活動體驗邀約 -->潮資訊媒體) 1. 心流(Flow) 心流是一種心理狀態, 當我們全神貫注於某項活動時, (
Thumbnail
今生今世以前,我們不知流轉在這個世界幾百幾千次,直到今天一刻才有終於醒來的感覺,不斷咀嚼的人生,好像有那麼一點點苦的滋味。 我們自己吃苦受罪,也看別人受苦受難,那種苦是會相應的,相應之後就會產生覺,覺知、覺悟、覺人。自己在苦境中受到啟發轉念,於是急著把法介紹給別人,讓別人也受益離苦,這種行為就
Thumbnail
今生今世以前,我們不知流轉在這個世界幾百幾千次,直到今天一刻才有終於醒來的感覺,不斷咀嚼的人生,好像有那麼一點點苦的滋味。 我們自己吃苦受罪,也看別人受苦受難,那種苦是會相應的,相應之後就會產生覺,覺知、覺悟、覺人。自己在苦境中受到啟發轉念,於是急著把法介紹給別人,讓別人也受益離苦,這種行為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