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月入十萬成了幻想,而我們,還在負債中努力呼吸。
————
「我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跑外送。接一單才 45 塊,一整天下來超過 12 小時,還是賺不到要花出去的錢。」
學弟喝著從家裡帶出來的水,揉著眉心說:「房租一扣,兒子明年要考會考,補習一期七八萬,加上吃飯、交通、雜支……月底基本都是歸零,甚至還倒貼。」
我聽著,心裡泛起熟悉的無力感。
「結果我爸還說:『乾脆換個月入十萬的工作啊!』」
他苦笑:「講得好像抽屜一打開,就能掉出一張高薪履歷。」
我看著他鬢角的白髮~才四十出頭的青壯年,卻已滿臉疲憊,怎麼也藏不住。————
這幾年,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
「我不能不工作。」
不是因為熱情,而是因為沒有退路。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資料,台北市家庭每月支出中位數約 7.8 至 13.6 萬元,這還不包含房貸或房租。
而勞保局資料顯示,目前平均勞保老年年金僅約 1.9 萬元。
換句話說,辛苦工作一輩子,退休後能拿到的錢,連基本生活費都不夠。
不是學弟一個人撐不住,是許多人,連喘口氣的縫隙都找不到。
————
我曾在就業服務站工作,遇過一位八十多歲的爺爺來找工作。他說太太身體不好,需要長期吃藥,他不能不賺錢。
我按照程序幫他聯絡一家清潔公司,對方人事聽到年齡後,頓了幾秒問我:「萬一他上班跌倒,是我們負責還是你們?」
我一時語塞。
還有一位八十幾歲的長者,拿出年輕時的高學歷證明,說自己閱歷豐富、不熟電腦,可是擔任顧問綽綽有餘,還強調:「公司請到我,絕對划算。」
但沒有人事願意給他一次面試機會,聽他講講他的長處。
還有一位七十幾歲的老先生,終於錄取便利商店店員的職缺,卻不到一個月就離職。他來對我說:「不是我不認真,是上下貨架的動作膝蓋撐不住,也受不了年輕同事的冷嘲熱諷。」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
這個社會似乎不再相信「老人還有用」。
但也不願承認~
我們大多數人,連貧窮都承擔不起。
————
根據勞動部 2024 年底的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仍在工作的長者約佔9.6%。
雖然這個比例低於美國、日本、韓國的 19% 至 37%,但事實是:他們不是因為熱愛工作,而是沒有選擇。
曾有同事分享,有位 90 多歲的老先生來就服站找工作,只因為「我太太還在吃藥,我要養她」。
————
隨著人口老化,如何善用中高齡與高齡勞動力、是否能在制度中獲得支持,將是我們無法逃避的重要課題。
如果連「正在努力的現在」都撐不起,
那我們到底能靠什麼,換來未來一點點的體面?
我沒有答案。
只能從現在開始學著簡化生活,存些資產。不是為了致富,而是希望將來不拖累別人,也能好好老去。
我希望,未來的我們能在喜歡的事情中,找到價值感與存在感。
也希望,那些仍扛著家庭、努力呼吸的中年人,能撐得久一點。
至少撐到,我們想好的那條退路,真的出現。
📖【本篇為《未來的貧窮老人》三部曲之一】
接下來的篇章,將延伸討論:
② 拖延與不敢失敗的年輕世代
③ 當我們無法成為「有資源的長輩」—又該如何好好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