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幫我家小孩刷牙的時候,意外發現牙刷上竟然有血絲,一開始真的有嚇到!想說:「欸,是我刷太大力了嗎?還是他牙齦怎麼了?他才五歲,怎麼這麼小就出現刷牙流血的情況?」
當媽媽後,對孩子的健康總是特別敏感。看了看他嘴巴,發現牙齦有點紅紅的、看起來也腫腫的,我不斷回想是不是我刷牙刷太大力?還是他吃了什麼東西?或者是牙刷太硬?也有一點懷疑是不是牙周病?但又覺得孩子這麼小,應該不太可能,雖然他沒喊痛,但身為媽媽,真的會忍不住緊張…
趕快帶去看牙醫,結果讓我超驚訝
隔天立馬帶他去牙醫診所檢查,醫生看完之後說:
「媽咪,不用太擔心,這不是牙周病,但孩子的牙齦確實有發炎的狀況,主要是清潔不夠徹底造成的。」
聽到不是牙周病我鬆了一口氣…
原來,孩子刷牙時總是草草了事,而且有時會抗拒刷牙,我也沒有每次都幫他再檢查一遍。久而久之,牙齒與牙齦交界處累積了牙菌斑,導致牙齦發炎、腫脹,進一步就會流血。結果醫生一針見血地說:
「這個年紀的小孩,自己刷牙大多都刷不乾淨,還是需要家長幫忙喔!」
原來孩子牙齒和牙齦之間,如果刷不乾淨,就很容易卡牙菌斑,久了牙齦就會發炎、甚至流血。醫生還解釋:
「刷牙流血其實是身體在提醒我們牙齒清潔出了問題,是一種早期的警訊,這時如果加強清潔,大多都能改善,不會留下後遺症。尤其這個年紀的小孩,自己刷牙大多都刷不乾淨,還是需要家長幫忙檢查!」
醫生給我的幾個建議,超實用!
這次看診我真的學到不少,醫生也很親切地給了我幾個超實際的建議,分享給大家參考:
✅ 家長還是要幫忙刷牙
雖然孩子已經會自己拿牙刷,但動作還不夠仔細、手部控制也還未完全,大概要到 6~7 歲,手部協調能力才比較成熟。這之前爸媽最好還是要「再刷一次」或「陪著刷」,每天早晚幫孩子徹底清潔牙齒和牙齦邊緣,才能有效清除牙菌斑,不然很容易有死角刷不到。
✅ 換成軟毛、小刷頭的兒童牙刷&牙膏
有時候不是刷太大力,是牙刷本身就太硬!醫生建議幫孩子挑「小刷頭、軟毛」的牙刷,比較不會刺激牙齦,也比較好操作。至於牙膏,醫生建議使用含有「低濃度氟化物」的兒童牙膏,有助預防蛀牙,同時不會對牙齦造成刺激。
✅ 牙線要提早開始用
我以前一直以為牙線是大人才需要用,沒想到醫生說:「小孩的牙縫也會卡東西,尤其乳牙排列緊密的情況更常見。」醫生建議從小就讓孩子習慣用兒童牙線棒,每天至少使用一次,尤其是晚上睡前,重點是牙縫清潔不能忽略!
✅ 飲食控制也是關鍵
我們家小孩很愛吃甜食,但醫生說甜食和含糖飲料會讓牙菌斑加速堆積,尤其吃完沒刷牙的話,對牙齦超不友善。現在我都盡量控制他吃糖的頻率,吃完也會提醒他記得漱口或刷牙。
✅ 每半年定期檢查一次
即使孩子沒有喊痛、沒有蛀牙,也還是建議每半年帶孩子去看一次牙醫,除了檢查牙齒生長狀況外,也能早期發現其他口腔問題。尤其是有過牙齦出血情況的,才能提早處理,避免變成更大的問題。
我們家的改變:不再刷牙流血啦!
回家之後,我就開始每天幫他「再刷一次」,特別針對牙齒邊邊跟牙齦交界那邊慢慢刷。有時他會抗拒,我就用「比賽刷牙」、「刷牙唱歌」這種小遊戲讓他配合,效果意外地好!
也把牙刷換成刷毛更細軟的,牙膏則挑他喜歡的水果味兒童款含氟牙膏,讓他比較願意張嘴。大概兩個禮拜後,他的牙齦就不再紅腫了,刷牙也沒再流血了~
而且現在,他居然還會自己拿牙線棒去照鏡子清牙縫,超可愛(笑)。

▲ 有了這次的經驗,我每天都會陪著孩子刷牙
家長們都應該知道的事:牙齒健康真的要從小養成
老實說,我以前對小孩的刷牙沒有這麼在意,總覺得乳牙反正會換,但這次經驗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原來牙齦出血是警訊,不是單純刷太大力,而是清潔不夠確實造成的!也因此才意識到,想讓孩子有一口好牙,不只是刷牙這麼簡單,還包含飲食習慣、刷牙方式、定期檢查等各種日常細節。
希望我的小經驗能幫助到也有類似困擾的爸媽們,別等牙齦出問題才開始重視~每天花個幾分鐘陪孩子好好刷牙,就能讓他們的笑容更健康又自信!

▲ 刷牙習慣真的要從小開始培養,教孩子養成徹底且完整的刷牙方式,以免孩子未來遭罪