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任務都要做到滿分,我什麼時候才能下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於創意產業裡的責任感與消耗感>

「是不是我的時間管理不夠好?」

前陣子在聊癒室活動中,碰到一位在遊戲產業工作的朋友。聽著他講述工作日常,我真想請他直接躺平~不是叫他放棄,而是請他先暫停,確認自己還在呼吸。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以下事件的重複清單:

業務窗口接案後交付 → 設計遊戲角色 → 延伸故事線 → 補功能邏輯 → 配合改需求 → 帶新人 → 處理細節 → 管理進度。

每一件都需要創意、判斷、溝通與時間。只是,這些任務不是「依序來」,而是像《俄羅斯方塊》一樣,不斷掉落,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三重拉扯困境:創意工作者升上管理職後的修煉場域

這位朋友目前是個小組主管,團隊成員兩人,一位是剛上手的新手,需要大量引導;另一位是能獨立作業但已經疲於奔命的資深成員。而他自己,則像一隻八爪章魚,上一秒修角色設定,下一秒跑溝通會議,剛講完協作邏輯,馬上又要回頭教新人調格式。

這是許多創意型中階主管的共感場景,因為他們同時卡在三重拉扯的困境中:

1.創作要深思(需要專注與沉浸)

2.案子要快跑(需求變動、時程緊湊)

3.人要帶得動(團隊管理與教導)

我問他:「你一天工作幾個小時?」

他苦笑:「不知道,感覺醒著就是在工作。」

真正讓人精疲力盡的,從來不是案子,而是「無止盡的責任感」

這位朋友告訴我,他之所以不斷接下需求,是因為他真的在乎。他相信:「讓客戶滿意,公司才有未來。」所以當業務說:「客戶想多加一點背景設定、重新畫角色神情」,即便會打掉重練、即便自己快沒電了,他還是說:「好,我們試試看。」

但那份「為公司好、為客戶好」的責任感,最後變成一張無限透支的信用卡,把他與團隊的時間與精力一點一滴榨乾。

我分享了活動公司做影片的「三階段修片機制」

我們常跟活動公司合作製作影片。他們有一套精準的「期待控制機制」:

•初剪:看骨架、節奏、大方向

•一修:調配樂、畫面與節點

•二修:精修細節、調色與錯字

三階段,三次機會,說好遊戲規則,大家就能專注、放心、不焦慮。這不是限制創意,是保護創意。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所以能把力氣放在正確的事上,不會無限混亂地修改、補洞。

關鍵不是時間管理,而是三個更底層的問題

這位朋友其實並不是不會時間管理,而是被三件事同時拉扯:

1.角色定位模糊:是創作者?還是管理者?還是導師?

2.資源配置不足:新手需要教、老手已超載,主管又無法抽身。

3.專案量超過消化能量:需求變動頻繁,沒有預設緩衝與優先排序。

這些問題,每一個都不只關乎個人時間分配,更關係到整個團隊與制度的設計。

透過以下這些提問,幫助他自我釐清:

•你一天中扮演了哪些角色?哪個最佔時間與能量?

•有哪些任務是非你不可?哪些其實可以交接?

•你心中對『做好』的定義是什麼?是否不小心設定了太高的標準?

•你現在花最多時間的地方,有為未來的團隊能力鋪路嗎?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他從「我好累」的情緒中,慢慢走出一條可持續前行的節奏線。

另外也提出以下幾個具體可行的行動建議:

1. 設計「角色切換時段表」

為自己設定每週的「角色專屬時段」,避免全日混亂切換。例如:

•上午10點到12點:專注創作

•下午1點到3點:指導新手•

每週三上午:整合會議

2. 任務分類,分配授權機會

把當前任務分類成:A類=只能我做/ B類=可交給他人做/ C類=可外包或委託

快速理出授權空間,不要什麼都抓在手上。

3. 建立案量上限/紅燈機制

與PM或主管討論如何設定負荷上限,或用案量儀表板提醒團隊目前容量。

4. 每週開設「團隊教練時間」

每周固定1 天1小時,不做事,只針對新人的問題進行討論與引導,避免日常碎片式打擾。

創意產業不是靠熬夜撐出來的,而是靠清晰的策略與人性化的節奏,才能養出一群能夠長跑的創作者。畢竟一家公司最珍貴的資產,從來不是那些燃燒殆盡的英雄,而是那些每天能休息好、明天還有創意可用的大腦。

#盤點你的職場籌碼 #俠客斐恩 #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俠客斐恩。職場進化中
6會員
83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俠客斐恩, 一個 | #非典型HR, 斜槓 | #職涯教練 X 國際生涯諮詢師。 目前跟朋友在進行"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 2025百人職涯陪伴計畫"。 職場一直在轉變,所以我們也必須持續進化。 在這裡紀錄的,是我跟朋友們在工作職場上的故事,以及我感興趣的事。歡迎三不五時過來看看~
2025/08/05
最近跟一位在"職涯聊癒室"遇到的朋友聊了他的工作轉換經驗。他大學念社會系,個性溫和、有觀察力,話不多但很聰明。前5年做藥局採購,後來轉到貿易公司做國外業務3年,現在被老闆轉去做國內業務,要開始打電話、拜訪、主動找客戶。 他目前的困擾有兩個:1)陌生開發讓他焦慮、2)開車讓他緊張,尤其是在市區中車多
Thumbnail
2025/08/05
最近跟一位在"職涯聊癒室"遇到的朋友聊了他的工作轉換經驗。他大學念社會系,個性溫和、有觀察力,話不多但很聰明。前5年做藥局採購,後來轉到貿易公司做國外業務3年,現在被老闆轉去做國內業務,要開始打電話、拜訪、主動找客戶。 他目前的困擾有兩個:1)陌生開發讓他焦慮、2)開車讓他緊張,尤其是在市區中車多
Thumbnail
2025/07/29
最近遇到一位很有意思的工程師朋友,他在 LinkedIn 上看過我不少文章,主動聯繫我說要來參加我的活動。這種積極性,我向來是打開雙臂歡迎的。第一次是在我辦的「職場籌碼盤點」工作坊,那天因為現場投影機有點狀況,加上有許多好朋友來幫忙滲透到每個小組,所以我那天沒有和每位參與者有太多深入的互動。所以,當
Thumbnail
2025/07/29
最近遇到一位很有意思的工程師朋友,他在 LinkedIn 上看過我不少文章,主動聯繫我說要來參加我的活動。這種積極性,我向來是打開雙臂歡迎的。第一次是在我辦的「職場籌碼盤點」工作坊,那天因為現場投影機有點狀況,加上有許多好朋友來幫忙滲透到每個小組,所以我那天沒有和每位參與者有太多深入的互動。所以,當
Thumbnail
2025/07/28
最近在活動中,我遇到一位朋友,他的職場困境令人揪心:他在這家公司才半年,每天想到要去上班就心累,下班還得找地方「排毒」,否則連家人的聲音都覺得煩。 他的困擾,來自辦公室裡充斥著「抱怨」的聲音。他試著跟主管反應,卻被輕描淡寫帶過,還被建議去做心理諮商。他照做了,也看了《練習不抱怨》,還想「開導」同事
Thumbnail
2025/07/28
最近在活動中,我遇到一位朋友,他的職場困境令人揪心:他在這家公司才半年,每天想到要去上班就心累,下班還得找地方「排毒」,否則連家人的聲音都覺得煩。 他的困擾,來自辦公室裡充斥著「抱怨」的聲音。他試著跟主管反應,卻被輕描淡寫帶過,還被建議去做心理諮商。他照做了,也看了《練習不抱怨》,還想「開導」同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一天見四份工之後,懷疑設計師是做什麼? 講真的,今天行程緊逼。而最大的收穫是,上下見工間距最好預留兩個小時。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花在等候見工,而差點下一份工遲到。但最讓我無語的是…有些公司很好,很能分辨設計師的職責範圍。但有些公司明顯未知自己公司要請什麼人上來,就浪費了他人時間。就算我再能幹都好,從3
Thumbnail
一天見四份工之後,懷疑設計師是做什麼? 講真的,今天行程緊逼。而最大的收穫是,上下見工間距最好預留兩個小時。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花在等候見工,而差點下一份工遲到。但最讓我無語的是…有些公司很好,很能分辨設計師的職責範圍。但有些公司明顯未知自己公司要請什麼人上來,就浪費了他人時間。就算我再能幹都好,從3
Thumbnail
最近終於完成了年度的大事項—稽核,不管經歷了多少次,每一次都還是很緊張,畢竟平常的一點一滴,必須要有個統整性的評核、必得展開了自己一年的所作所為,深怕哪裡有失誤,以致沒有盡到職責,也就是這個職務的最大責任。
Thumbnail
最近終於完成了年度的大事項—稽核,不管經歷了多少次,每一次都還是很緊張,畢竟平常的一點一滴,必須要有個統整性的評核、必得展開了自己一年的所作所為,深怕哪裡有失誤,以致沒有盡到職責,也就是這個職務的最大責任。
Thumbnail
幾乎每次跟某個同事當班,我腦袋都會斷線。一來我覺得她很愛浪費我的時間,二來我覺得她很不負責任,三來她很喜歡提供一些錯誤的指示。四來她不會主動認錯。五她很喜歡打斷我正在進行中的事情,要別人第一時間回覆她的需求。
Thumbnail
幾乎每次跟某個同事當班,我腦袋都會斷線。一來我覺得她很愛浪費我的時間,二來我覺得她很不負責任,三來她很喜歡提供一些錯誤的指示。四來她不會主動認錯。五她很喜歡打斷我正在進行中的事情,要別人第一時間回覆她的需求。
Thumbnail
如果你也想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 學會安排時間。 • 學會拒絕。
Thumbnail
如果你也想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 學會安排時間。 • 學會拒絕。
Thumbnail
今天又被交接離職人員的工作,我有一種工作量越來越多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的每週報告也越來越多頁,雖然大部分都是填入數據,但要從不同地方找到數據還是有點麻煩。 交接給我的工作,其實我覺得都還可以算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因為交接給我的,可以說是更深入的部分而已,只要不影響我準時下班(延後30分鐘以內我可以接
Thumbnail
今天又被交接離職人員的工作,我有一種工作量越來越多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的每週報告也越來越多頁,雖然大部分都是填入數據,但要從不同地方找到數據還是有點麻煩。 交接給我的工作,其實我覺得都還可以算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因為交接給我的,可以說是更深入的部分而已,只要不影響我準時下班(延後30分鐘以內我可以接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8小時,醒來的時間共有16小時,其中又會有8小時花在工作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我們付了多少心力去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特性能發揮的呢?每次與朋友見面第一件事情,總會用「最近工作還好嗎?」當關心的起手式,因此路編決定把自己在職涯上走過的路,化為文字分享出去...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8小時,醒來的時間共有16小時,其中又會有8小時花在工作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我們付了多少心力去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特性能發揮的呢?每次與朋友見面第一件事情,總會用「最近工作還好嗎?」當關心的起手式,因此路編決定把自己在職涯上走過的路,化為文字分享出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作中感到時間被浪費的痛苦經驗,並探討了報復性自由的心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作中感到時間被浪費的痛苦經驗,並探討了報復性自由的心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