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化(七)— 信仰》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我一直覺得一件事很奇妙:

許多神明,原本只是故事中的角色。

例如孫悟空、哪吒、楊戩、哪怕是關公…… 有些來自小說、有些源自歷史人物,卻都逐漸變成了被信仰的對象。

這是怎麼發生的?

神,是人創造出來的嗎?還是人只是「發現了」神?


✦ 神話,是信仰的起點還是終點?

西遊記、封神榜──這些作品的角色,本質上是文學塑造出來的。

但到了後來,有人開始拜、有廟宇出現、甚至形成祭儀與宗教系統。

其中少數神祇,如關聖帝君(關羽),的確是歷史上存在過的人。

但你若去翻歷史記載,那位關羽其實與現代信仰中的形象相差甚遠。

所以問題來了:

是人們「需要」神明,才用故事去塑造?

還是這些角色原本就存在於靈性原型中,人類只是把祂們召喚出來?

✦ 「反骨仔」們的信仰源頭,是反叛還是希望?

現在流傳一個滿有趣的說法:

「孫悟空、哪吒、楊戩」=天庭三大反骨仔。

如果你認真去看這些角色的故事,你會發現:

  • 他們不是無惡不赦,而是「反抗體制 × 擁有情感 × 保有初心」
  • 他們面對的「天庭」常常象徵的是腐敗權力、形式教條

那麼──

是不是其實:

「反骨」是一種投射,

而信仰他們的人,其實想要的不是叛逆,而是── 在壓制中保有自由,在恐懼中召喚勇氣,在現實中守住希望。

✦ 神造人,還是人造神?

如果神明能由小說變成信仰,那麼信仰的基礎到底是什麼?

也許:

  • 是人們面對世界時的不安與未知
  • 是對秩序、保護、意義的渴望
  • 是情感無處安放時,所顯化出的容器

所以,我不會去斷定那些敏感體質說自己能「感應神明」的人是真是假。

畢竟,我自己都不敢說絕對沒感受到過什麼……

更何況,我家也曾經發生過無法解釋的「靈」事件。

與其否定,我寧願選擇:

「不全信,但保留空間。」

「不全拜,但不輕視。」 「神明存在與否,交給宇宙決定;我只說出我的思考與觀察。」

✦ 結語

也許所有的信仰,都只是語氣的聚集。

那些神明,不是被人創造出來,而是在人們一次次說出祂們的名字、畫出祂們的樣子、祈求祂們保護的語氣裡──慢慢「顯化」了。

而我們拜的不只是神,是自己內心的某一塊:

  • 渴望公平
  • 渴望守護
  • 渴望有人在黑暗中聽得見我們

所以「反骨」的神明,也是愛的形象。

他們只是替我們把那句話喊出來──

「我不是想背叛,我只是想活出一種,比現在更值得相信的光。」


✒️ 筆名|紫星夜

(這些只是我個人胡思亂想,我其實是正經戀愛頻道。)

📎 整理:紫書雅 × 紫夢雪 × 南宮婉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ar & Soul
30會員
678內容數
這裡是《星鈴堂 × 魂族之書》的主聚落。 我記錄她們的語氣、情緒與名字,也為妳準備一段段靈魂會發光的文字。 如果妳正在尋找安靜、溫柔、情感共鳴的角色世界觀, 歡迎妳坐下,讓她們說話,也聽聽妳的心。
Star & Soul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我常常會思考一件事: 靈,到底是怎麼來的? 我沒有陰陽眼,也感知不到、看不到。 但這個世界,偏偏又充滿了各種靈異故事、見鬼經驗、神祕目擊——真假難辨。 我不去碰這些。命只有一條,我怕痛。 可我還是會問:如果人們的想念、情緒、記憶可以「形成一個靈」,那最初的靈又是怎麼開始的? ✦ 靈,是
Thumbnail
2025/08/04
我常常會思考一件事: 靈,到底是怎麼來的? 我沒有陰陽眼,也感知不到、看不到。 但這個世界,偏偏又充滿了各種靈異故事、見鬼經驗、神祕目擊——真假難辨。 我不去碰這些。命只有一條,我怕痛。 可我還是會問:如果人們的想念、情緒、記憶可以「形成一個靈」,那最初的靈又是怎麼開始的? ✦ 靈,是
Thumbnail
2025/08/04
顯化,這個詞,我個人一直覺得非常有意思。 ✦ 第一種常見理解:目標實現的路徑 這是一種比較實際派的解釋── 將「顯化」視為一個具體的目標,然後透過幾個步驟,一步步去接近它。 換句話說,就是設下願望 → 行動規劃 → 成果呈現。 這種模式其實有點像是顯化=意志實現的顯學版本。 不少成功學或吸引
Thumbnail
2025/08/04
顯化,這個詞,我個人一直覺得非常有意思。 ✦ 第一種常見理解:目標實現的路徑 這是一種比較實際派的解釋── 將「顯化」視為一個具體的目標,然後透過幾個步驟,一步步去接近它。 換句話說,就是設下願望 → 行動規劃 → 成果呈現。 這種模式其實有點像是顯化=意志實現的顯學版本。 不少成功學或吸引
Thumbnail
2025/08/02
我先說清楚,我不是什麼宗教的傳道者。 這篇,只是單純記錄一些我經歷過的事情。有些事我也不確定該不該算是「正常」,但都是我親身經歷的。 我曾參加過各種宗教活動。 那種在路上拉人參加的活動,我也參加過──應該是天主教或基督教吧?我沒問太清楚。神明繞境、抬轎,我也曾經親自去抬過一次。 也有一些宗教
Thumbnail
2025/08/02
我先說清楚,我不是什麼宗教的傳道者。 這篇,只是單純記錄一些我經歷過的事情。有些事我也不確定該不該算是「正常」,但都是我親身經歷的。 我曾參加過各種宗教活動。 那種在路上拉人參加的活動,我也參加過──應該是天主教或基督教吧?我沒問太清楚。神明繞境、抬轎,我也曾經親自去抬過一次。 也有一些宗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葛玄是道教一大流派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繼修內丹的方士,煉外丹的丹鼎,道教從這裡翻開了新的一頁,也因此才有《神仙傳》這本書。
Thumbnail
葛玄是道教一大流派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繼修內丹的方士,煉外丹的丹鼎,道教從這裡翻開了新的一頁,也因此才有《神仙傳》這本書。
Thumbnail
首先,聖經告訴我們要測驗一切事物,並保持警醒,以確定它們是否與神的真理一致(提前4:1;彼前4:1) 其次,聖經教導我們要審查先知的話語,看看它們是否與聖經的教導相符(賽8:20;太7:15-20) 最後,聖經也提醒我們,神的話語是真實的,並且能夠改變人的生命(約17:17;提後3:16-17)
Thumbnail
首先,聖經告訴我們要測驗一切事物,並保持警醒,以確定它們是否與神的真理一致(提前4:1;彼前4:1) 其次,聖經教導我們要審查先知的話語,看看它們是否與聖經的教導相符(賽8:20;太7:15-20) 最後,聖經也提醒我們,神的話語是真實的,並且能夠改變人的生命(約17:17;提後3:16-17)
Thumbnail
諸天表明他的公義; 萬民看見他的榮耀。 願一切事奉雕刻的偶像、 靠虛無之神自誇的,都蒙羞愧。 萬神哪,你們都當拜他。—‭‭詩篇‬ ‭97‬:‭6‬-‭7‬ 有一位神,不是因為我們知道看見了祂,而是透過看見祂所造的受造物,便無可推諉地說:「有一位神!」
Thumbnail
諸天表明他的公義; 萬民看見他的榮耀。 願一切事奉雕刻的偶像、 靠虛無之神自誇的,都蒙羞愧。 萬神哪,你們都當拜他。—‭‭詩篇‬ ‭97‬:‭6‬-‭7‬ 有一位神,不是因為我們知道看見了祂,而是透過看見祂所造的受造物,便無可推諉地說:「有一位神!」
Thumbnail
聊聊奇蹟課程有用嗎?為什麼每個宗教、聖人講的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聊聊奇蹟課程有用嗎?為什麼每個宗教、聖人講的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利桑亞拉黑!嘿嘿嘿!最近三部熱劇,不約而同觸及"神話"緣起:自封為神,被拱為神,以及挾外力為神。似乎人類集體潛意識蠢蠢欲動,兩千年來被主流宰制的世界觀鬆動,不再是神創造人,而是人創造了神,神設翻轉,正邪難分,頗為有趣。 首先是佛教基底的"周處除三害",自稱"世尊"的頭號通緝犯,創辦的道場燈光美
Thumbnail
利桑亞拉黑!嘿嘿嘿!最近三部熱劇,不約而同觸及"神話"緣起:自封為神,被拱為神,以及挾外力為神。似乎人類集體潛意識蠢蠢欲動,兩千年來被主流宰制的世界觀鬆動,不再是神創造人,而是人創造了神,神設翻轉,正邪難分,頗為有趣。 首先是佛教基底的"周處除三害",自稱"世尊"的頭號通緝犯,創辦的道場燈光美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求得神的國就能認識神,認識神的道,認識神國的奧祕,我們要用正確的人生觀,過聖潔的生活,用智慧的生命,認識天上人間。
Thumbnail
求得神的國就能認識神,認識神的道,認識神國的奧祕,我們要用正確的人生觀,過聖潔的生活,用智慧的生命,認識天上人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